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完了the Splendid and the Vile一書,讀完後才意識到這本書寫的時間段很短,僅僅是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的第一年。 讀後感觸很多,先寫一個政治極不正確的感慨,為什麽納粹們那麽欣賞藝術?
1940年11月德軍空襲英國城市Coventry,行動名字叫做“Operation Moonlight Sonata”, 貝多芬的名曲。 而英國情報係統早一點截獲這個情報, 再根據“Moonlight Sonata”從音樂角度來說有3部分,來反推這個軍事行動會不會也有3部分呢。
https://www.historiccoventry.co.uk/blitz/blitz.php
Hermann Göring是納粹第二號人物, 掠奪和收藏了很多藝術品。這本書裏說,在納粹失敗後,他被審問時是這麽解釋的--My personalitiy requires it. Art makes me feel alive. 第二句話一聽我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rmann_G%C3%B6ring_Collection
當年唐詩的浪漫,對應著是今天的“1號台風2號台風“。當年宋詩的空靈,對應著是今天的“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今天的語言當然更實用易懂,可是地上亮晶晶碎了一地的又是什麽呢? 跟摯友們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的理解很有道理--中國有相當大的農村人口基數, 那麽官方語言當然得通俗易懂。 說到這裏,在the Splendid and the Vile一書裏有不少丘吉爾講話的片段,他的隨便一段演講, 常常都像一首詩,寥寥數語就把人們無法言表的情緒表達出來。為什麽英國人民可以聽懂?
在我的眼裏,有了文史哲藝術的世界,多了色彩和維度。 可其實翻翻文學城論壇, 也算是人到中年的海外華人小小縮影,大家的所思所求又是什麽呢。 種菜推娃當然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而且讓每個人舒適的東西不一樣。 話說回來了,實實在在的工作生活, 就一定會跟自己的精神追求會有衝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