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ttle U-District Street Fair 創始於1970 年,已經有52年曆史。基本上是想把地方社區以藝術的方式聯係起來。以往多是走馬看花,覺得沒什麽特殊之處。但這次仔細看了一圈。覺得還是頗有可看之處。
在University Way 上,從50th St. 往南走。首先碰到幾個中型旅行車改裝成賣吃食的攤位 (圖 1)。
圖 1. Weathervane Stand
賣的東西並沒吸引我,倒是它的名字有點意思,Alaska Weathervane Scallops。這是一種特大型的幹貝 (圖2)。
圖 2. 大幹貝的殼
1980年代末期。有一次在白令海,參加魚類資源調查。魚獲還沒拉上船甲板,就聽到嘩啦嘩啦的聲音。等到拉上來一看,原來是一大堆Weathervane scallops 。大概有4,5百個。大家都大喜過望。當天晚上作業完了,每個人都忙著把裏頭的肉取出來。打包裝箱,放在冰庫裏,準備帶回家。記得船長還特別跑回原來的海域,再打撈一次。但卻是無功而返。在以後的30幾年,也從未碰到那麽多的幹貝了。
繼續往南走, 看到一個弄刺青 (Tattoo)的攤位 (說是可維持3星期)(圖 3)。
圖 3. 刺青
我沒有去弄刺青。倒是回家後,查了一下刺青(或叫紋身)的起源及它是什麽時後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最早的刺青是發現在西元前3370到3100年的冰人 (Otzi the Iceman)身上的。近代刺青成為普片現象大約在1970 年代。
再往南,有個賣貼紙 (stickers) 的 (圖 4)。
圖 4. 貼紙
貼紙最早被發現在古埃及的市場裏。近代有膠性的貼紙大概始於1839年,發明人是Sir Rowland Hill。我開始接觸貼紙大概是小孩子們進托兒所,如果她們表現良好,老師們就會在衣服上給她們貼個sticker, 表示獎勵。
接下來是個賣靜思冥想珠子的攤位 (圖 5)。一串$49.00, 太貴了點。但在這麽熱鬧的市集,有這麽個攤位,倒也是挺有創意的。
當然,市集裏最多的是賣吃的。Garlic fries, Mango lemonade, Foot long corndog, Elephant ears, 煎餅果子,等等,不一而足 (圖 6-9)。
圖 6. Mango Lemonade
圖 7. Elephant ears
圖 8. 煎餅果子
賣藝的當然也是不可少的。有拉大提琴的 (圖9),拉手風琴的 (圖 10)。為了趕上時代,這兩位藝人放的牌子都有二維碼。他們也都使用 Venmo (一種可以私自收款付款的機製)。
圖 9. 大提琴手
圖 10. 手風琴表演
最後一個攤位值得一提的是漫畫藝人也是市集上常見的(圖11)。提起漫畫就不得不想到中國的漫畫始祖豐子凱(圖12)及台灣有名的牛哥 (圖13),劉興欽 ,趙寜 等人。
圖 11. 漫畫
圖 12. 豐子凱的漫畫
圖 13. 牛哥的漫畫
這樣子細看了U-District Street Fair, 就覺得還是有一些收獲(圖 14)。從大幹貝,到刺青,貼紙,冥想,當街藝人表演,到漫畫。雖不能說應有盡有,但讓這個周末添加幾分歡樂的氣氛,還是綽綽有餘的。
圖 14. 彩色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