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衝突根源第三期-中美會爆發戰爭麽?

本文內容已被 [ alan1849 ] 在 2024-06-23 20:36: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中美衝突根源第二期alan18492024-06-23 20:31:19

中美衝突根源
 

大家好我是龔師傅,歡迎來到嬴娟頻道。

下文原創鬆果不落 來自微信公眾號古老板

這是一篇原文長達兩萬五千字的長文章。我們會分成九期節目來分享。上一期我們介紹了米塞斯的《全能政府》這本書。本期是第三期,我們來談一個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中美會爆發戰爭嗎?

爆發戰爭,從近處看指台海,遠處看則是愈演愈烈的中美對抗。

首先給出答案:就目前的大趨勢來看,無論遠近,都不會爆發戰爭。

但必須申明,這指的是大趨勢、大概率;另外一方麵,隻要針對人事活動,就沒法精準預測。

古往今來、從中到西,我們就沒發現曆史上哪怕有過一個人精準地預測到某個事件,且清晰地揭示其預測模式並以該模式預測同類事件。

事後諸葛亮、胡亂蒙中後積攢下一輩子吹噓資本的騙子倒是不少。

人事無法精準預測的理由既簡單也深刻,它來自哲學:人,有自由意誌。

當我們預測人事時,我們真正在做的是,預估某人或者某夥人在麵對某一狀況時,會做出何等反應。

但哲學理由決定了,這種預估,永遠無法達到科學要求的精度。

因為自由意誌讓不同人麵對同一情況做出不同反應,哪怕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麵對相同情況,其反應也會截然不同。

說起自由意誌時,我們隻是在承認:人的行動領域內,不存在什麽恒常性的特定反應。意誌,從古到今,都是一個謎。

預測單個個人的反應尚且不可能完成,更別說億萬計的群體行為,每個人的反應都在影響其他人,其他人因此改變自己的行動,從而又連鎖反應地波及剩下的其他人……

假如有某大V熱衷於預測具體事件,且沾沾自喜自己的預測準確,無一例外,你碰到騙子了。

但什麽理由支撐我判斷大趨勢不會爆發戰爭呢?

理由很簡單:貿易是和平真正的壓艙石,關起國門自給自足則降低戰爭的代價。而中國經濟的國際貿易依存度較高(不管是大陸台灣,還是中美之間)。

中國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不僅和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進行貿易,而且是世界各國的重要外貿夥伴。

服裝、機電等製成品由中國出口到世界,然後從世界買回來鐵礦石、石油等能源。原材料來到中國後,被組裝周轉供應給世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製造業大國。

千絲萬縷的貿易聯係提高了中國參與一場戰爭的代價。隨戰爭而來的訂單取消、貿易脫鉤、禁運,會在短期內讓經濟體係充斥短缺混亂,直至停擺。

以芯片為例,我國是芯片第一消費大國,每年光是進口芯片就達數千億美元。而美國握有芯片產業鏈最高端的“設計”環節,假如美國禁止芯片對華銷售,會發生什麽呢?會發生的是用芯片卡中國脖子的美國,會被稀土卡住脖子。

世界近四成的稀土存在於中國,而美國本土幾乎沒有稀土產能,100%以來外部世界,這其中八成的美國稀土購自於中國。想象一下,中美都自給自足,甚至戰爭的後果和經濟代價吧。

想象不出來貿易切斷、進入戰爭、自給自足的情況也沒關係,回憶就好了,回憶一下新冠疫情時的經濟狀況。

此外,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約2億人的飯碗,直接或間接產生於對外貿易。

戰爭至少會在短期內毀了這2億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和生活。而這些涉及實在物質利益的民意,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民意。他們天然是反戰的基礎。

村子裏的鐵匠不情願和麵包師衝突、打架,除非他打算餓肚子,或者他實現了自給自足,自己種糧食烤麵包果腹。

市場經濟之偉大在於,它要求人,想要取得,必須同時給予,它要求分工合作,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與國之間互相依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中,很難打起來。

最殘暴嗜殺的莽漢,隻要他做生意,也會溫良恭儉讓,沒有什麽比市場經濟更能馴化出文明來。

和平不來自於反戰宣傳,不來自於空洞無物、隨時成為廢紙的國際條約或國際聯盟,和平來自於每個人為了更好照料自己的利益,而必須照料好他人利益的交換機製。

一戰前,當貿易壁壘還沒有癱瘓西歐各國的國際貿易時,一艘滿載德國貨物的航船,從北海出發,目的地是英國,給這艘船及貨物進行保險的,則是英國人的保險公司。麵對這樣的利益格局,德國人和英國人手拉著手,堅信兩國不會爆發任何戰爭。隻要貿易還在進行,他們的樂觀不算天真。

二戰前,希特勒及其黨徒心心念念的是經濟上自給自足,為了預備在未來的戰爭中不依賴國外的原材料進口,德國人努力實現“國產替代”。他們研究出來一些劣質的合成絲綢、合成橡膠……

俄羅斯則是一個戰爭代價很低的國家,因為它的國際貿易依存度很低(2021年,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總額隻有區區340億美元)。

自2014年克裏米亞衝突以來,隨著西方各國對俄羅斯的經濟製裁(實質是貿易脫鉤),俄羅斯在經濟事務上愈加疏遠國際市場。

然而,即便如此,若非歐洲依賴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可以料想,當下進行的俄烏戰爭會打得更加慘烈。北溪管道這樣的貿易聯係避免了俄羅斯和西方徹底撕破臉、進入更無底線的惡鬥。

重申一下,這種對大勢的判斷絕不是抹殺曆史偶然性,確切說,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經濟大勢的分析也不是經濟決定論,它承認,身處曆史漩渦的關鍵位置的傑出人物的獨特個性很可能徹底扭轉曆史的發展方向。

假如非要給出一個判斷戰爭馬上爆發的經驗標準,我認為,最靠譜的可能是短期國際資金的流動。

和那些模棱兩可雲山霧罩的政客表態不同,也和各類軍事分析專家的捕風捉影不同,短期國際資金的異動代表著最真實的金錢利益。

即便我們假設,一場高度保密的戰爭正在被籌劃,以至於沒有任何民間資本可以根據這一內幕消息而提前撤離交戰國市場。

但是,現代國際貨幣市場上充斥著各類國有資本機構的參與者,在短期借貸市場上,它們要麽代表本國欠國外,要麽外部世界欠本國。

一場大戰來襲,哪怕僅僅是為了搜集維持戰爭經費的外匯,決策者也有充分動力提前撤離對外享有的債權資金。

毫不出奇,一二戰前夕,最先察覺到異常的是各國金融中心和金融界見多識廣的人士:俄國、德國、法國都在拚命搜集黃金,並抽回對外短期投資。

本期視頻就到這裏了,下一期我們會講中美為什麽會走到擔心戰爭風險的這一步,拜拜!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