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先秦,為一家言,同樣成家者,還有道有墨有法等等,所謂諸子百家,孔子代表的僅一家。《漢書》舉出最具代表的,百中有十家,其中小說家僅為家,不入流,餘九家不隻成家,亦成流,蓋有傳承,如水之流。九流中,儒這一家因傳承了周文化的精粹,所以漢代政治文化上獨尊其術,罷黜百家。不過找來大批漢儒生解釋孔學,形成學派,但無論哪派,此時已與孔子有很大距離了。
歷史上言儒家,會有先秦儒,漢儒,宋明儒,清儒之分,而一代之儒,又有學派之別,如先秦儒,有孟子學派、荀子學派之分,因知大家都在講孔子,側重不同,進路不同。宋明儒,則有程、朱、陸、王諸大派。
理同則一家;家中不無異見,則又分派。家存同,派求異,家派在我國,學術傳統上還是挺清楚,隻是近之所謂讀書人在犯糊塗!
西方重個人主張,一人說的隻算一人說,我隻贊同或反對,或贊同哪些,又商榷哪些,不喜歡隨便拉幫結派認親認戚是事實。然擁戴其說舉相跟從成一家言者亦常有,隻是不用「家」表示,如跟從康德的叫Kantianism,中文譯康德主義或康德學派,後來與之看法不同又別立一說之康德主義者,則為Neo-Kantianism。按中文的家派觀,康德主義者,是聚在康德思想下的家,而新康德主義者,應是屬在此家中之別支,實為派。西方做學問,這些分際是清清楚楚的。我們原不是真的不清楚,隻是今人無論讀古書看洋書,隻要是對自己的東西,反而常都一樣太多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