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太極拳都很優美,總體上說芭蕾要求提高身體重心,高重心是常態,如果有重心往下落的情況也是暫時的是過渡,而太極卻秉承中國武術的共同特點,要求降低身體重心,低重心是常態,偶爾跳躍,最終還要停在馬步或弓步。
芭蕾所謂八個手位手心都是向內,而京劇武生擺pose時的手心都是向外的,芭蕾的腳背必須直,而中國功夫一出腳,多數是鉤腳。不過玩太極拳和芭蕾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心中都要有一個球。舞蹈老師要求手臂和手要直,好要略微彎曲,靠人擺來擺去總會不得要領,但如果能夠想像出,無論手臂放在哪裏,都勾著個球,於是一切就迎刃而解了;練太極更是如此,兩掌運來運去,就像玩一個大火球,神奇之處在於,練拳時手心真的會很燙。
這些隻是表麵的異同,芭蕾和太極都是文化符號。比如芭蕾源於歐洲的宮廷舞,後來發展成純粹的觀賞舞蹈,觀眾基本是貴族黃胄,達官富人,所以芭蕾的姿態中也遺傳了高傲的勁兒。以前大臣見了國王,也就是右腿後撤,上身彎曲,脫帽低頭就算對付過去了,前一陣看電視劇《斯巴達克》,古羅馬時奴隸對主人表示臣服也不過是單腿下跪而已,基督教徒向上帝禱告才是雙腿下跪,英國軍官覲見中國皇帝堅持單腿下跪,就是不肯磕頭,不是“不知禮”,不習慣罷了。
練芭蕾練得猛的,除了平時走路踢外八字外,整天梗著脖子,仰著腦袋,也是毛病,如果在圈外生活,會給人以驕傲自滿的不好印象。古人說:“學舞即成,則回身舉步,係帶柳翻花笑之容。”這點對學習芭蕾舞並不適用。有些家長把女孩子送去學芭蕾,如果是為了鍛煉身體那還有的說,如果是為了習儀容,那就一定誤人子弟了,嗬嗬。
太極拳由“牛鼻子”老道發明的毫不奇怪,道家崇尚反其道而行,“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比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所以像以技擊互搏這樣武功,太極卻用慢,軟來實現。在老外看來確實很創意,很哲學。
如果是同級別拳手對練,單獨使用太極多數會吃虧。但如果運用太極的發力和防守的方法,結合其他拳種,那就不一樣了。文革時,為推廣中醫,開刀止痛都用針灸方法,實踐證明行不通,隻有中西醫結合了,才可能對某些病有療效。道雖妙,卻不能獨用,中國知識分子隻有外儒內道了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能考功名,升官發財固然好,不然,回家養花釣魚,練字刻章,也要樂在其中。所謂武當少林都要學,都要學好。
瓦斯彈2011/5/30
芭蕾舞與太極拳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