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虛構的“勞動力不足”
當代日本政界與財界反複強調“少子高齡化導致勞動力不足”,並以此為理由推動大規模移民政策。然而,這一說辭並非客觀事實,而是企業擴張邏輯下的政治修辭。
-
如果經濟規模無限追逐全球化擴張,任何國家都將永遠“勞動力不足”。
-
勞動力的短缺,並非源自人口自然減少,而是源自財閥對“低成本人力”的無止境需求。
二、移民與人口負增長的惡性循環
移民政策的初衷被包裝成“補充勞動力”,但現實卻是:
-
外來勞工進入市場 → 工資水平被壓低,本國青年就業與成家難度增加;
-
生活成本與未來不確定性上升 → 生育率進一步下降;
-
出生人口持續萎縮 → “勞動力不足”的口號再次被提出。
這構成了一個循環套牢:移民越多,國內人口危機越嚴重;人口越減少,政府越以此為借口引進更多移民。
三、移民速度與社會撕裂
即便站在財閥的角度,大規模移民也並非靈丹妙藥:
-
日本的語言、文化、傳統與法律框架,使得外來移民的“消化速度”極為緩慢。
-
企業的擴張需求與社會的融合節奏之間存在斷裂,結果就是治安惡化、社會摩擦、民族關係緊張。
-
移民不是緩解人口問題的手段,反而成為加劇社會分裂的導火索。
四、內需型經濟才是真正的試金石
所謂“勞動力不足”,隻有在以內需為核心的經濟模式中才能真正檢驗。
-
如果經濟發展立足於提升國民生活水平,而非單純追逐出口與財閥利潤,那麽勞動力需求將直接對應於國內實際人口結構。
-
在這種框架下,問題就會轉化為:如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保障國民再生產能力,而不是單純依賴外來移民。
五、結論:勞動力不足是資本的神話
“勞動力不足”並非人口危機的客觀結果,而是全球化財閥的政治敘事工具。
-
通過這一說辭,企業與政客得以正當化移民政策,把經濟擴張的成本轉嫁給普通國民;
-
真正的危機不是“人不夠”,而是本國人口失去了養家與生育的意願;
-
如果日本不扭轉這種金權政治邏輯,而是繼續被“勞動力不足神話”操縱,社會合法性將進一步崩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