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

來源: 陶陶三 2023-07-24 19:25: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21 bytes)

前言:發一篇舊文,一個科普小文。江蘇徐州,和四川成都一帶,有神秘關係。我以前寫過彭祖(從四川跑徐州),寫過劉邦(從徐州跑四川)。這個張道陵呢,又是徐州的,又跑到四川創立了道教。

感覺,四川是徐州的老家。或者說,徐州,類似"Newfoundland", "New York",注意這個“New”字。:-)

 

“青城山下白素貞”,白娘子,就是青城山蛇,是個川妹子。也喜歡順江而下,到New的地方玩,眾所周知,她去的是杭州。

 

 

我們講了徐州那裏是個小四川(秦朝就叫四川郡),很特別。張良曾經在徐州的下邳,遇到黃石公,得《太公兵法》,在徐州的沛縣,初遇劉邦,知道自己要輔佐成就天下的人是他。

建立大漢後,作為漢初三傑之一,比漢高祖譽為“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的張良張子房,功成身退,隻向皇上要了個留侯。

“留”在哪裏呢?

就是張良初遇劉邦的地方,在今天徐州市沛縣東南的微山湖地帶。我們知道劉邦是徐州豐縣人,曾在鄰近的沛縣做亭長。到了東漢光武帝年間,劉邦的老家豐縣又出了個人物,叫張陵,字輔漢。

相傳他是張良的八世孫,經曆了東漢十一帝,跑到四川成都附近的鶴鳴山創立了道教,又在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飛升,活了123歲。


猜出來了他是誰了嗎?

對了,就是道教的創始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

 

二千多年,中國人有什麽家族,是可以一直分清世係,一直到今天的?一個是孔子家族,一個就是張道陵家族。因為張天師是“世襲罔替”的。孔子家已經傳到第七十九代嫡孫孔垂長,張天師已經傳到第六十四代張源先。如果張道陵真是張良八世孫,那麽這個家族,一直可以推到戰國時期的韓國,張良的父親張平、祖父張開地,“五世相韓”,是韓國五代君主的宰相。

那麽傳下來的時間,和孔家也差不了多少。

不過,一般我們說東漢末年道教創世,很容易有兩個混淆,一個是和道家混淆,一個是和黃巾之亂的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創立的太平道混淆。

 

道家是一種學說,一種思想,一種哲學,也有弟子和門派,但不是宗教。什麽是宗教呢?

比如佛教,有佛、法、僧,三者齊備,成為宗教。你有一個崇拜的對象,大家以這個為核心,然後你得有信仰,用教義來體現,然後你得建立組織。

崇拜+信仰+組織,幾乎就是宗教了。如果隻是停留在著書立說,授徒教學,那麽還隻是個學說思想。可是你建立組織什麽的,發展成員,有紀律,搞崇拜,那麽就變宗教了。

而宗教是什麽?

它可以是一個教化民眾的教育機構,也可以成為一股政治力量。所以皇帝都比較謹慎。

道教是怎麽創立的呢?它是糅合了先秦的黃老思想、方仙數術、老子的道家學說、陰陽五行、占卜八卦、及神仙巫祝,以及導引術、房中術、煉丹術、符籙術等,建立的這麽一個宗教組織。

它崇拜誰呢?

就是道祖老子。神化為太上老君。最重要的經典,就是《道德經》,又叫《老子》、《五千言》。但後來道教神仙越來越多,就和印度教神仙似的,賊多,但和印度教主要是三相神一樣,道教的主神也是三位,即“一氣化三清”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創立時,最早崇拜的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後世分化,有的崇拜上清靈寶天尊,有的崇拜玉清元始天尊,有的三者都崇拜。

 

另一個混淆,是黃巾之亂的張角三兄弟創立的太平道。太平道,來自張角兄弟獲得的《太平經》,崇拜的是“中黃太一”,有點類似後世的太平天國,是日子沒法過了,用這種方式聚集農民造反。

孫曹劉,和後世的曾、左、李一樣,就是靠鎮壓這些起家的。隨著黃巾之亂平定,太平道就勢微了。

張道陵創立的天師道不一樣。

 

張道陵本是個太學生,博通五經。在漢明帝時,還做過四川重慶的縣令。可能嫌官小,覺得沒什麽意思,隱居洛陽北邙山,學習長生術。因為名氣大,漢和帝時,曾三次征召去做太傅,他都不去。

到了漢順帝時期,他已經有百歲高齡,帶領弟子入蜀,隱居在成都附近的鶴鳴山,著道書二十四篇。到青城山天師洞修煉,傳說遇太上老君顯現,“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還有雌雄雙劍及玉印一枚,作為傳承之物。

張道陵創立的是正一道。一即太極,正即正宗、正統之意。因宗教領袖叫天師,天師是這個組織的核心,而且是世襲的,又叫天師道。

但在民間,喜歡叫五鬥米道。因為一開始,入教者要出五鬥米。

張道陵和他的兒子張衡、孫子張魯,三代天師,都是蜀中傳教,影響甚大,又叫“三張”。容易和黃巾之亂三張混淆。

張道陵雖然是在鶴鳴山創教,卻是在青城山修煉和飛升的。所以成都附近的鶴鳴山和青城山,同為天下道教祖庭。

天師道第四代天師,張魯的兒子張盛,才搬遷到江西的龍虎山,從此以龍虎山為祖庭。

 

張魯我們聽得多了,在三國時期,割據漢中。他建立的,就是政教合一的政權,隻是不敢自封為王。諸葛亮把他和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一樣,描繪得不堪,實際上張魯在漢中割據三十年,慈善也做了三十年。

在那個兵荒馬亂、遍地饑民的年代,他在漢中做“義舍”,不知道是不是中國最早的Food Bank。


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又置義米肉,懸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三國誌·魏誌·張魯傳》


免費拿米拿肉吃,叫義米義肉。但是不準過量。此外,禁止釀酒,禁止春夏殺牲,如果犯法,前三次原諒,第四次才處罰。如果隻是小過,那麽就罰去做義工,修路百步。

這也很像今天用社區服務多少小時,來做處罰對吧?


益州牧劉璋畏懼張魯,正是因為怕張魯,才請劉備從荊州入蜀,去幫他當雇傭兵北拒張魯,劉備才有了留在蜀國的借口。

但顯然張魯不喜歡劉備。曹操先下手為強,張魯歸順了曹操。張魯曾說:“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

曹操對張魯很器重,封閬中侯,其五子也封侯。張魯的女兒嫁給曹操的兒子燕王曹宇,生子曹奐,即魏元帝。

張魯既是天師,又成了曹魏的外戚。他其中一個兒子張盛,繼承了天師,也封了候,不願在朝中做官,跑去江西龍虎山傳教。正一道,從此就這麽在龍虎山傳承下來。

 

宋金時期,王重陽在終南山創立全真教,他的弟子丘處機龍門派最為顯赫,綿延至今。道教的發展曆史上,雖然門派眾多,但到現在,不歸全真,即為正一,其他都是這兩個門派的分支。

而正一派,源遠流長,一直可追溯到東漢張道陵,甚至到漢初張良。正一道曆代天師,都要到成都附近的青城山朝拜祖庭。相傳青城山山神叫可韓丈人,道教尊稱朱陵天尊,因為統領五嶽,監管天下山神,又叫五嶽丈人。

 

也就是,修道離不開山,而天下的山,包括五嶽,都歸青城山的山神管。

 

 

所有跟帖: 

我不修道照樣有名川大山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248 bytes) () 07/24/2023 postreply 22:29:03

我哪兒不服?你那兒我水土不服。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5:45:00

我覺得如此定義宗教,有組織,有紀律,有崇拜(這個詞意義多少含混),那英國皇家學會都是宗教組織了。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236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04:44:03

三有的定義確實不如維基百科的定義,即使是維基百科的定義也不準確。 : )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07:45:52

我覺得差別就是,麵對世界和自我,到底有幾種認識方式、認識手段。內部認識還是外部認識。 :)。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08:36:40

謝自由兄。原文是在道教與道家容易混淆這個具體語境講的。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5:54:56

陶兄真是不起衝突的人,我確實有點“借題”發揮 :)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6:57:27

"不歸全真,即為正一,其他都是這兩個門派的分支。" ~~ 此說不妥。事實是很多小門派為了生存,歸附於全真或正一,特別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127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05:18:11

原文講的就是現在主流或正統的情況,好像基督宗教,就是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但也有摩門教等。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6:08:00

道教在廟內的隻是一部分,廟外還有很多,而且人家並沒需要依附某派才能生存,長期在民間隱秘流傳。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6/2023 postreply 08:31:19

三哥雲裏霧裏把我繞暈了,不止管活著的時候,死了以後的事也關照是宗教吧,如果隻談活的,是哲學或思想。 -核桃小丸子- 給 核桃小丸子 發送悄悄話 核桃小丸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09:24:10

核桃兄講到了關鍵處。世俗權柄管不了生前死後,所以宗教才有一席之地。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0:07:01

個人猜測:孔子的祭神如神在,就相當於佛教裏的觀想。普通人看不見神,又想祭一下。怎麽辦?孔子說,那你就這麽祭,腦袋裏先想象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1:11:27

覺得“祭神如神在” 表現了孔子對神的態度,有不確定的意思。佛家的觀想是實在功夫,據說觀法有16種之多。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1:59:53

我是有故意稍微扯遠點:)也確實認為孔子並沒有否定神。再者,如神在,如果白話說,意思就是“你就當他在你麵前”那樣祭拜。也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95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4:05:36

名可名,非常名。宗教本質上,像是一種天啟,但給人類來“代鹽”甚至利用,會容易被玩壞了的感覺,但天啟的部分始終在。:-)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6:14:56

哥開始元神出竅了。:)你要把餘滄海趕出青城山,假道一派。央視的《笑傲江湖》這廝竟然打鬥時玩變臉。:) -ling_yin_shi- 給 ling_yin_shi 發送悄悄話 ling_yin_sh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6:29:33

話說笑傲江湖一開場,餘滄海的功夫感覺嚇人至極,堪比射雕開篇大雪天經過牛家村的丘處機。:-)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6:59:26

陶陶這個介紹很全麵,穿越東南西北與五嶽。對你家的道有更多的了解,以前不知張道陵(知道陳道臨:)。 -AP33912- 給 AP33912 發送悄悄話 AP339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7:49:00

謝AP兄。我以前不知道陳道臨,經AP兄這麽一提,現在也知道了。:-)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8:23:44

兄你咋知道的?不是陳道明?孫道臨?陳家林? -ling_yin_shi- 給 ling_yin_shi 發送悄悄話 ling_yin_sh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21:04:56

現在都知道了。還有加特林靈隱士。:-)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6/2023 postreply 18:46: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