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開始的地方

  今年5月份與朋友一起到美國東海岸自駕遊,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經過了13個州,踏足了20多個城鎮、公園。盡管是蜻蜓點水,但是大量的信息,故事還是湧進腦子裏。清楚的、模糊的,一知半解的,總之,就我的能力,已嚴重超載。而歸來記敘,最先想到的是普羅文斯敦(Provincetown)小鎮,因為五月花號輪船最先在此靠岸,並在這裏簽下了一份《五月花號公約》,是這個國家理念開始的地方。     

  小鎮名氣之大,還因為這裏是一個重要的藝術之鄉,是海濱度假勝地,是同性戀最喜歡的度假島。

   小鎮位於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科德角(Cape Cod也稱為鱈魚角)。科德角是地理名稱,行政區域屬於巴恩斯特布爾縣(Barnstable County)。從地圖上看科德角像是一把斧頭,普羅文斯敦在斧頭最頂端的位置。這個天然的深海港灣,像個大漁網,籠著海裏的魚,籠著港灣上的人。

   這小鎮有多小呢?陸地麵積僅25平方公裏,相當三個半北海公園的占地麵積。19世紀初,小鎮內基本沒有街道。更確切地說,居民不需要街道。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朝著大海,出了門就直奔海灘。除了船,沒有馬車、貨車、推車,甚至沒有牛,他們的營生就是捕魚,生活圍繞著就是海濱。鎮上主要的“通道”在擁擠的海灘,所有商業和社交活動都在這裏進行。小鎮內曲徑通四方,到鄰居家串門,去學校、上教堂,都不耽誤。有一位醫生曾想安身在小鎮,建議修建一條64英尺寬的街道,也就相當於舊京城的小街。居民認為多此一舉,沒有必要花這個錢。醫生試圖妥協到32英尺,結果以22英尺達成協議,即6.7米,還沒有舊京城的胡同寬。(據《析津誌》記載,元大都時期的胡同寬為9.24米。)

   那時候,小鎮自成一體,沒有路能通到這個鎮,與外麵的聯係主要依賴港口。這種閉塞,孤立的狀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今天6號公路從加州自西到東,橫貫大陸,終點在普羅文斯敦小鎮。從地圖上看,這條公路在東邊的盡頭拐了一個小彎。像是個小鉤子,將小鎮囊括了進來。今天鎮裏主要的街道依然是 “小街” ,大概那裏的人非要留下一道曆史印跡吧。

   鎮裏街小,博物館也小。按說,今天看來這麽了不起的《五月花號公約》,還不建個宏偉點的建築紀念一下?這份公約可是成為日後美國無數自治公約中的首例,建國的奠基。它代表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誌來決定自治管理的方式,而不再由王權或神權來決定。雖然1620年簽訂公約的時候距離美國建國還有156年,但是這個理念在這小鎮上就奠定了。

   以我的文化背景想象一下,17世紀初,一群人曆經66天海上漂泊,好不容易到了一個島上,還不得先找個大哥當首領,推舉出個山大王什麽的,或許有個類似朱元璋的人自告奮勇出來當頭。說什麽也不會聚在一起整個公約出來,還紛紛把自己的名字簽上。這樣的自治公約,就是近代我也沒聽說過。但凡涉及“公約”,都是國與國之間,貿易之間的事。涉及小民眾生的隻有公告、政策。

   我們常說,美國隻有兩百多年的曆史,這隻是一個時間概念。早期移民不僅帶著手藝、技能,還帶著西方文化、觀念、思想。“公約”體現的社會契約意識,源於古希臘,始於公元前。蘇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拒絕從監獄中逃脫以避開死刑,就是因為他寧死不犯法,要履行社會契約。

   美國作家,曆史學家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在他的《美國的故事》一書中這樣評論在普羅文斯敦小鎮簽下的“盟約”,“這並不是一紙獨立宣言。這隻不過是實事求是的英國精神的另一種表現而已。數百年來,英國民族發揚了這種非常典型的精神;…… ‘盟約’使移民團結一致,共度嚴冬和苦難。隻有自覺自願地遵守嚴格的紀律,才能防止人們做出過火的行動。” 這些早先的移民“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他們為今天一個偉大的國家奠定了基礎,組建了一個大致說來以他們的思想為道德標準的政府。”

   普羅文斯敦小鎮證實了那句話 ——“羅馬從未消亡”。

在朝聖者紀念碑上看港灣。

看到右邊的小鉤子了吧?

紀念碑

裏麵的樓梯,設計的很科學,上去不累。

科德角 自19世紀初就成為旅遊勝地了。1850年美國作家,詩人亨利·戴維· 梭羅 寫了一本《 科德角 》,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地方,當時就有好幾撥人,徒步來旅遊,當時可沒有交通工具到這裏。

朝聖者紀念博物館。

“五月花”號模型。

公約簽字,那時候女人還沒有表決權。

船模型

往日房子模型。

市政廳,裏麵一位老婆婆告訴我們,這個小鎮今天基本不打魚,以旅遊業為主。

小鎮上,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將士紀念碑。

小鎮上的魚真好吃,雖然不是中國的做法,但味道鮮美,必須要嚐嚐。

給赤腳的農家女披上一條紗巾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