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常用的是按作者姓的首字母排序,假如沒有某個人的貢獻比較大。楊提出要求後,2人合作的文章改為輪流在前。
所有跟帖:
•
得獎的宇稱不守恒論文是李與楊決裂的原因之一吧,可是李明明排在楊前麵,所以李到底是為什麽大家都說不清,他們自己也無法說清
-波粒子3-
♂
(0 bytes)
()
10/26/2025 postreply
08:17:16
•
他們2人合作發表的論文,在近20年間有32篇,至於哪一篇能獲獎事先無人能知。2人決裂,
-Shubin-
♂
(1429 bytes)
()
10/26/2025 postreply
08:42:04
•
怎麽會事先無人能知?就是那篇宇稱不守恒的論文啊,造成物理學界非常大的震撼,兩人因此很快就得獎了,一位才32歲
-波粒子3-
♂
(0 bytes)
()
10/26/2025 postreply
10:07:28
•
那篇論文隻是猜想和理論計算,如果沒有吳劍雄的實驗是拿不到諾獎的。看看城頭上搞科研的是如何
-Shubin-
♂
(3114 bytes)
()
10/26/2025 postreply
11:38:47
•
吳健雄的實驗在得獎前吧,因為實驗證實所以他們才得獎,所以得獎是可以預測的,而且諾貝爾獎委員會也寫的很清楚,得獎是因為這
-波粒子3-
♂
(24 bytes)
()
10/26/2025 postreply
12:04:14
•
是在得獎之前,如果在10年之後才經實驗證明,57年不可能拿獎。別忘了諾獎的平均等待期是30年。偶然看到個
-Shubin-
♂
(140 bytes)
()
10/26/2025 postreply
12: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