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克薩斯特色的社會主義以及對“結果平等”的新解讀

首先聲明,我並不支持沒有限定的“結果平等”,那是貧窮的社會主義。但是加上條件,什麽時間什麽內容,那麽結果平等跟機會平等也沒有大區別。客觀的說,機會平等也不存在,富人家的孩子,有權有勢人家的孩子,就是機會多。但是一個社會,要想存活下去,總得努力減少不平等,否則造成動蕩,受益於不平等的人也會失去機會。所以這裏就對“結果平等”加以界定。

在美國,右派對左派的一個主要攻擊手段就是給後者貼上“社會主義” 甚至是“共產主義”的標簽。馬斯克也威脅著要把整個公司從左傾(藍色)的加州搬到右傾(紅色)的德州,他並且也這麽做了。

比較起來,在給人民提供福利方麵,美國其實早已經是社會主義,而且和社會主義國家比起來有過之無不及,就連德州也是如此,隻是右派沒有想到、不自知或者掩耳盜鈴而已。但更大的原因則是,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社會主義,胡亂貼標簽,蒙騙恐嚇選民而已。

但很多人確實對美國和紅州的情況有誤解,好像德克薩斯這樣的紅州都是保守主義的樂園,在那裏有完全的自由市場競爭,個體主義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實施,人們都靠自己的能力賺錢,如果賺不到家裏窮就是能力不行,政府完全不必管。事實上,在低收入家庭福利和平等訴求等方麵,德州很社會主義,而且也一定會越來越社會主義。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多年前,德克薩斯大學,也是德州最好的州立大學,宣布將為年收入6萬5千美元以下的家庭子女免除學費。

在其他方麵,德州GDP大約相當於中國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州政府的年度支出隻有1千億美元左右,其中31%用於低收入民眾醫療,27%用於基礎教育,15%用於高等教育,9%用於公共交通,基本上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福利政策向低收入家庭傾斜。這是德州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生而不平等,但德州人為了讓全社會下一代更平等一些作出了不少努力,這樣會讓大眾對國家的未來和統治階級的人性多一點信心。按照我的理論,讓窮人同意給企業家權利發揮他們的個體主義能動性,給社會創造更多財富。相反,如果他們完全得不到任何實惠,學費高的上不起,那麽他們也沒必要支持那個製度。

當然,以為自己很懂保守主義和自由市場的華川粉會做出中國式小農理解:俺掙的錢,憑什麽給他們花?

任何民選政府都會製定向低收入家庭傾斜的公共政策,損有餘以濟不足是政策導向的常態,以便給窮人家的孩子更多參與公平競爭的機會。如果大批國民的孩子沒有機會參與市場競爭,上不起學,沒有技能,如何讓自由市場發揮作用?習慣了取之於民、用之於官的華川粉,非常不理解德州和美國政府收稅去幫一把窮人家孩子的道理。

以上的話其實是我看到的一位高人的話,不過跟我要說的也沒區別,在此感謝這位高人。我在其中加入了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這段話也讓我對“結果平等”有了一個新的解讀。一般人們對“機會平等”還算接受,但實際上哪有完美的“機會平等”。生在富家,機會自然多於生在貧家,一輩子一般也是如此。但畢竟,為民眾製造一個機會平等的社會,大多數人都會支持。但是“結果平等”則很少有人認同。甚至會讓很多人有強烈的抗拒反應,從徹底的厭惡到深層的恐懼都有。許多人將其視為一種激進的財富再分配,可以用“劫富濟貧”來概括。我同意他們,也不讚成這個說法蘊含的所有人都要有同樣數量的財富這樣的意味,但我認為結果平等有兩個重要的方麵值得給予審視。

首先,我們可以考慮一個看似幽默但又發人深思的觀點,這個觀點其實是基於保守派唧嘟徒的想法:在天堂裏,人人在上帝麵前都是平等的,不論在世間有多麽多的財富,地位多麽顯赫。這雖然表麵上顯得是個調侃的說法,但也可以引發我們對平等深層含義的思考。它讓我們質疑個人的價值、道德以及最終在超越世俗成功與失敗的一個更高標準下,什麽才是真正的平等。然而,我不打算對此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我並不想讓人們想到反正死後一切財富都帶不走,何必那麽在意財富,如果那樣想就沒有人去奮鬥了,大家也就都貧困了。而且,任何人為的財富再分配都對個人自由造成侵犯。我談到這一點,隻是對那些唧嘟徒華川粉,唧嘟徒保守主義者,做一個提醒,不要太一毛不拔。而且,天堂這個最終的時刻也提醒我們在說“結果平等”的時候必須要有個時間參考點,否則無法比較結果是否平等。這就引出了我想說的更重要的下一個角度。

第二個角度是這樣,談結果平等不要把它框定為一種在所有時間點所有人全有或全無的極端結果,而可以在特定時間點進行具體化。例如,低收入學生能夠通過德克薩斯州的項目進入大學,這裏的參考點就是上大學這一時刻。給學生免費上大學的機會實際上就是在這個參考點製造結果平等,而不考慮他和他的父母怎樣付出過。在這種情況下,免費入學就是在提供之前並不存在的結果平等機會。在這樣的框架裏,結果平等的概念就不再令人畏懼,因為它很具體,而且也許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甚至是那些原本持懷疑態度的人。恐懼的實質是沒有時間點的模糊。當然,還是有很多人反對免費上大學,因為公立學校這樣做還是用到了稅收。但如果是本州人民有投票決定權,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協商,這符合我的“個體主義是一種特權,窮人通過獲得福利授權”的想法。

如果有人覺得讓窮人免費上大學還是過分,那麽提供公立中學教育的概念則更容易被廣泛接受。“每個孩子都應該享有接受公立教育的權利”這一主張是社會集體公認的重要理念,它承認了為每個孩子提供平等基礎教育機會的重要性。雖然一些人可能會抵觸更大範圍的財富和結果平等措施,但對基礎公立教育的普遍共識表明,確實存在特定場合下,在人的某個時間點,結果平等的概念不僅可以被接受,而且是必要的。如果基本教育是應該的,在一定的曆史階段,大學免費為什麽就一定不應該呢?同樣醫療的平等獲得也不是一定不可以。 

所以,如果我們把結果平等界定在特定的時間節點或關鍵時刻——例如教育或醫療服務的獲得,就會發現結果平等的概念變得不那麽令人畏懼。它的涵義從強製實現每個人的結果平等轉變為關注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關鍵時刻的機會平等。這種認識可能會促使我們倡導確保公平和可獲得性的政策,而不是將這些措施視為對社會結構的激進改變。結果平等與機會平等沒有什麽區別。

總而言之,雖然“結果平等”這個詞最初可能讓人聯想到強製的再分配以及對個體努力的削弱,但我們有必要考慮其中的差別。通過將結果平等的討論置於特定時間和機會之中,我們可以開始欣賞其對促進一個更公平社會的潛力。這種新的視角鼓勵我們討論如何以一種能夠被多元群體接受的方式實現公平,最終推動一個更公正、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共同願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用詞準確,小農意識。 -voiceofme- 給 voiceofme 發送悄悄話 voiceof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4/2024 postreply 18:26: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