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 紅色文旅魅力綻放
新華社北京2月7日電 題:紅色文旅魅力綻放
新華社記者王永前、吳振東、郭敬丹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曆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風新貌。
年輕人走進紅色場館深度互動,小村莊用活紅色資源振興文旅經濟,舞台上紅色曆史創新表達帶來心靈震撼……記者近日在上海、河南、重慶等地采訪看到,紅色文旅魅力綻放,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生動課堂,紅色基因植根群眾生活日常。
紅色地標“圈粉”年輕人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習近平
上海市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一百多年前,革命誌士們從這裏的一張長桌旁起身,一股紅色激流就此改變了中華大地。
冬日裏,梧桐樹下的石庫門小樓,古樸莊重。中共一大紀念館副館長阮竣手頭有一組數據:2024年,紀念館全年累計接待參觀者近312萬人次,其中45歲以下參觀者超85%,畫像統計顯示,18歲至24歲的參觀者達26.4%,占比最高。
“年輕人對革命紀念館的期許和熱情正在提高,他們願意走近曆史,聽‘覺醒年代’那些有內涵、有溫度、有共鳴的故事。”阮竣說。
《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李大釗用過的打字機、《共產黨》月刊創刊號……中共一大紀念館有12.8萬件(套)館藏,紅色資源豐富而厚重。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自稱‘二十八畫生’的青年,他把自己進行體育鍛煉的思考撰寫成文,題目為《體育之研究》,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紀念館“95後”宣教專員張粟無數次講起那些紅色故事。
“青年毛澤東寫下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今日讀來依然力透紙背。而如今最能‘圈粉’新時代年輕人的,是蓬勃朝氣、理想信念。”張粟說。
為了與“新青年”們雙向奔赴,紅色場館持續創新表達方式。“數字一大·初心之旅”虛擬現實沉浸式大空間體驗展裏,參觀者戴上VR設備,從“初心碼頭”登船,感悟新青年們的昂揚風采;“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全國巡回展車”駛遍大江南北,入學校、進社區……
紅色文旅融入城市生活,信仰之力浸潤青年心田。漫步中共一大召開地樹德裏、中共二大召開地輔德裏、《新青年》編輯部舊址老漁陽裏等石庫門建築,能見到不少青年遊客。“在這些地點參觀,總是很有力量感,盡管相隔逾百年,革命先輩的精神始終吸引我、激勵我。”來自浙江的“95後”陳欣冉說。
紅色資源帶動鄉村振興
“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習近平
“1929年秋,就在這個寨子四周,工農紅軍同地主豪強對峙十多天,最終一舉攻克山寨,擴大了紅色根據地……”河南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壪韓家寨戰鬥遺址紀念碑前,導遊餘海霞向遊客深情講述發生在這裏的革命故事。
八百裏大別山,古老村落多,紅色故事多。小小的田鋪大壪,是當年劉鄧大軍南下時的臨時指揮所所在地。田鋪大壪所在的新縣,留下了365處革命曆史紀念地。
近年來,當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打造“九鎮十八灣,全域遊新縣”旅遊品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田鋪大壪,成為紅色旅遊的熱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