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總統的回歸,俄烏之戰即將謝幕。有一個問題非常重要,那就是,下一個是不是台灣?也是就是台灣與烏克蘭有無可比性,烏克蘭的今天,是不是就是台灣的明天?俄烏戰爭對大陸有何借鑒意義,台海統一之戰一旦爆發,與正在進行的俄烏之戰有何不同?
台灣與烏克蘭相比也同,也不同。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原則上,與俄羅斯和中國大陸的關係上,烏克蘭與台灣沒有可比性。烏克蘭是獨立主權的國家,它與俄羅斯互不隸屬,這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屬於分裂割據政權。至今他們的憲法還未修改,也不敢改,“中華民國”的國土包括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他們的總統就職等重大活動,都是在孫中山巨幅畫像下完成;目前“中華民國”隻有10幾個絕大多數人叫不出名字的彈丸小國承認;“漢賊不兩立”、“一個中國”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兩岸以何種方式實現統一,也是中國的內部事務。這個和烏克蘭完全不一樣。
相同的是,台灣民進黨當局和烏克蘭的心態非常相似,背靠強大的政治實體或國家,有極度的不安全感,試圖尋找一顆大樹作為依靠,作為對抗這一實體的本錢,並希望在遇到危險時,那個靠山能出手解救自己。
但是,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台灣會不會成為接踵而至的另一個熱點,這樣的問題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思考。這個問題,不但大陸人在關心,台灣人和廣大海外華人更關心。而且,台灣社會關心這個問題的人明顯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蔡英文、賴清德“作”的方式和勁頭,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模一樣。台灣正在主動奔向戰場,是找打、找死。比如烏克蘭危機爆發後,蔡英文曾出席公開活動,除了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主權的侵害外,她也加入了國際社會製裁俄國的行列。並被俄方列為“不友善”地區。
另一派則認為,台灣有兩個鏈的特殊地位。一個是處在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是美國的戰略要地。一個是處在全球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尤其是半導體、芯片供應舉足輕重。因此,台灣的地位比烏克蘭重要得多,假如大陸武統,美國、日本或國際民主社會不會坐視不管。
其實曆史的發展有其內在邏輯,又驚人的相似。烏克蘭的局勢發展到今天,絕非一日之寒,而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各種複雜的曆史、民族、文化、政治、軍事、經濟等因素綜合擠壓、作用的結果。
同樣的,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有其內在邏輯,發展趨勢清晰可見。按照大陸這邊流行的權威說法,“時與勢都在大陸這邊”。這個趨勢,國際上不少人看得清楚;大陸人看得清楚,台灣,有些有識之士也看清楚了,有些人則不願意看,掩耳盜鈴,或蒙上了眼睛拒絕看。
烏克蘭局勢就像一麵巨大的鏡子,突然就立在了世人麵前,隻要你睜開眼,就會在鏡子裏看見了台灣的未來。今日烏克蘭,明日必然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