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物理的都知道,要觀察星星,特別是遙遠的微弱信號,必須認真檢查調整觀察儀器,就是望遠鏡,別在沒東西的地方看見東西,有東西的地方看不見東西。
物理學家回答“你怎麽看見的?”,隻是從中間截取一段說,我通過望遠鏡看見的。然後呢,即不關心了:這是別的部門(department)的事兒。
但是,人們常常(這個常常,概率高的驚人,雖然還小於1:)忽略這個望遠鏡其實隻是觀察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根本的觀察儀器,是人腦和人心。這個,才是佛教的重點,也就是說從根上了解怎麽看見。
而佛教要回答的是,我內心深處,到底怎麽看見的。
不過難點在於,要把望遠鏡的精度靈敏度提高,很花時間和精力;同樣要把心理顯微鏡搞亮堂,更需要時間和精力。差別是,物理望遠鏡,一個人擦累了,別人可以替換一下,自己下班了;而心理顯微鏡,隻能各自自己擦,難度更高。所謂二六時中(一天24小時),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不能下班。故而,自古以來,能把自心察亮的禪師就很罕見,進而能看明白的人也就不多了。
打個比方:
當年愛因斯坦兒子問他:老爸,你怎麽那麽出名?
愛因斯坦回答說:你看這個籃球,上麵的螞蟻不知道這個球是圓的,你爹知道。
當年佛的兒子問他:老爸,你怎麽那麽出名?
佛回答說:你看這個籃球,上麵的螞蟻和旁邊的觀察者都不知道這個球是個幻覺,你爹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