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美國學者阿裏夫.德裏克(AlifDirlik)提醒說:“中國吸引人的方麵並不是新自由主義經濟的產物,而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遺產。”這句話的更大的意義還在於,當代性的解構是一種合理的,過去的整體性(第一軸心文化上的)是區域文化與區域文明的,而就西方來說,更多是陳舊的宗教性的。西方的宗教性對新的整體性構建的衝突更大,此外其缺乏社會主義革命的大眾遺產,要將曆史與現代性中,經各種解構後有價值的文化因素重新整合成新的軸心文化,難度要比中國大很多。總的來說,鄧小平的改革也是曆史的必然,從右的方麵為我們未來的整合提供反麵的教訓。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老毛的文化大革命的才是這種未來整合的先行實踐,才是社會主義革命中最有意義的遺產。文革的暴力與悲劇性,說明要做好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卻是未來文明建設的重點,因為整體性與道一。
好文章
所有跟帖:
•
深有同感
-cavebear-
♂
(0 bytes)
()
09/30/2011 postreply
12:11:39
•
“新的整體性構建”你這個說法,讓我覺得非常受益,
-英二-
♂
(219 bytes)
()
09/30/2011 postreply
21: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