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來源: 詩菁知語 2023-10-20 09:47: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33817 bytes)

古詩菁

 

迎著煦日的春光、帶著對上海疫情的無奈,我和廖教授開始了一段別樣的杭州人文之旅,從沒想過此舉,會來緩解我們思家之苦以及焦慮的心情。“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個春天我們用腳步丈量了杭州的山山水水、人文古跡,在苦中作樂、在痛中領悟。曆史的記憶總帶著遠古的呼喚,召喚那些想一睹曆史芳容的人:“願賓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疫情毀了我們正常的兩城生活,同時又給予了充分的時間,讓我們滿足心願去訪古探幽,好在杭州的山水回應了我們的心願。在寫有關“三星堆”的文章時,就萌發了一定要到散落在江浙一帶被稱為“中華文明之光”,這一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古老史前文明“良渚古遺址”瀏覽一番。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霎那間全球的眼光聚焦中國,聚焦良渚,這個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文化的分布中心主要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包括餘杭良渚,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州、紹興、寧波一帶。良渚古城遺址的遺產區麵積達1433.66公頃,遺址類型包含了城牆、墓葬、祭壇、宮殿、水係、水壩等豐富遺存,曆經5000年滄海桑田、鬥轉星移,它仍被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成為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實證,也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早的城市文明遺跡。

 

 

 

 

由於它被遺失得太久,也由於它被認識得太晚,所以感覺大器晚成,以致它對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的重要性,往往被人漠視,附近村民一直有掘玉的習慣。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考古發掘良渚遺址。施昕更是良渚遺址的第一個發現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驅。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2007年,考古學家發現以莫角山宮殿為中心的四周還有一圈環繞的城牆。標誌著良渚文明的確立,這是一道曙光,照亮了中華文明的探索之路。

 

 

 

 

對於這種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文明,考古是解讀它的最好方式。良渚文化考古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早在1936年就拉開了序幕,但由於其分布範圍廣,總是持續不斷地有所發現。一個早已消失了的文明時代,將它的輝煌全部鐫刻在玉琮上、碳化的稻穀上等。良渚文化的玉器製造業,承襲了馬家浜文化的工藝傳統,並吸取了北方大汶口文化和東方薛家崗文化各氏族的經驗,從而使玉器製作技術達到了當時最先進的水平。

 

 

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在良渚文化玉器中,地位最為突出。玉琮作四方柱形,中間有圓孔,外周有飾紋。據《周禮》記載,玉琮是祭地之器。玉琮是中國傳統的玉禮器“六器”之一。杭州2022年第4屆亞殘運會火炬——“桂冠”,設計思想源自五千年中華文明:良渚玉琮和杭州市花——桂花,尊良渚玉琮其為文化本源,禮通天地,道貫古今;以杭城桂花的芳香四溢,寓意陽光、和諧、自強、共享的辦賽理念。

 

 

“民以食為天”,良渚出土的“碳化稻穀”,穿越了曆史長河的稻香,滿足了人類舌尖上的“味蕾”,也說明了人類在漫漫征程中,開始了自我的調適與完善,也實證了中華文明的悠遠深厚,以及日益精進的生存本領。

 

徜徉在宏大的良渚遺址與山水環境之間,流連於良渚博物院的實物展示。迎著夕陽、嗅著草香,我們真切感受到良渚先民所創造的文明偉力,感受到這個古老文明的巨大穿透力,在這個春日的午後,蓄積成一種卓越的啟迪,正是這種內在的精神力量,使中華文明延續5000年,不斷從多元走向一體,承載和滋潤了多彩的人類文明。

 

 

良渚古城遺址,屬於中國,屬於世界!希望那文明的曙光依然閃耀東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據說良渚文化是虞(舜)朝代的,也不知道靠不靠譜 -木有文化- 給 木有文化 發送悄悄話 木有文化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0/2023 postreply 20:46: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