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
版權所有,請勿拷貝(欲轉載者請與筆者聯係)
背後已經傳來數聲冷笑,似乎在說,上次湘雲被你撞上了那麽多僥幸,莫非你又行了狗“屎”運不成,連尼姑都不放過?那寶二哥不放過的,俺龍二哥自然也不放過!
《紅樓夢》中關於妙玉的有用的描寫少得可憐,而八十回之後的描寫,又多屬那落魄高舉人的杜撰,所以我們先將這些有用的描寫在此重述一遍,以省看官翻書之勞。
[第十八回]
此時王夫人那邊熱鬧非常。【庚辰雙行夾批:四字特補近日千忙萬冗多少花團錦簇文字。】原來賈薔已從姑蘇采買了十二個女孩子,並聘了教習,以及行頭等事來了。。。又有林之孝家的來回:"采訪聘買的十個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連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個帶發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發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
這裏已經點出妙玉與蘇州的關係。
[第四十一回]
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忙接了進去。。。妙玉笑往裏讓,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裏頭有菩薩,衝了罪過。我們這裏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他是怎麽行事。隻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裏麵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靖眉批:尚記丁巳春日謝園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醜仲春。畸笏。】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麽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他出去,。。。妙玉剛要去取杯,隻見道婆收了上麵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靖眉批:妙玉偏辟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 瓜州渡口勸懲不哀哉屈從紅顏固能不枯骨各示□。】(按:此批甚不可解。周汝昌校為:妙玉偏辟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勸懲,紅顏固〔不〕能不屈從枯骨,〔豈〕不哀哉。戴不凡校為:〔乃〕妙玉偏僻處,此所謂 "過潔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屈從,各示勸懲,〔豈〕不哀哉。紅顏固〔不〕能不〔化為〕枯骨〔也〕,〔歎歎〕!小子愚見:此妙玉偏僻處,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屈從,〔豈〕不哀哉。固是勸懲,紅顏能不〔為〕枯骨!以"固是""各示"為各本因吳音相混錯抄之一例。)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髒不要了。又見妙玉另拿出兩隻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分瓜)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杏犀(喬皿)"(按:程高本作“點犀(喬皿)”)。妙玉斟了一□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鬥來斟與寶玉。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隻怕你家裏未必找的出這麽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裏,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海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庚辰雙行夾批:茶下"糟蹋"二字,成窯杯已不屑再要,妙玉真清潔高雅,然亦怪譎孤僻甚矣。實有此等人物,但罕耳。】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麽?"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壺,隻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賞讚不絕。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靖眉批:玉兄獨至豈真無茶吃?作書人又弄狡猾,隻瞞不過老朽。然不知落筆時作者如何想。丁亥夏。】寶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你的情,隻謝他二人便是了。"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麽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嚐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隻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麽嚐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過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靖眉批:黛是解事人。】
這裏我必須重新標點一下【靖眉批:妙玉偏辟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 瓜州渡口勸懲不哀哉屈從紅顏固能不枯骨各示□。】,因為之前的標點都是不通的。這個批應該標點成:【靖眉批:妙玉偏辟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 瓜州渡口勸懲,不哀哉?屈從,紅顏固能不枯骨。各示□。】
這一節已經點出妙玉的神秘和怪僻的地方。
第一個是潔僻。因被那劉姥姥受用了一口,她就連那國寶級的成窯五彩小蓋鍾也不要了,以至後來招來殺身之禍。竊想今天大家公證被俺搶了一口胭脂,隻怕明日連嘴唇也不要了不成?罪過,罪過,俺今天還忘了刷牙!
第二個是富有。諒她一個尼姑,卻富有得可以,竟狠藏了一大堆象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成窯五彩小蓋鍾,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分瓜)瓟斝,杏犀(喬皿),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大海,和鬼臉青的花甕之類的國寶級的古董。
第三個是講究。且不說她喝茶的一道道茶道的複雜程序,就連那煮茶用的茶水,對付老祖母用的是舊年蠲的雨水,而對付摯友用的茶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唉,簡直叫我羨煞!我怎麽不認識這麽一個尼姑做紅顏知己呢?
第四個是聰穎到了極點。那賈母剛說,"我不吃六安茶。"她就知道她喜歡"老君眉"。那聰明絕頂的林妹妹,卻被她說成“大俗人”。她知識之淵博,恐怕所有的紅學家全加起來,也比不上。就說她用的杏(點)犀(喬皿)茶具,就惹得國學大師們如沈從文和周汝昌等,很爭執了大半年,沒個結果。正不知他們翻破了多少書,磨穿了多少鞋,也沒搞清楚這“杏(點)犀(喬皿)”的來頭。不知哪個朝代留下的國寶?待餘搞清楚雪芹的名堂之後,狂笑了三日不止!芹兄何苦誑後人無知如此!
[第六十三回]
。。。岫煙笑道:"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麽道理。"
這一節點出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總結一下,妙玉具有如下的特點:跟蘇州有關,性格怪僻,有潔僻,很富有,講究情調,聰穎之極,有點“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那麽這個過潔世同嫌的紅粉佳人到底是誰呢?
回首拙作在“《十三詩謎》對於紅學的重要性:揭示一玉十二釵的命運和人物臉譜”已經指出,妙玉這個人物是“史鑒上無考”的,隻能到“外傳”上找。餘找遍所有清初名人的外傳,隻找到一個人跟妙玉相符,就是柳如是([2][3][4])。
“證據?”背後一身驚雷,數百個呲牙裂嘴的聲音同時喊出,手上揮舞著的都是斧子,菜刀,和判官筆之類的利器,看來一場惡戰是少不了啦!
回想第五十一回寶琴的十首詩謎的第八首(對應妙玉的命運)“蒲東寺懷古”:
“證據?”學者們兀自不服。謎雖然猜得不錯,故事也很淒美,可是證據呢?“傳證人陳寅恪先生和土默熱先生!”俺高喊了三聲,卻沒人應,不覺脊梁都涼了。罷了,罷了,隻好按硬著頭皮來證明了。
這個陳子龍與柳如是的故事,自然是與“蒲東寺懷古”吻合的十分好了,但錢謙益呢?請問這位錢老,不是蘇州常熟人麽?這個對上了妙玉跟蘇州的關係。再看【靖眉批:妙玉偏辟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 瓜州渡口勸懲,不哀哉?屈從,紅顏固能不枯骨。各示□。】那錢謙益讓柳如是“屈從”的時候,不是已經快“枯骨”了麽?瓜州渡口不是長江的渡口麽?柳如是在長江邊上,身著戎(男)裝,為抗清複明的水軍做了什麽轟轟烈烈的壯舉,至今令人唏噓不已啊?請君閱讀《柳如是別傳》([2],莫非這位陳寅恪先生跟子龍。。。?)。
“證據?”學者們兀自不服。怎麽證明那個“枯骨”就是錢謙益?俺沒有太多證明,隻有“一點”點。先謬論一下:那舊年蠲的雨水是不是跟常熟有關啊?不行!那鬼臉青的花甕(翁)呢?這個頂多說明妙玉跟個花老頭有點瓜葛,你怎麽知道那個花老頭是錢謙益?
我也沒轍了,隻好將妙尼留下的古董使勁把玩。這個令後世學者傷破腦筋的“杏(點)犀(喬皿)”是什麽?由於程高本及許多後來的紅學家都認為,"點犀(喬皿)"是正解,這個害得我也之前牽強地認為,(喬皿)以"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方式,點的錢謙益的“益”字.因有學者提醒我,(喬皿)在抄本裏是繁體,作(喬皿),其篆體跟益字差很遠,而且十幾本抄本全部都作"杏犀(喬皿)",而不是"點犀(喬皿)".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解釋"杏犀(喬皿)". 如果是抄寫錯誤, 不可能不同時期的十幾個版本都錯成一樣.
非常幸運的是,我仍采用字謎的方法,找出正解."杏犀"當是指諧音"姓犀"的意思. 中國沒有犀姓,也就是說,無(此)姓,亦即"吳姓","喬名(皿)"(皿用來諧音名字).這個點的是明末清初大文人吳喬.吳喬即紅樓夢題(作)者之一,吳玉峰.筆者將在後麵的文章仔細談到他.
吳喬作有"正錢錄"一書(今已失傳),主要內容是針對錢謙益中的詩人小傳而發."正錢錄"在明末清初喧嚷一時.因此,作者在這裏將吳喬引出,決不是在下的亂扯.
所以,"杏犀(喬皿)" 通過
吳喬=>"正錢錄"=>錢謙益
的方式,正式建立起妙玉跟錢謙益的關係.並解決了"杏犀(喬皿)"和"點犀(喬皿)"之間的爭論.
原抄本"杏犀(喬皿)"是本意,而"點犀(喬皿)"是高鶚自作聰明犯的謬誤.這個自然也誤了很多人. 而這個謎,也實在太難了點, 比十三詩謎還難.幸虧現在網絡資訊發達,否則,才疏學淺的筆者,是萬萬猜不到的.
你別指望雪芹明白告訴你誰是誰啊!我們隻能按照他提供的線索去猜啊!
妙尼,在下無禮了!兩位陳老,錢老,還有土老,這口胭脂,在下當仁不讓了!
2.《柳如是別傳(上中下)》,陳寅恪著,陳美延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1月,ISBN 9787108009456。
3.《土默熱紅樓故事新勘》,土默熱著,秦軒編, 中國海關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80165-341-6。
4.《土默熱紅樓曆史十講》,土默熱著,秦軒編, 中國海關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80165-342-4。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