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你說的大善是對的,但太大,把人都推走了。幾個人能認識自己?這個道理,要看道家和儒家

道家講,上善若水,不是指水是善的,而是指水的運行是善的。道行之而成,這個過程是立於真、行於善、成於美。

孔夫子講,“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句話所講的道,即是道家所講上善若水的行於善。

對於與別人的關係,孔夫子又講,“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裏不勸善,不講大道理,隻講成於美。這樣的身教才能使人真正欣然樂從。這是極其微妙的教育法。

關於善的評價,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善字的字源,請見,https://daohuanblog.wordpress.com/2021/02/07/%e4%bf%ae%e5%85%bb%ef%bc%9a%e5%96%842-3/

基督教講,愛人恨罪。這屬於善的一個原則。原理上,是可以成人之美的。但先要學習如何是罪,這個很難在學校教育中實現。

佛教慈悲為懷,自己有那個修為層次的慈,也就見那個層次及以下的人的迷失而悲。但這要求自己先覺悟,這個非常難以普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