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

來源: dhyang_wxc 2022-05-29 21:22: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69 bytes)

子不語

 

楊道還 5/29/22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朱熹解說,“怪異、勇力、悖亂之事,非理之正,固聖人所不語。鬼神,造化之跡,雖非不正,然非窮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輕以語人也。”(《四書章句集注》)

這個解是個淺解。

孔子不講怪力亂神,實在是很不合時宜的,不管是在當年,還是在現代。現代的文章,語不驚人死不休——編輯必定要作者996地改成怪力亂神,不死不休——“不這樣,還有誰會看你的?市場經濟,懂不懂?”以科普為例,即便是喝水睡覺,題目都要寫得像驚悚小說,“你會喝水嗎?”“你原來一直睡錯了!”不知醍醐灌頂了多少人。

孔子不是一般的不合時宜,他不僅不講怪力亂神,連性與天道也很少講,所以子貢抱怨連他都沒聽到過。在現代,一篇文章要是不從人性上講幾句,簡直上不得台盤——你的深度咧?

孔子最不合時宜的是不講法製。孔子說,“君子固窮”,是句大實話。以君君臣臣為例,孔子如果像韓非子那樣講些君不君,亂臣賊子得誌的例子,順帶推行一些把小民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手段,周遊列國的時候,也不會那麽不受待見。孔子有這個手段麽?孔子沒用這些手段,就招攏來了3000弟子。他隻是不去做而已。魯國人請他做大司寇,他會不懂法?君子不為也。

那麽孔子這麽做的理由是什麽?理由很多,但這裏隻能從朱熹這一層略深入一點兒來講。

怪力亂神是普通人喜聞樂見的,但有一定思想力的人,卻未必喜歡。譬如楊朱,看到歧路亡羊,就很不高興。莊子也講,道不欲雜。一個人一旦看穿了這些現象,得到了底層的理解,這些現象就都成了表麵膚淺的東西。表麵膚淺的東西,有它沒它都一樣,但它又會擾亂普通人的注意力,這樣總體來看,就成了負麵的。

現代人一聽孔子講禮,嘴都會笑歪,覺得自己比孔子要先進得多,孔夫子那一套不管用了。不管用是事實,因為很少有人懂得,當然也不會用。

賈誼《治安策》有:“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

現代人以為有了法,就一切都好辦,對孔子所提出的禮和倫理,既無思考,又無概念。舉例來說,現代人對夫婦倫理的關注,隻限於怪力亂神,看到新聞中她鉈他,立刻就有一大堆文章來關心夫婦倫理,最毒婦人心、管理藥品的法律有漏洞等等,都來了。沒有這樣的新聞,一年半載也不見有人關心這個題目,因為這實在是太不怪力亂神了。校園槍擊案也是如此。

有網友說,此類反應就像本能,用詞是很精確的。實際上,說是條件反射也可。總之,隻是些低級反應,沒有思想力在其中。這樣講是有根據的,因為每次類似的案子發生後,不管媒體還是個人博客,寫出來的都大同小異——不像膝跳反射像什麽?

法不是萬能的。法是個硬邊界,即便如此,當人犯法,也要有法庭上的辯論和裁決,很多時候隻是根據舊例,海洋法係的尤其如此。法並不是什麽嚴格理性體係。法網不嚴密,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威懾,但總有人僥幸。法懲於後,有些時候能達到懲罰惡的目的,但學法律似乎並不能使人為善。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因此也並非完全客觀的,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實際上,每當有這些案例發生的時候,人們總能發現,在觸到法網之前,有很多因素可以阻擋它們的發生,但這些機會被錯過或機製失效了。這些機製,屬於禮的範疇。機會,則是存在明禮的人對這些機製的應用。

這些案件的發生不是可預見的,也是相對少見的,也就是說,有社會機製在底層運行,在正常的時候,這些機製維持著社會的不那麽怪力亂神的平凡循環。但,在怪力亂神浮出表麵,發生前,一定是某一個或所有機製完全失效了。

倫理,循環之理也,最平凡、普通、無聊的社會日常循環之理。孔子將其歸結,得到其機製儀軌之正,就有了禮。這是孔子的真正意義。他為什麽要去講怪力亂神,自亂章法呢?

曾子說,“內疏而外親,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他人,不亦遠乎?患至而後呼天,不亦晚乎?”(韓嬰《韓詩外傳》)這句話的現代意思是,為了黑命貴,出賣自己的母親,不是反悖的嗎?自己尚不能善,卻責備人性之惡,離解決問題不也太不著邊際了嗎?患至呼天,然後一切照舊,又不知去預防,有什麽用呢?禮有用嗎、現實嗎?

那麽孔子為什麽不講性與天道呢?孔子大概會說,這個如何講呢?你們又不懂。

 

楊道還的博客:https://daohuanblog.wordpress.com/2022/05/30/%E5%86%B7%E7%9C%BC%EF%BC%9A%E5%AD%90%E4%B8%8D%E8%AF%AD/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子沒說食色性等人倫的事嗎:)孩子像一張白紙,任大人塗鴉,也像一團泥巴,任大人捏把,教育從娃娃抓起沒錯啊 -核桃小丸子- 給 核桃小丸子 發送悄悄話 核桃小丸子 的博客首頁 (71 bytes) () 05/30/2022 postreply 07:34:39

食色,孔子不說大家也知道,嗬嗬。道家儒家不認為孩子像一張白紙,認為人應該自己去塗鴉捏把。但儒家比道家多個腳本,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254 bytes) () 05/30/2022 postreply 15:02:39

此外,孔子是生而知之者,自己15誌於學。現在是孩子父母4、5歲誌於上好大學,孩子怎麽想,不知道。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0/2022 postreply 15:11: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