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當算命先生,未來充滿變數
--大宗師
最近機器人、人工智能是個大熱門,媒體大談特談機器人、人工智能,很多“名人”也出來做算命先生,指點未來。這兩個星期,高曉鬆專門製作了兩集關於他對未來的看法,他認為未來人就呆在一個箱子裏被移來移去的,借助高科技,幾乎他所需要的一切在這個箱子裏都能得到滿足,差不多所有的日常概念譬如家庭、婚姻、車、房、公司等概念都將消失,最後幹脆呆在一個膠囊裏麵,用管子、線和外界、互聯網聯起來,Matrix裏表現的,就是人類未來。
高曉鬆這個人的市場定位,個人覺得在理工和文藝之間,一旦他腦子一熱,偏向理工,理工類的聽眾就會覺得他功夫不紮實,沒什麽經驗,too young too simple,而文藝類的聽眾也會覺得他講得沒勁,不知所雲。他曾吹牛要講Stephen Hawking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但又放棄了,多虧他沒講,他一講就必會露怯。同樣的,如果他腦子一熱,偏向文藝,文藝類的聽眾就會覺得他欠火候,而理工類的聽眾則會覺得他講得沒意思。在理工和文藝的中間地段,他最能忽悠,因為這個地段最多的人與他感同身受。
在中國80年代初,未來學是個大熱門,那時常聽到的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紀,車子能飛,城市的運輸全由龐大的立體的管道網絡係統完成;人不用吃飯,服用一粒膠丸就行了,不僅精力充沛,而且健康長壽;如果人想換件衣服,往一台機器前一站,在屏幕上選擇、設計衣服的樣式、顏色,然後一按電鈕,隻需幾秒鍾,機器就直接按照設計將衣服噴漆一般“噴”在身上,等等。三十年過去了,車子還是在地上跑,還是燒汽油,運輸管道網絡係統更是瞎掰,人還是一口口吃飯、一件件穿衣,飯菜、衣服和三十年前沒什麽不一樣,這未來學太離譜了。
人們很多時候過於迷信科學技術,對科學技術給予了太多的希望,其實科學技術隻是一個工具而已,人們是否要選擇使用這個工具,如何使用這個工具才是更加關鍵的東西,而這是由政治、經濟、社會所決定的。任何一個社會的形態和發展,都是由一係列利益集團之間相互博弈決定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產生和運用,勢必影響某些利益集團的切身利益,那麽他們必定做出相應的反應。保守勢力,在任何一個社會裏,都是強大的力量。提到保守勢力,人們往往認為是守舊、落後勢力,但事實上卻完全不是那麽回子事。其實,保守勢力是社會的免疫係統,保持傳統、保持穩定,是任何一個社會非常重要的任務,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變化會帶來些什麽,有利於社會的穩步發展、成員受益的變化才行,而使社會崩潰、成員利益損失的變化,是萬萬不可的,變革的力量必須與保守的力量博弈,走一條“曲折”的演化之路。變革都是有社會成本的,如果其社會成本太高,政治上就不會允許。一個新的科學技術是否有生命力,其決定性的,還是要看能否被市場接受,市場的主體是人,被人喜聞樂見的,能為人帶來便利的才有市場,違反人性的,就不會有市場。所以說科學技術本身不是曆史的創造者,曆史的創造者永遠是廣大的人民大眾。
盡管幾千年來科學技術、社會形態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人性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讓一個人一生住在一個箱子裏甚至膠囊裏,是違反人性的,這個未來基本是可以否定的。盡管很多人在呼籲使用再生能源,但由於能源業利益集團的博弈,並隨著新的化石能源及新的化石能源的開采使用技術的發現、發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車還要在地上跑,還要使用化石能源,其他的技術,社會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還是要住房、開車、戀愛、結婚、生子、上班、養家、吃飯、穿衣、逛街、旅遊,和現在沒什麽兩樣,但機器人、人工智能的確會得到大量應用,隻是機器人、人工智能並沒那麽神,隻是人類的幫手,並不會像很多宣傳的那樣,大量取代人類的工作,甚至奴役人類,至少不會如同人們想象的那麽快。如果未來出現了機器人、人工智能殘害人類、奴役人類的現象,那一定不是機器人、人工智能自己有了主意,它們不會有“主意”,仍是其背後控製他們的人,是背後的壞人借助機器人、人工智能來殘害人類、奴役人類,機器人、人工智能也隻是個工具而已。
總之,未來的變數太多,太多的強大的政治、經濟、社會力量,相互此消彼長,為自己的利益拚死鬥爭,科學技術僅僅是工具而已,主體仍舊是人,是全社會的大眾,所以沒人能預見未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