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大乘的關係至少在我們外人眼裏,仍然都是佛教。那麽佛教中人把他解釋成小學,大學,也是可以的。
基督教如果與小乘大乘類比的話,可以比作天主教和新教的關係。在廣義上講,他們都算作基督信仰,他們盡管有很多儀軌教義的分別,但核心的信仰是基本一致的。而猶太教和基督教,理論上算作兩個不同的宗教了,有很多共同的元素,但核心的信仰有了很大的不同。
基督教雖然也是分裂了很多的門派,但是目前的趨勢是,我們希望回歸到原始的標準上去,也就是以聖經為標準,而不是以後來各自的體悟為標準。所以,原始的經典成為了重要的依據。當然,這個原始的經典和一些基本的神學框架也是在2世紀3世紀才完整的被共同認可的。
所以,從曆史的脈絡審查最初的神學框架是很正常的,我們非常接受這樣的審查。而且我的觀點是,一個確定的體係在最初的時候基礎理論應該就完善了。即使後麵有分歧,應該是在細枝末節上麵的。比如,聖經中沒有瑪麗亞的崇拜,所以新教徒不會去拜瑪麗亞。新教裏受洗是該點水禮,還是浸水禮,這個就屬於儀軌上的爭議。
那麽佛教徒全盤接受最後的義理有問題嗎?我同意趙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隻是從我的角度和習慣來看這個問題而已。最終,信者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