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嘴硬的話,幹最慫的事

  最近,王毅與美國國務卿提名人盧比奧通話的新聞在國際和國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細心的人可能還記得,這位盧比奧,幾年前可是被中國明令製裁的“反華急先鋒”。然而,今天這位曾被“嚴厲製裁”的人,竟然與中國外交部長握了電話,還被提醒“好自為之”。這場戲,簡直把“說最硬的話,幹最慫的事”演繹到了極致。

  回顧往事,當年中國宣布製裁盧比奧時,可謂聲勢浩大,言辭鏗鏘。什麽“不許入境中國”“凍結在華資產”,仿佛要在國際社會表明,中國不會容忍任何敵意。但如今,這些豪言壯語仿佛一陣風吹過,隻剩下一地雞毛。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為了掩飾現實的尷尬,這個“製裁名單”中的盧比奧,居然變成了“魯比奧”。一個字的微調,試圖讓國內民眾相信,這倆人壓根兒不是同一個人。

  然而,這種操作並沒有掩蓋住事實,反而讓尷尬的氛圍更加濃烈。試想,曾經被宣稱“毫不妥協”的對象,今天卻在電話中“溝通交流”。那些曾經高喊“製裁有力”的口號,如今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自欺欺人。為了維持虛假的“強硬形象”,國內民眾被蒙在鼓裏,而外界卻在一片哄笑中看穿了真相。

  最諷刺的是,王毅的“好自為之”聽起來義正辭嚴,但在盧比奧眼中,恐怕不過是外交辭令的客套話。畢竟,對方正坐在國務卿的提名席上,前途風光無限,而所謂的“製裁”不過是外交舞台上的空頭支票。換句話說,這場通話中,誰更有底氣,答案已經再清楚不過了。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這種“表麵硬、內裏軟”的操作,正在逐漸消解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信譽。頻頻高喊強硬口號,卻屢屢在行動上表現出妥協,久而久之,國內民眾也會對這樣的姿態產生質疑。而在國際舞台上,所謂的“製裁”和“反製”更像是一場話劇,演給自己人看,卻讓外人笑掉大牙。

  這屆政府的最大笑話,不是說了多硬的話,而是明明底氣不足,卻要裝得強硬無比。製裁盧比奧也好,通話“提醒”也罷,最終都化作了虛幻的“政績”。一個“魯”字的操作,試圖掩蓋真相,但卻無法掩飾這場外交鬧劇的根本荒唐。

  或許,最好的總結就是那句古話:“知恥而後勇。”當一個國家的強硬隻停留在表麵,當欺騙民眾成為一種慣例,真正的尊重和強大,便遙遙無期。與其繼續裝腔作勢,不如坦誠麵對自己的局限;與其說最硬的話,不如做最實在的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