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回答: 簡體字的荒謬和真實吮露鶴2011-11-16 18:00:35

朱學淵:評朱大可漢字革命和文化斷裂》


對於無心中國古文化的人,文字改革當然會帶來更大的文化斷裂,實際上文字不改革他們對古書也是沒有興趣的。但之於有心學問的人,英文字、俄文字、日文字、甲骨文字……都不能斷其誌,何況繁體字呢?我不想評價中國古文化的之於中華新文明有無進步的意義,但是為了千年國故,就要世世代代認繁體字,實在是太沒有必要了。


 說‘新月詩人陳夢家’反對過簡體字而被打成‘右派’,所以文字改  革就等同反右鬥爭、共產革命;那麽‘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胡適之’最支持文字改革,我們又能不能說胡適之是毛澤東的‘無產階級革命同路人’了呢?


 所以,文字改革是學術問題,不要朝政治問題上去扯。不過我還是要告訴朱大可先生,簡體字並非共產黨發明,它是在三十年代蔣介石的‘新生活運動’中就被推行過的東西,不過國民黨實行不下去,是共產黨把它辦成了,把它說成是‘毛體字’是非常不恰當的。


拚音文字也不僅僅是共產黨所好,‘西學東漸’以來想搞拚音漢字的人很多,國民黨共產黨裏都有,但那不是什麽惡意,毛澤東也並沒有以改革文字來投靠蘇俄的‘政治目的’。他們隻是沒有估計到漢字係統以拚音表意的困難,如一個音符da就無法表達‘搭’‘達’ ‘打’‘大’的四種意義。


 漢語是‘單音節’語言,或者說是一種‘一音多義’的語言,我們的     祖先因此走上‘圖形文字’ (甲骨、篆、隸……或‘象形文字’)的道路是不得已的事情,或曰‘太簡單的語言,必生太複雜的文字’。一般來說,蒙古人種的各種語言,能表達完整意義的語詞的音節都太短,因此日本語、朝鮮語的拚音文字仍有許多不足,所以日文必須保留部分漢字,而南韓最近也有此議。


 漢字是‘表意的圖畫’,能表意即可,就不必太複雜,這就是‘簡化字’受歡迎的原因。拚音文字不能成功,是因為它不能區別表達漢字的語義,但是它仍然很有用,今天誰又不用它來拚字作文呢?繁體字作為‘文化遺產’是很好的事情,要‘提倡’就大可不必了

所有跟帖: 

回複:ZT 吮露鶴評朱學淵 -吮露鶴- 給 吮露鶴 發送悄悄話 吮露鶴 的博客首頁 (822 bytes) () 11/16/2011 postreply 20:48: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