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首相將中國的挑戰稱為“Epoch-defining systemic challenge", 可以翻譯為“劃時代體製性挑戰”。 而美國國會把中國定義為 “Pacing challenge", 很難準確地翻譯成中文,可以嚐試譯為“步調挑戰”, 舉個例子,在選舉期間,候選人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民意,而作出相應的變化。不斷變化的民意對候選人而言,就是Pacing challenge。總而言之,中國這個挑戰不尋常。
TikTok 對美國就是一個Pacing challenge。本來就是一個手機應用,禁了就是了!美國曆史上遇到過競爭性媒體,思想的挑戰,30年代有美國納粹黨,50年代有共產黨思潮,都被辣手禁掉了,雖然現在對反共的“麥卡錫主義”有反思,但當時可是毫不含糊的。但TikTok 卻並不容易禁掉,川普政府2019年沒搞成,還影響越來越大。現在雖然眾議院通過了,但該應用已經深受民間喜愛,還有無數人的生計依靠這個應用,很多競選的大金主也是該應用的愛好者,這不,共和黨的候選人川普已經改變態度,如此,共和黨議員們也改變了態度,這不把民主黨放在火上烤?反猶太的人乘機宣傳,說所以要禁掉TikTok,就是因為上麵有不少關於以色列在加沙暴行的視頻,這些在猶太人控製的媒體是不可能放行的,因此得罪了猶太人,施壓國會,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猶太人在美國的勢力很大,但唯有在選舉時,還是比不上選票的力量大。本來猶太人左右選舉的力量,主要來自於媒體,廣告宣傳。TikTok成了不受猶太大佬控製的最大獨立媒體,這得到了很多反猶太人士的歡迎。伊斯蘭和反猶太人士的數量也很多,對選票也有很大影響,扯到這個問題上,使得政府也不好辦了。拜登開始時表態,隻要國會通過,他就簽字,而後因為民意的變化,政府發言人不得不出來澄清,說政府並沒想禁掉TikTok,隻是讓其脫離中國公司的控製。 這裏,就是一個pacing 的問題。
中國的電動汽車等習近平所謂的新質量生產力,也成了西方的Pacing challenge。
中國在2023年出現了明顯的經濟危機的跡象,突出表現在生產下降,需求萎縮,失業增加。房地產危機和地方債務危機是這場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而疫情期間的政策失誤嚴重打擊了商業秩序和人們對政府的信心。
當然,現在的經濟危機和1929年的那種危機,後果是不可同年而語的。由於政府對市場的幹預,有很多成熟的政策工具,現代經濟危機並不會必然地引發戰爭,內亂。但如日本90年代經濟危機引發的長期衰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當年日本的GDP直逼美國的70%,而現在美國的GDP22萬億美元,中國17萬億,日本隻有4萬億。現在日本隻及美國的18%, 從相對比例70%降到18%, 可見經濟危機的後果之嚴重。
如果中國重複日本的足跡,那十幾年後,中國也會從現在美國的77%降到20%, 那還什麽中國夢呢?日本還不是最慘的,阿根廷曾經是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現在能不能排到100位。相對應的不光是國力衰竭,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跌到一筆
習近平的所謂新質生產力,就是通過新科技,新產業,為中國帶來新的價值增量。中國在很多產業方麵,都積聚了優勢,如最近所吹噓的三大新發明,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這三樣東西肯定不是中國發明的,但中國對大量廉價地生產它們確實作出了很大貢獻,擁有最多的專利。除了這三樣,中國在很多方麵都擁有商業優勢,如最近的電商Temu,把Amazon都逼到牆角,連中國那些無聊的爽短劇,TikTok短視頻,都風靡世界;還有重新崛起的華為及其6G......
那些使用價值要變成價值,必須實現交易。國內的市場基本飽和了,巨大的產能必須向外傾銷出去。如果中國的巨大產能,真的實現對外傾銷,團滅大多數對手,進而實現壟斷利潤,光這三樣,就能解決中國的房產危機。但世界能接受嗎,它們的抵抗會產生什麽效果?
以電動汽車為例,BYD汽車的銷量已經將特斯拉踢到第二位,一直老子天下第一的馬斯克也哀歎,如果不采用貿易壁壘,中國汽車會將一切外國公司掃除(demolish)。歐洲開始啟動了調查,就是看中國汽車是否傾銷。問題是,中國汽車現在已經到了一個地步,不依賴國家的補貼就能盈利了,按客觀數據,恐怕達不到傾銷標準,如此,歐盟就沒法名正言順地對中國汽車實行懲罰。而且,歐洲也有很多產業在中國,如果斷然自行懲罰,必然引發中國的報複。因此,歐洲有了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三大產品都屬於綠色產品,可以極大加快歐洲的綠色過程,這似乎是個雙贏的局麵。當然,犧牲品是這些產品的歐洲生產廠家,但從長遠看,中國產品的競爭能提高這些產品的質量,就像日本的汽車曾經做到的那樣。
美國的貿易壁壘很強大,迄今中國的電動汽車還未進入美國市場,但美國汽車廠家還是很害怕。這次的狼,是有其本身素質的,無法輕易地以自說自話的阻斷措施打敗的。當初,美國汽車工人燒日本汽車,還把一個中國人當日本人殺了,也沒法阻擋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橫行,那是因為日本汽車自身的素質。如今,美國有款好賣的電動汽車要6.5萬美元,而對應的中國汽車隻要7000美元,美國顧客可沒那麽愛國,市場上買不到,甚至會走私。而BYD等也到墨西哥開廠,從長遠來看,美國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產品的性價比,打敗仗是必然的。
除了高科技的電動汽車,低科技的日用商品,以電商的方式席卷世界。但這次的傾銷,是帶有技術含量的,隻要任何一個人去親身試用一下這些中國電商,就會覺得,它們是真正的game changer,不是輕易地用禁止就能做到的。
中國的電商在國內已經經曆了高度競爭的十幾年,大浪淘沙,能生存下來的都是人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有了很多創新。到尚未經曆慘烈競爭的國外市場,形同“降維打擊”,例如Temu在美國對標亞馬遜(Amazon),商品價格卻能壓到對手的1/3,用戶對商品不滿意可以直接退款、不用退貨,再加上物流快速,相比之下,就算再有“美國情節”的消費者,也不願花兩倍錢買同樣東西。此外,透過互動遊戲和社群分享的營銷手法,Temu在短短幾個月成為全美國APP下載量第一的電商。
Shein主要做“極快速時尚(Ultra-Fast Fashion)”, 它登上去的東西,很多都沒有生產出來。隻有有了訂單,才組織生產,而且有個AI控製的極其靈巧的產品管理體係,平台采用“全托管”模式,平台直接跟工廠合作,全權處理所有物流、稅務問題,也不讓中間商賺價差,自然能拿到最低價。希音是“超級甲方”,數字化管理納入所有的供應商,從設計、製造、庫存到物流管理,都通過係統即時反饋。快時尚依賴算法和用戶數據,通過數據分析不同的消費群體,如種族、年齡段、購買力等,預測流行的款式、麵料和風格,並根據這些趨勢反向指導工廠生產,精準滿足用戶需求。
如此,Shein發展出了一種無庫存的商業模式,避免了以前商業上常常會出現的大量庫存賣不出去造成的浪費。而AI管理的模式,可以合理配置資源,得到最大盈利。比如,不用退貨直接退款的方式,可能造成一些人惡意利用,但通過實際運營,惡意利用的人很少,而此舉增強了顧客對平台的信任,減少了退貨中的運費的費用,總體效果反而是節約了開支。中國電商提供了不同於美商的購物體驗,每次打開APP都能取得優惠券,還有滿額打折、寫評價換折扣,讓商品變得更便宜。低價也讓消費者行為出現改變,即使買到缺少扣子等瑕疵品,也因為太便宜而“懶得退、換貨”,大大降低退貨率以減少成本。,這類“中國模式”在亞馬遜通常不會發生。
Shein的背後,還有龐大的國內基礎設施。它在中國有165個供應中心,下轄10餘萬家生產廠家。運輸以空運為主,自己購有飛機。充分運用了各國的小額貨運免稅的政策。關於具體如何平衡高額的國外運費,這還是個迷,但一般認為是通過規模效應和AI計算來實現的。比如, 在山東的供應中心,先用船運運到韓國仁川港,再通過那兒的仁川機場運到歐美各國。對於某件商品上運費上可能是虧的,但總體而言還是賺錢的。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稱,該公司2023年銷售總額達450億美元,創下超過20億美元的利潤,不僅遠高於2022年的7億美元,也大幅領先競爭對手H&M與Zara近期分別公布的約8.2億和5.8億美元的淨利。這說明,Shein 的商業模式是成功的,盈利的!
這些傾銷,以一種新的方式,帶給西方政府一種pacing challenge。 和TikTok一樣,它們得到了西方顧客的心,更好的服務,更好的體驗,然後才是更好的價格。 還有不少商販,靠從中國電商進貨維持生計。如果政府要禁止它們,就要得罪選民,得利於這些中國商品和服務的人,就要指責政府為了小部分既得利益者,而侵犯了大多數人的利益。這和當年社會主義集團的政府,無法阻止本國人民喜歡西方的商品,是一樣的道理。
馬克思說過,物資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中國在經濟上勝過西方,那就是終極的勝利。而這種挑戰,無法輕易地用政治方法去對應,更無法用軍事方法去解決。這就是西方目前麵臨的困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