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業的國有化趨勢

美國銀行業的國有化趨勢

從2023年3月到5月初的短短兩個月內,美國排名靠前的三家銀行陸續倒閉,他們是矽穀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和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在破產之前,這三家銀行的總資產加起來近532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25家破產銀行的總資產約5260億美元。這三家銀行的倒閉實際上是被國有的聯邦儲蓄保險集團(FDIC)強製接收的,原因是它們已經無法繼續正常營業,也無法提供現金給剩下的儲戶提現,哪怕金額在FDIC保險規定的25萬美元最高限額內。為了保持社會的穩定和對銀行的信任,FDIC一方麵不合常規地宣布即使超過25萬美元的儲蓄仍然不受影響,另一方麵迅速轉手把這三家銀行的資產貸款和存儲餘額賤賣給了幾家太大而不能倒掉的金融機構,比如最近的第一共和銀行賤賣給了JP Morgan Chase(小摩),再由接手的銀行提供現金給需要提現的儲戶。這個做法幾乎是FDIC對破產銀行的標準操作,比如2008年破產的黎曼兄弟和華盛頓互助銀行,乃至2008到2015年間倒閉的超過500個中小規模的區域銀行都是這樣處理的。

與最近倒閉的這三家銀行類似,全美還有數百家地區級的中小銀行正在倒閉的路上,根本原因是這些銀行過度進行商業地產貸款及購買低利率國債,而直接的導火索加雷管則是2020-2021財政部印刷了近1.6萬億美元發給全美各個家庭及企業,導致通貨膨脹急劇攀升,迫使美聯儲在最近的一年間把利率從接近於0升高到5.25%。這麽高的利率使得許多商場關門,商業貸款無法償還,同時也使得前期的國債賠本,風吹草動讓儲戶耽心存款消失而形成擠兌,導致了這些銀行的倒閉或在倒閉的路上。

這些銀行的倒閉最受傷的是證券市場持有這些銀行股票的投資者,尤其是大機構投資者,他們中不少基金經理用養老金等對這些銀行做長線投資。隨著這些銀行的倒閉,它們股票的市值從2月初的最高約150美元一股(第一共和銀行)很快跌到一文不值。其間FDIC明確表示,這些投資者的損失將不會得到任何補償,也就是說,機構投資者最終隻能把因這些銀行倒閉而消失的資金轉嫁給社會。

另一方麵,各個倒閉銀行的老板除了不再擔任領導職位外,前期高股票價格時搞到手的高額工資及獎金絲毫不受影響,也就是說他們不對銀行的倒閉負重要責任。這個“有功歸我有責歸FDIC”的不公平遊戲規則對各銀行的老板而言無疑是包賺不賠的買賣,近十幾年來一直大大助長了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讓銀行盈利盈大利,然後給自己加薪加獎金,反正破產了有FDIC接手。他們當中有人甚至在知道銀行要破產之前就早早把手上的股票賣掉,確保自己不受大的損失。比如,第一共和銀行的老板就涉嫌利用內部消息拋售該銀行的股票。

最近巴菲特說的很好:銀行本來不應該是高利潤的行業。銀行最初的確是隻賺取存貸差價的,利潤很薄,靠長期賺小錢。然而,2000年以來,以黎曼兄弟和華盛頓互助銀行為代表的各大金融機構,不但深陷不良次級貸款的泥潭,而且業務也遠遠地擴展到商品期貨交易和做券商等高風險的業務中。雖然2009金融風暴後,國會通過了一係列對銀行的監管法律,但並未從根本上讓銀行破產名副其實,首先讓老板變得一無所有破掉所有家當,從而杜絕各銀行老板尤其是中小規模的區域銀行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業務,這也就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銀行遲早出現排隊等破產的尷尬。

由此可見,更多中小銀行將倒閉,然後被FDIC沒收,再“發給”排名前幾名的大銀行,從而最終剩下少數幾個大而不能倒的銀行。這實際上是一個美國銀行業國有化的過程,盡管破產及並購的過程是由FDIC主導的,名義上那些大銀行也仍然私有的。銀行業國有化的正名估計也是這次風暴過後的一個大概率的根本轉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