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artes的我思我在。其實和這個明朝的15世紀的理學家王陽明就說了:心外無物,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所有跟帖: 

王陽明太晚了。唐朝武則天時期翻譯的《楞嚴經》: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197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02:48:42

這個真心是許多我(前世後世)分享的心,妄心有很多,每個時空的我會不會在積累心子,一直到滿了能見真心?這個真心是不是其實是 -skycarrot1- 給 skycarrot1 發送悄悄話 (3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07:52:08

不是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09:39:44

如果結合楞嚴經上下文看的話,這裏的真心指的是每個人當下能看能聽的心,妄心指的則是妄想...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168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12:05:57

讀佛經很困擾我的是太多過分marketing 佛的文字,看了大半天說信佛的好處和極樂世界的妙, -skycarrot1- 給 skycarrot1 發送悄悄話 (156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13:11:29

你讀的可能是無量壽經等重事的經典,重理的經典大量的篇幅是講道理的,比如楞嚴經。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16:01:32

沒有什關係。笛的我思故我在是邏輯推理,是前提 我不存在就不會思考 的逆反命題。不是什麽因果關係。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05:35:39

問題是又怎麽知道我存在,我不存在? -skycarrot1- 給 skycarrot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07:43:58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在走路,但實際上卻並沒有走路。但我們無法“想象自己在想”,卻又沒有真的在想。 -露重煙微- 給 露重煙微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11:13:00

因此,思維本身無法被懷疑,也因此我思故我在。但這和我思導致了我存在還是不一樣的。 -露重煙微- 給 露重煙微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11:13:00

不知道這樣的推理是否可以用在AI和機器? -skycarrot1- 給 skycarrot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13:05:54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看AI或機器能不能先有“我”的概念,也就是自我意識吧。 -露重煙微- 給 露重煙微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15:37:00

應該更接近 Berkeley 所說的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存在即被感知)。 -露重煙微- 給 露重煙微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4/2025 postreply 10:58: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