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存在》伍III. 解脫的實義

第三種存在

伍、心歸淨土

III. 解脫的實義

「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楞嚴經》

《十善業道經》說:「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念佛同樣是造業,但它造的是「淨業」,感得的果報在「淨土」,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是胎生的。極樂世界的眾生,是從清池的蓮花中自然化生【16】。那裏環境好、壽命長,又有阿彌陀佛親自指點,必能在一生中獲得「解脫」【17】。什麽是「解脫」呢?《楞嚴》上說:「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18】。古德形容是「靈光獨耀,迥脫根塵」。我們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心靈從身體的捆綁中「解脫」出來,不再受「輪回」的束縛。

《楞嚴經》告訴我們,人的身體(六根)是一個奧秘,它是由心靈和肉體(六塵)交織而成。就像把清水和沙土混雜在一起,形成渾濁的泥漿。因為心靈混跡於肉體之中,無知無覺的肉體,突然間有了知覺。沒有障礙的心靈,忽然就多了限製【19】。解脫的關鍵,就是把心靈從身體中解放出來,就像把清水從泥漿中沉澱出來【20】。當心靈擺脫了身體的束縛,回首再看「輪回」中經曆的種種悲歡離合,仿佛回憶一場夢【21】。解脫,正是從輪回的噩夢中驚醒,醒過來就叫「成佛」。

「佛」,梵文buddha。它的動詞詞根buddh是「睡醒」的意思,對應的名詞buddha是「醒著的人」。世人常把「佛」想象成呼風喚雨撒豆成冰的神仙,其實它的意思非常簡單,就是「醒著的人」。相比之下,深處輪回的我們是「睡著的人」。我們有緣在這一生看到佛像、聽到佛法,那是因為此刻的睡眠淺,隱約聽到醒來人的呼喚。這些呼喚,在夢中幻化成「佛」的形象、「法」的音聲。耳朵聽多了,某一刻突然醒(buddh)了,那一刻就是解脫,那一刻就叫成佛(buddha)。

至於醒來之後的境界,那是夢中的語言無法描述的。我寧願聽從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規勸:「對無法言說之物,應保持沉默」。

IV. 致讀者

這幾篇文章是專為初學者寫的。寫作的時候,我想象我的讀者是公司的職員、送餐的快遞、讀書的學生、做飯的主婦。總之,他們是平凡的普通人,每日忙於生計,無暇閱讀艱深的文字。因此,我的文字刻意避開晦澀的思辨,而改用意境烘托,以象征提示。希望我的讀者能順著文字望見高山。那是佛法的高山,血液中流淌的文化,是我們一生當中必須了解不能拒絕的東西。

這幾篇文章的核心,是說明在流變的萬物當中,有個恒常的「心」;在虛妄的思想背後,有個實在的「我」。但這是否違背佛法「無我」的原則呢?為避免諍論,這裏不得不做個簡單的說明。「無我」的我,梵文pudgala,中文音譯為「補特伽羅」,是印度外道的一種信仰。除外道信仰的補特伽羅外,佛典中還有一個「常樂我淨」的我。這個我指的是「阿賴耶識」,梵文ālayavijñāna。「阿賴耶識」與「補特伽羅」的區別,見於《楞伽經》中佛陀與大慧菩薩的對話【22】。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私下交流。

趙拙
寫於二零二五年夏

【16】《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17】《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十二、定成正覺願)」
【18】《楞嚴經》卷五:「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這裏的「身」是六根,「心」是六識,「世界」是六塵,「三有」即是根塵識。
【19】《楞嚴經》卷四:「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此外,《楞嚴》還把身體比作盛放虛空的容器。《楞嚴經》卷二:「譬如有人,取頻伽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裏遠行,用餉他國」。《楞嚴正脈疏》解釋說:「身即喻瓶,空乃喻識。千裏萬裏,但是身之往來,識常不動。以總攝藏識,識海周遍矣」。
【20】《楞嚴經》卷四:「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此外,《楞嚴》上還有一段「六根纏縛」的經文,可以反顯解脫的關鍵。《楞嚴經》卷四:「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楞嚴正脈疏》解釋說:「世界即世間。別經雲:世間有二。一者眾生世間,即有情根身。二者器世間,即無情器界。惟此二法盡一切法。眾生於二,遍成纏縛。皆不自在,總為結體。然的實結處,不在器界,唯在六根。故迷者求出三界,悟者但解六根。今經言由根縛故,不能超世。反顯根解,則不惟於身自在,而於器亦超,得大自在。如後觀音三十二應等,即超越之相也」。
【21】《楞嚴經》卷四:「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
【22】《大乘入楞伽經》:「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修多羅中說如來藏本性清淨,常恒不斷,無有變易,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眾生身中,為蘊、界、處垢衣所纏,貪、恚、癡等妄分別垢之所汙染,如無價寶在垢衣中。外道說我是常作者,離於求那,自在無滅。世尊所說如來藏義,豈不同於外道我耶?佛言: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大師,人其實不需要另外求解脫。色空無二致,入俗世而不染塵,才是真正的解脫。心靈不需要從肉體解放,而是要控製肉體讓肉體服從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15:13

控製肉體讓肉體服從是訓練也是鍛煉, 是修仙成佛? -幕鼓晨鍾- 給 幕鼓晨鍾 發送悄悄話 幕鼓晨鍾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23:00

沒那麽厲害,最簡單的例子,我看見甜品,很想吃,但是我控製住自己不吃,這對於肉體也是有好處的。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25:56

如果哪天我能控製住自己的肉體,做出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那也算一種超越吧。成仙成佛那肯定不夠,活得更充實肯定夠。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28:00

超越自己已經差不多夠了 -幕鼓晨鍾- 給 幕鼓晨鍾 發送悄悄話 幕鼓晨鍾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31:00

爭似蓮花峰下客,栽成紅杏上青天。紅杏是一顆顆的栽的,上不上得了青天,卻不是人能決定的。但是起碼有杏仁吃。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39:10

想吃不能吃,這本身不就是痛苦嗎?要是能控製自己怎麽吃都健康還不胖,這個才是自由,對吧?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5:10:34

你必須知道真理,真理才能給你自由。隨便吃肯定會胖,這是真理決定的。你不是神,不是真理,真神才是真理。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3:07:57

這是UT Austin的校訓,引自聖經。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3:09:26

我在前麵的文章中比較了基督教和佛教,不知道這位基督徒弟兄怎麽看待其中的觀點?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223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5:10:05

對前世的體驗完全可以是靈體作用的結果,比如一個鬼魔靈體附在事主身上,產生上一世的經曆的感覺。在聖經中被鬼附身是有紀錄的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04:57

這可以並不是事主真正的有上一世。而是把附身的鬼給的感受當成了自己的感受。這樣在邏輯上完全能說得通。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06:33

這隻是有感悟前世感覺的諸多可能當中的一個。但是可以作為否定必然有前世這個結論的充分條件,不是前世感覺必定如此的必要條件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12:03

從佛法上說,人生於迷惑,困於無明。不可能從理性出發獲得完全的真理,所以才需要佛陀出世。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421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22:01

所以又叫信仰,信仰是體驗,同時又是對超越現實的未來的預判。不同宗教是對這個超越現實的預判的來源,手段,目的地不同。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27:32

所以科學在很多領域其實也是一種信仰。是基於科學家試驗體驗之後,對未來的預判。如果這個預判不能馬上試驗證實,就是信仰。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29:19

謝謝你。好奇你那個 "相心想"標誌是獨創嗎?:)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5:23:27

意思在佛經裏,這種表達形式是我做出來的。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5:30:08

用清水和沙土混雜在一起比喻心靈和肉體(六塵)交織,不錯,這個心靈和靈魂是一個東西嗎?我我我的我vs有我的我, -skycarrot1- 給 skycarrot1 發送悄悄話 (589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12:59

如果至心念佛,來世可以從極樂世界的蓮花中化生出來。但往生極樂世界並不等於覺悟,隻相當於進了阿彌陀佛辦的佛學院。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646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3:12:53

覺悟肯定是分好多層次的,不能一下子頓悟就到了budda 的境地。那還在這個世上的有修行的人有可能感受或 -skycarrot1- 給 skycarrot1 發送悄悄話 (8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22:33:48

有可能的,就是打坐的時候在定中看到。《楞嚴正脈》的作者交廣大師在定中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 -趙拙- 給 趙拙 發送悄悄話 趙拙 的博客首頁 (84 bytes) () 08/22/2025 postreply 02:07: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