從我的親身工作經曆,談談為什麽H1B十萬塊錢之後,高科技公司不可能把工作移出美國

本帖於 2025-09-19 14:42:42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咲媱 編輯

我投資審核過一個項目,是大學的成果,研究的是生物燃料發電,這個項目,是幾個大學合作的結果。

一個大學A是生物燃料方麵的專長,和能源部有關係,而另外一個學校B,專長商業上的技術轉化和孕育,還有一個初創技術公司C,就負責技術的實現。後期還有學校B的法律係和律師事務所介入,看環保法規的情況。

每次大學A提出一個方案,在A的實驗室完成之後,表明這個技術可行,下一步就要把這個技術拿到公司C,在他們的模擬大規模實施實驗室進一步研究可行性。實驗室技術可行,還必須實現工業化技術可行,這有一個鴻溝,如果C發現工業化不可行,就得回轉到大學A,再想別的方案。

技術通過了大學A和公司C,工業可行了,就得轉到學校B,  看看經濟上可行不可行,很多技術上可行的,實現起來太貴,肯定不可能工業化,不行又要回到大學A再考慮替代方案。

無論是A的實驗室,C的工業模擬設備,都是高科技設備,不是在美國之外就能隨便找到的。

對於懂美國法律的夥伴,也不是美國之外的人能辦到的。

我就問你,如果把A的工作移出美國到印度去。沒有設備怎麽辦?A的結果要給C實現,遠程根本說不清楚,原料和試驗試件還要國際間運輸。這個過程是無數個來回。因為在附近,自己可以直接拿皮卡拉過去。跨州都麻煩,別說跨國。

A學校做試驗,操作人員都是老手,十多年的經驗,根本不是招個新手就能做的。就算你有設備也做不了。而這些老手,又都是以前的老手帶出來的。

A,B,C有時還會在一起開會,共同解決問題和提出新的可能方案。有時就在A學校或者C公司裏麵,順便就把方案測試了。有問題難題現場解決。

B的軟件,也是學校的,是有專利的。C的軟件,非常昂貴,有專有技術。

跨國怎麽搞?

許多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資產是其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業機密和專有技術。將研發工作外包到海外,可能會增加知識產權泄露的風險。美國的法律體係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麵相對成熟和完善。

到時你搞了一半,快成功了,結果發現印度雇員把這個技術偷走,搞個自己的公司賺錢,你哭死。

B處理著海量的敏感用戶數據。根據美國的法律法規(如某些行業的隱私保護法),這些數據可能需要在美國境內處理和存儲。將相關工作轉移到海外,可能會引發數據主權和合規性問題。

根本不是想轉移到海外就可以轉移的。

請個美國人代替H1B,貴不了多少。但是省了很多麻煩。

 

 

所有跟帖: 

支持美國優先,正確引導,會有大批本地人填補這個空白的。數據安全考慮也必須留在本地 -隨意看看~- 給 隨意看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44:55

美國有無數的大學,這些大學的研究機構,還有附屬的公司,都是沒法移動到國外去的。設備在大學裏麵,人才在大學裏麵。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46:58

但是大學招收了太多的留學生,是因為學費,還是本地人不喜歡上大學?看紫檀爬藤那麽辛苦,為什麽不多留點名額給本國孩子? -隨意看看~- 給 隨意看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0:00

爬藤的華人有幾個學這些專業?直奔賺錢去了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0/2025 postreply 09:57:17

+1 -fleet- 給 flee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25 postreply 09:43:18

對,美國現在年輕人失業的,特別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還是比較多的。必須美國優先。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46:20

美國高科技公司,都要依托大學,一個是矽穀,一個是北卡三角洲,一個是波士頓地區,一個是奧斯丁。這些是移不出美國的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48:19

外包主要風險是技術泄密,搞不好這些人自己搞個一模一樣的,原主欲哭無淚。隻是印度人、東歐人還沒進化到這一步。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53:03

能技術外包的,都不是什麽了不得的技術。幹嘛要請H1B在美國幹這樣的技術?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58:42

好吧,高科技公司的工作還是在美國。現在有大約58萬H1B持有人在做這些事。費用要十萬以後,還招這種人嗎?從哪裏招? -吸海垂虹- 給 吸海垂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59:46

本地人不可以嗎?H1B就是好用便宜,因為身份被拿捏。聽說加拿大的就強太多,做得不開心就回國了,哈哈 -隨意看看~- 給 隨意看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2:11

H1B好用便宜,到那個十萬提案通過為止。那以後招得到本地人當然可以。資本逐利,自會找到最佳路徑。 -吸海垂虹- 給 吸海垂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14:04

有什麽招不到的。再大拿的人也不會以為公司離了自己就不轉了,何況這些H1B。 -隨意看看~- 給 隨意看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20:51

真值錢的,公司會付這筆錢。10萬個人付辛苦,對公司來說,灑灑水了。 -隨意看看~- 給 隨意看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22:17

+1 -fleet- 給 flee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25 postreply 09:47:40

+1 -fleet- 給 flee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25 postreply 09:44:34

美國人裏麵招。而且你說的這58萬人,裏麵真正的“高科技”極少。很多這樣的人,都是要手把手培訓他們的,否則學校畢業啥都不懂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2:50

這些H1B並不是有別人沒有的才能。高科技的技術,分到每個從業人員身上,其實水平根本不高。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4:47

比如那個殺了妻子的清華穀歌工程師,他的工作就是維護一小段油管程序,這個中學生培訓半年都能做。他自己也是內部培訓半年才能做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6:16

他在加州大學河邊分校學的東西,和他的工作其實關係不大。重要的是穀歌給了他工作機會。這個機會給美國學生未必就不行。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7:10

美國優秀的孩子進Google 也很難。但他們雇很多外國人。不知道是裙帶關係還是別的原因。 -Future2030- 給 Future203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12:12

+1 -fleet- 給 flee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25 postreply 09:45:37

這個就是OPT 的魅力了。OPT能使雇主不用付社會保險、醫保及失業保險,可以節省15%的工資費用。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20:46

對的,僅就編程來說,現在根本不需要那麽多初級程序元。H1B大多就是成本考慮。 -隨意看看~- 給 隨意看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9:02

這個是實業, 印度人本來就不善於實業外包。 印度人搞軟件和服務業外包, -大洋bridge- 給 大洋bridge 發送悄悄話 大洋bridg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6:19:56

香港請外勞的經念驗可以參考 -9978288- 給 9978288 發送悄悄話 9978288 的博客首頁 (228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22:16:30

勞工法說要同工同酬,這樣要修改法律,又要一大堆扯皮。 -6ba6- 給 6ba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25 postreply 14:08:47

回顧美國曆史,經濟好的時候,如克林頓時代,美國大量需要移民;經濟衰退時候,就是排外反移民 -haohao88- 給 haohao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25 postreply 11:12:04

樓主說的這類項目本來就不是外包的重災區。 真正外包的恐怕是樓主不熟悉的行業。沒有精確定義外包是什麽, 高科技 -SabrinaD- 給 SabrinaD 發送悄悄話 (122 bytes) () 09/20/2025 postreply 16:46:43

如果一個公司不願意花十萬,那招的是什麽樣的人才,是美國找不到的? -wujiandao- 給 wujiand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1/2025 postreply 09:11: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