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理念探討

我經常有個疑惑,佛教到底信的是什麽?它不像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信一個惟一的造物主,全能的神。這個神能使我們解脫。佛教中是有許多佛,但沒有一位是造物主。佛陀本身也是人,他的言行是教人開悟,因而得以成佛。換個角度說,佛教沒有提出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它說人本身有能力通過修行得以解脫。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為什麽會有許多人相信這個說法呢?沒有超能力的介入卻會產生超自然的結果?這個說法在邏輯上難以自洽。再有,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都有潛力通過修行得以解脫?這中間一定有個普遍的,可令人信服的東西作用其中。

這個東西就是因果律。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阿含經》等中反複教導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是緣起法的經典表達。佛陀是在說:一切現象都有其因和緣(條件),有因有緣才有果報。因果律是宇宙間最根本的法則。隨便說一句,這個說法與西方哲學中的拉普拉斯妖簡直如出一轍。

換句話說,佛教信的是因果律。它認為你隻要承認因果,那佛教就成立。

因果律是宇宙間最根本的法則。是嗎?我們在西方哲學中,尤其是休謨和康德那裏得知這並非事實。當然在佛教中並沒有像西方哲學中分的那樣詳細明確,如主觀客觀,先驗後驗。但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這中間都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在正式探討之前,有一個佛教概念必須澄清,那就是無常。從字麵意義無常像是因果的反麵。承認無常的存在會瓦解因果關係。

《雜阿含經》中佛陀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無常是說:一切現象都是暫時的、變化不居的,沒有恒常不變的本體。正因為萬法無常,所以因果才成立。

無常是指變化,因果是變化的規律。隨便說一句,佛教用無常引出空的概念。認識到一切無常,四大皆空,從而不執著於當下的一切苦樂,放下貪嗔癡,解脫生死輪回。

回到那個基本問題,因果是客觀的嗎?

佛陀在《中阿含經》等經典中反複強調:“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佛教認為因果律(因緣果報)不是人定的規則,而是如同重力一樣的宇宙法則,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因果不是信就有、不信就無;它是一切事物運作的真實規律,即所謂“法爾如是”。

但是,佛教又說這個客觀並非科學意義上的“客觀”,它隻能通過觀察內在與外在現象的因果關聯使修行者得以“親證”。例如:內心的貪嗔癡,長期會帶來痛苦的狀態;善行(如慈悲、布施)帶來內心平和與他人善意的回報。

不得不說這種說法很難服人,說是客觀但隻能通過主觀來檢驗。佛教對此的解釋是這種“客觀”更接近於:現象性真理(世俗諦)→ 可觀察到的果隨因生; 深層心理/業力機製 因為“心”也有其運行規律(瑜伽行派)。

這種客觀不能用邏輯或科學實驗來證明,我們是通過體驗它、觀察它,然後在修行中印證它。所以,佛教宣稱因果律並不是無法驗證,而是由於認知框架不同,不能被“科學方法”所驗證。佛教認為:我們所處的“世間”就像夢一樣是“緣起的顯現”,但其中的因果仍然有它的內在一致性和“可經驗性”,這就是它所謂的“客觀”。

佛陀在經典中反複強調:“莫因我說此語,便即信受;當如煉金,燒煮切磨,乃能受用。”是要你自己觀察體驗,然後你覺察到其中的真實,然後你確認它,因而你依法修行。

不能看出,這裏的關鍵是“觀察體驗”。所以矛盾依然成立:客觀是不依賴人的主觀意誌,但觀察體驗擺脫不了人的主觀行為。對此佛教的辯解是,佛教語境中的“客觀”(更貼近“如實”或“法性”)是指一種不以我執、妄念、偏見扭曲的真實狀態。是如實而不顛倒的因緣運作法則,可被“無妄心”觀察到。

它不依你個人的欲望但確實需要你去觀察才能印證--- 它(因果)客觀存在,但必須通過‘無妄’的觀察體驗才能印證,別無他法。說實話,這種隻有通過主觀才能證明的客觀很難讓人理解。

大約是為了打破這個難題,佛教提出了“無我”的概念。佛陀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佛教說“我”(我執)指的是一種錯誤的、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有一個固定不變、獨立自主、掌控一切的“我” 取而代之,佛教提出了五蘊((色受想行識)之說: “無我”即五蘊無我。正如佛陀所說:“五蘊非我”。

沒有一個觀察的主體,而是“觀察這個過程”正在發生。它是緣起法之一,沒有主宰,但有顯現。這種沒有觀察者的觀察實在令人費解。“五蘊”這種否定人但卻承認人的各項功能的概念同樣令人難以接受。

不管怎樣,在這裏佛教利用我並非固定不變的性質直接否定了我的存在,而以無我(五蘊)取而代之。無我是由五蘊暫時組合而成的、因緣和合的現象過程。因為我不再是我,所以具有客觀性,所以無我的觀察就是客觀的。自洽成立!

這是否有強詞奪理之嫌?沒有人說我就是固定不變的我。這裏的我是指區別於客觀世界的主觀意識。而五蘊的說法更像是文字遊戲。

還有更過分的:既然連自我都否定了,那麽是誰在修行呢?佛教的回答是:修行是五蘊組合的某種功能運作,的清淨化過程,非我所為。不是“我”在修行,而是“妄執消散,真如顯現”。(注:這裏的‘識’又是一個十分複雜且很難理解的佛教術語。大致相當於認知或意識活動本身,但又否定了我這個主體。是一種“客觀的認知”)

提個問題,禪宗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既然空的如此徹底,連自我都否定了,哪來的煩惱(貪、嗔、癡等)呢?進而業力如何產生?又何必修行呢?

總之,這個討論給我的感覺是佛教確實對問題有相當深入的思考,也試圖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關鍵的推理並不令人信服,引入的那些奇怪的概念也於事無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沒有了我,還有吾:)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7:07:09

這是已婚單身漢同樣的邏輯錯誤:我是主觀,吾是客觀,又說我就是吾,靠不停製造詞語來解決邏輯矛盾,佛經越寫越多,挺有意思的。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8:22:38

你搞混了,吾主要用在 道家:)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8:59:58

原來你在打叉啊。我的評論主要是針對樓主的內容有感而發。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9:27:38

是打岔,不過不停加上新慨念不是學說有活力的表現嗎?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9:34:26

新概念要有新的實質。象客觀的觀察這種新"概念",是沒有意義的,數學上的空集,等同於已婚單身漢。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9:47:14

沒懂你的"客觀的觀察"指什麽?它和什麽是我和吾的關係?:)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9:59:35

覺得一個宗教如果有"可令人信服的東西",要麽是神跡,要麽是本人實修親證。理論也好,某某律也好,邏輯推理也好,都不究竟。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7:52:04

讚同。最終說服的人不是道理,當然道理也要大概是通的。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7:55:44

不錯,我講這麽多,不就是鼓勵你們去實踐,按聖經去信耶穌,愛神愛人,得永生嗎?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8:03:21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且是唯一的。佛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你不瘋不傻,選誰不是很明顯嗎?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8:08:22

這是一個邏輯題,沒有貶低學佛朋友的意思。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8:09:55

認真請教。佛在哪說過:條條大路通羅馬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8:15:16

羅馬,指涅槃,廣義指得救。你有你的方法練成涅槃,我有我的方法練成涅槃,那個佛敢說我的路是錯的嗎?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8:28:45

佛在什麽地方說過,你有你的方法練成涅槃,我有我的方法練成涅槃?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8:36:52

我也沒有加引號啊。原始佛教,大小乘,禪宗,密宗,各種佛經,目的相同,路徑不一,佛沒有排斥吧?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9:35:04

密宗,禪宗,小乘,不都以釋迦牟尼佛為師嗎?佛當然不排斥自己。但佛啥時候說過信耶穌或安拉或孔子或蘇格拉底能得救?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9:50:05

我不反對你批評佛教,但批評的前提是了解,佛教三皈依戒說的很清楚,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195 bytes) () 08/29/2025 postreply 03:31:47

所見略同 -宇宙微塵- 給 宇宙微塵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09:03:12

寫的很認真,讚。講因果律的時候,引用《阿含經》。但講到大乘佛法,沒有相應的經文,我也看的不是特別懂...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4904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10:32:48

不錯不錯,這個壇裏有來有往,大家都很有真知灼見。 -露重煙微- 給 露重煙微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10:49:00

盼著你的康德呢;-)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11:32:14

看了幾天你們的精彩辯論看入神了,估計會先寫點別的了。 -露重煙微- 給 露重煙微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8/2025 postreply 14:04: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