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竊時”模式

來源: 英二 2012-02-03 22:33: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1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英二 ] 在 2012-02-16 10:15:3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mypainting

文本的“竊時”模式

 

近來讀了一些回憶性文章,可以欣賞很流暢的文筆,但同時會產生一種在感覺上的迷惑。這種感覺可以稱為“竊時”(The Purloined times)。也就是說,會感覺時間(時代)被偷走了。

讀者如何的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呢?

問題在於文章的敘事,比如文本敘述青少年時期所發生的,當時的行為與思想,在經過了幾十年後,與今天的所思所想,竟然完全的吻合一致,就好像是今天在敘說昨天發生的事。讓人感覺從青少年到中老年的一個漫長過程被“失竊”了。

為什麽人生中最重要時段會失竊呢?

也 許會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是“少年老成”,一個人可能在青少年時就已具備有了相當的思維境界,以致在成年過程中已經難以有發展變化的餘地了;另一種解釋可 能就是人類思維能力的“胡同化”,在少年時形成的思想似乎隻是在一個窄小的範圍內得到延續,似乎是一路走到黑,絕對不會再越雷池一步了。

然而,這種在文體上表現的“竊時”,在本質上仍然是表達了一個人的思維狀態。因為所謂“少年老成”最多隻能算是一個比喻,在事實上並不可能成立;而“胡同化”思維則確實是現代虛擬社會的現象特征。

對於現代性的“井口文化”來說,人像井底之蛙,人的思維是被塑造的。除了“竊時”,還會被“竊空”(The Purloined space);也就是說,對於文化,或者藝術,除了會有時間性的丟失,還會有空間性的丟失。

比 如,藝術世界在過去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存在不同傳統的互動和交融,他們的係譜和論說仍然是分隔的。而現時的變化是,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了一個統一的藝壇 (international art world),似乎每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中心都已成了時尚的單一世界。他們之間連接的越來越密集,就像是在參與一個具有共同語言和傳統的遊戲,在展示一種 共同的藝術文化。

此時,對於弱勢文化和藝術來說,產生的就是一種在整體上的被失竊現象,就如張藝謀的電影,與好萊塢之間的空間就變得越來越窄小了。也就如在中國文人的思維裏,當代與傳統,中國社會被
竊走的,最重要的時代到底在那裏呢?

*“竊時”和“竊空”是原創名詞,歡迎推廣

所有跟帖: 

感覺個啥就原創新名詞是被塑造了的思維,你被感覺竊時和竊空了 -ba12nd- 給 ba12nd 發送悄悄話 ba12nd 的博客首頁 (1080 bytes) () 02/04/2012 postreply 03:38: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