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藝複興的不同意見
“文藝複興”(Renaissance)這個詞在1855年為法國曆史學家Jules 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紀時“對世界與人類的探索”;自此以後曆史學家們就對它的解釋有很多不同意見。
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複興起源於十五世紀的意大利,然後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複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接,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複興使人們開始專注於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複興同時也是知識由於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築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著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複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湧的江河。因此意大利的文藝複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
今天大多數曆史學家認為文藝複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或許,對於文藝複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複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
約翰·赫伊津哈承認文藝複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複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並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著的語言。但是,文藝複興中癡迷於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觸,於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認為文藝複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然而George Sarton和Lynn Thorndike認為文藝複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