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及本壇戰爭評論者關注的焦點,由阿以衝突又重新回到了俄烏戰爭,原因是庫爾斯克,烏克蘭的一部分軍隊打到了俄羅斯境內。
就此壇子上由於立場不同,分成了幾大陣營:挺烏、挺俄及觀望派,彼此間涇渭分明。
挺烏者興高采烈,認為從此形勢一片大好,甚至烏軍打到莫斯科、活捉普京、俄羅斯二次解體都有可能;
挺俄者則認為,烏軍孤軍奮戰,把遊擊戰打到了人家家裏,如後續部隊及後勤保證跟不上,早晚得讓人家包了餃子。
觀望派要老道一些,不輕易表態,因為世間萬物瞬息萬變、變數太多,在形勢沒有徹底明朗前,真不知會有什麽結果。
遠的不說,單說二戰,德軍發動閃電戰,打得蘇軍丟盔卸甲、莫斯科也是兵臨城下,最後的結局則是德國被肢解、元首自殺身亡;東方戰場也是如此,首都南京被鬼子來個大屠殺,國軍與日軍對決幾乎是屢戰屢敗,但也是屢敗屢戰,靠著堅韌、不屈和少有的團結才撐了下來。前幾天我發那個帖子,那麽多照片,就是講各階層、各黨派、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抗戰時的故事。最後的結局是,日本成了唯一被核爆的國家、無條件投降,至今也是個跟班。
所以我才說,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是戰爭的最終結局,笑到最後的勝利才叫勝利。
其實從軍事角度看,烏軍現在攻占幾千平方公裏土地,對於俄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也可以說是“沒有損失”,就整個庫爾斯克州來說也差不多是九牛一毛,僅占該州2.98萬平方公裏麵積的百分之幾,什麽庫爾斯克核電站、庫爾斯克州府更是連門都沒摸著,根本就沒有必要急吼吼從烏東防線調兵回來救援。
突襲庫爾斯克,主要是讓普京的麵子不好看,因為他的統治基礎來自恐怖威懾與輿論控製,如今本土都被占了,如果不及時奪回來,恐怕他的位子都要不穩。
烏克蘭就是看準了俄羅斯的政治架構缺陷,知道普京無論如何也得回師救援,所以才敢果斷的突襲庫爾斯克,誘使俄軍回援,既可以減輕在盧頓二州的軍事壓力,又可以“圍點打援”,趁俄軍脫離壁壘的行軍途中,予以空襲打擊。
有人把這個行動和1944年德國的阿登森林反擊行動相比是有道理的。使用了自己的寶貴軍事儲備,進行了一場不可能扭轉戰局的反擊。
從軍事上看,俄羅斯最不怕的就是別人占據自己的領土,因為它的戰略縱深太廣闊了。幾百年來,俄羅斯的基本戰略就是大幅度的後退,讓敵人一直追著自己,哪怕到了莫斯科都不要緊。然後依靠俄羅斯的縱深和人力資源進行反擊。從拿破侖到希特勒,最後都是敗在這一招之下。
而俄羅斯人的性格,就是敵人壓迫的越緊,韌性就越強,對領導人的忠誠度越高。
烏克蘭方麵有可能認為這種消耗戰已經無法承受,國民的精神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國際的支援也逐漸麻木特別是川普可能上台帶來巨大的變化讓他們無法拖下去。希望用一場深入俄羅斯境內的反擊來讓打破僵局,觸動俄羅斯國內政局的變化。
但是這一目標是否能實現,尚待觀察。它有可能導致普京位置不穩,甚至下台;也可能,烏克蘭的反擊可能反而會增強普京的統治,讓本來無意義的戰爭更容易堅持下去。
真的不急,還是那句老話,讓子彈在飛一會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