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遺產概覽》終於出版。為第一手資料我曾經踏遍天涯海角。在偏遠的鄉村聯係到一位陶藝家或學者,進而結識了許多陶藝家朋友,甚至發現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飛機降落時舉目無親,數天後登機告別時卻又與眾多朋友依依不舍。
正文

德國尋陶 (6)

(2023-12-27 21:01:29) 下一個

科隆(Cologne)

今天早上起來坐火車到了德國的科隆。既然到了科隆,免不了提到科隆大教堂。評論中說科隆大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是修繕工程不斷。正在想著怎麽去找大教堂,誰知一出火車站迎麵而來的就是科隆大教堂,真的是 ”迎麵“ 啊! 而且果真還在大麵積的修繕中。

既來之則遊之,就進去看看唄。它的內部空間又高又寬,四壁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這些玻璃金光閃爍,絢麗多彩,是教堂的一道獨特風景。鍾樓上裝有5座響鍾,最重的達24噸,響鍾齊鳴時聲音非常洪亮。(正好聽到鍾鳴,有被震撼到)

科隆大教堂由兩座孿生的連體高塔組成,整個教堂是灰褐色的,左塔有半截呈銀白色。那是由於長期受到工業廢氣和酸雨的汙染、腐蝕,雙塔由原來的銀白色變成了黑褐色。當地文物部門為恢複教堂原來的建築風貌,曾經用萊茵河的水給157米高的雙塔“洗澡”。後來市議會知道了,決定保留雙塔被汙染了的黑褐色,形成了大教堂的“陰陽臉”,也促使科隆市政府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措施,消除和減少汙染。在上世紀中葉,他們就提出“綠色生活”的口號還是屬於比較超前的。

教堂前的廣場上有人正在認真作畫。

教堂邊上就是著名的路德維格博物館,正好有美籍日裔藝術家 Isaum Noguchi 的特展。他是二十世紀非常有影響的藝術家,作品涉及雕塑、庭院和傢具及燈光設計。他的作品細膩又大膽,傳統又現代,引發了許多關注與爭議,也為新的藝術融合建立起一個全新標準。

看似簡單的造型卻大有玄機:

去過中國被書法和京劇驚豔到:

在科隆我們還看了一個“應用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中世紀至20世紀世界工藝美術品,涵蓋家具、陶瓷、玻璃器、金屬器、服飾、珠寶首飾和現代設計等領域。看這個展覽有時光倒流的感覺,曾經我們頗為熟悉的常用物件,如今已經成為曆史,隻能陳列起來供人懷念。

一些我們曾經看到或熟悉的用品:

一些創意作品:

q

日用陶瓷的造型變遷:

家俱的演變:

晚飯後在萊茵河邊上散歩消食,夜晚的大教堂又是一番景色。遠處的遊樂場大車輪燈光閃爍,橋欄上也掛滿了同心鎖,看來到處都有這個習俗啊。嗬嗬

(未完待續)J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