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尋陶 --- 新加坡 (下)

來源: 陶友天下 2023-08-09 22:15: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70 bytes)

中午在印度裔朋友瑪德薇家中用了印度式的午餐。瑪德薇出生於印度,在美國接受教育,最後新加坡定居,如今她也經常往返於三國之間。除了她的個人作品,瑪德薇家裏還陳列著一些珍貴的印度藝術。

新加坡還有一個地區稱為“小印度”,那裏不僅有一座印度遺產中心,還有印度教寺廟,和許多印度商店。早年的印度移民主要為印度南部的泰米爾(Tamil)商人與勞工,在英國人殖民期間也曾經帶來一些印度白領階層的人士。

小印度

南洋陶藝家協會和新加坡兩條龍窯

午餐以後,瑪德薇開車把我帶到新加坡龍窯.我與陳德興再次相遇。陳德興曾經是一位企業家,後來他從企業退休後成為一位陶瓷藝術家。他是南洋陶藝家協會的聯合創始人。當天晚上我有幸與10多位南洋陶藝家協會的陶藝家相聚。

與陳德興合影

陳德興的柴燒陶藝

很多人腦子裏的新加坡印象就是:港口城市,高科技園區,幹淨整潔。十多年前我就聽說新加坡有龍窯!曾經在穀歌上找到相關的龍窯資料。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成行。新加坡曾經有30多條龍窯。大部分陶工為福建廣東兩省沿海地區的移民,主要燒製巨大的水缸和橡膠液或蒸米糕的小碗。水缸曾經是家家戶戶廚房的必備生活用品。由於人口增長建築結構改變,高層公寓取代了木屋,自來水管道通達每家廚房。隨著各種塑料製品的流行,壇壇罐罐就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龍窯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在新加坡的郊外熱帶雨林裏,至今還潛伏著兩條龍窯。40多年以來沒有用於商業性燒製。其中一條Jalan Bahar龍窯為藝術家提供了一些工作室,分別由20多位陶藝家分租。陶光龍窯是一家陶瓷貿易公司所擁有,商店裏陳列著大量1970-80年代進口的中國瓷器。不幸的是新加坡政府希望征用這塊土地。自1970年代以來,許多藝術家試圖說服政府保護這最後的兩座龍窯,但似乎經濟利益大於文化遺產保護。

之後,陳德興還帶我參觀了三美光陶瓷(Sam Mui Kuang Pottery),一家陶瓷材料供應店。他們曾經擁有一座可以使用的龍窯,但在1994年被拆除。他們擅長釉料和傳統燒製技術。據陳德興所說,當年他們燒製龍窯時他們沒有使用測溫錐。他們通過觀火和聽火來掌握燒製過程的,中國人幾千年來就是這樣燒窯的。

新加坡龍窯燒製的褐釉小碗

三美光陶瓷

再見新加坡

因簡妮特·德布斯的推薦,在新加坡的最後一天,拜訪了Mud Studio。店主米歇爾曾經留學澳大利亞,她為當地餐廳製作個性化的餐具做得頗有成就。林善春(Nelson Lim)曾經留學於台灣台南藝術大學,目前在新加坡某學校任教。

陶泥工作室

感謝瑪德薇·蘇布拉馬尼安等多位新加坡朋友的接待!這次新加坡之行收獲滿滿!

注:中外專家對“瓷器”有所區別,或者稱為廣義與狹義區別。根據世界各大博物館,隻有純白而透明、不滲水、基本不含鐵的高溫白瓷才被稱為瓷器。國內習慣稱之為原始瓷、青瓷、鈞瓷等在國外各大博物館內都標注為“Ware”,即炻器(Stoneware),或稱高溫陶器。相關內容請查閱周光真著《現當代陶藝鑒賞與收藏》,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年,第92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讚!簡潔明快。有一龍窯好像保留做教學用。剛巧最近聽說。-:)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0/2023 postreply 00:11: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