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其他大師。
佛教的路是:你自己觀察自己,就能認識實相,雖然觀察方法需要明師(過來人指點),但你學的是方法,強調自己驗證,而不是優先理解別人。其實隻有自己驗證了,才能真正理解別人在什麽位置。
所以,在佛教實修方麵所,如果能一門深入,讀書就是次要的(如六祖),讀“自心之經”才是正途。
我如果想多讀書,大概還是為了習慣和日常生活,而不是修行。
其實,我知道的幾個修行有成的,都沒上過大學。真是性宗(修行)和相宗(科學)用心方向不同。大學那個習慣,即使不說是“無助於修行”,也是“非必須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