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創製伊始,是傳達“神”的意誌的,是莊重神秘的,崇高的。今遊網又神會吾友-------國際書法家協會主席劉正成。有感於其在《書譜》訪談中,對書道之精辟高論,特為之介,以飧同道:
甲骨文8226;書法8226;漢字起源
—— “十家論壇”名家采訪錄音稿
時間:2009年3月20日
采訪對象:劉正成先生
書譜社:請問甲骨文的出現對現當代書法史和書法理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劉正成先生:甲骨文發現至今110年,在對書法史和書法理論產生影響之前,首先是對學術史發生了影響。在甲骨文未發現之前,史學界都認為商代以前的曆史是虛構的,是傳說,商史不可靠。甲骨文被發現以後,王國維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叫《商代先公先王考》,在甲骨上發現了十幾個商代“王”的名字,而且時間順序和《史記8226;商本紀》一致。甲骨的發現首先確定了商代曆史存在的真實性,中國曆史因此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中國的史學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我們看到的商代書法是金文,鑄刻於青銅器上的金文和商代原來的文字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人們以前寫大篆取法的毛公鼎和散氏盤等都是鑄造的、工藝性的,甲骨文則比較接近書寫狀態,這種“刻”的文字顯然要比“鑄”的文字更真實一些,況且,甲骨片上還有很多寫了沒刻的朱書。因此,波及到了書法史,20世紀以前,談書法史的話,一般都從魏晉南北朝談起,因為,從那個時期起才開始留下一些書家的姓名,而甲骨文的出現使書法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時間。
從書法創作的方法上講,吳昌碩、鄧石如時代還是從金文出來的,到羅振玉、董作賓時代,書法史觀得到了拓展。羅振玉和董作賓他們(在看到甲骨文之後)按照甲骨文的寫法去寫篆書,形成了結構、用筆的自由書寫的狀態。他們吸收甲骨文及先秦篆書的寫法以改變篆書創作的狀態,這個改變是非常巨大的,書法創作的理論也相應得到了拓寬。現在,研究篆書的書家還不是很多,但甲骨文提供了一種新的辦法,我曾經舉例說王友誼的篆書就和吳昌碩、鄧石如時代不一樣了,他們的篆書融入了甲骨文的寫法。因此,可以說甲骨文的發現既改變了商代曆史,也改變了書法史和書法創作理論。
書譜社:請問甲骨文的藝術表現性體現在哪些方麵?
劉正成先生:甲骨文時代相當於古埃及的新王朝時代(公元前1000多年前),那時埃及的文字有三種:聖書體、僧侶體和世俗體。聖書體相當於商代時的銘文,字的造型更接近於裝飾化的造型;僧侶體比聖書體自由一些,這點和甲骨文很接近;世俗體則更接近於竹簡,在甲骨文時期就有了竹簡。《尚書8226;多士》有雲:“惟殷先人,有典有冊。”證實有竹簡的存在。甲骨文的藝術性不是從裝飾性,而是從書寫性上發展而來的。所以,甲骨文的一期到五期,包括周原甲骨,每期都不一樣,每個貞人的寫字方法都不一樣。有的寫的整飭、有的寫的自由放鬆。甲骨文字部首的結構、刻字線條的自由度都非常自由豐富,結字和筆法從裝飾性的金文中大大解放,就像古埃及的聖書體發展到了僧侶體一樣。
文字產生於宗教,不是通過勞動生產出來的。創製伊始,文字是傳達“神”的意誌的,是莊重神秘的,古埃及的神職人員和商代原始宗教的神職人員的工作是相近的。占卜以後刻出的文字根據每個貞聳槭值姆椒ú煌??幸歟?饈羌墜俏腦諞帳醭煞稚洗詠峁埂⑹樘濉⒖袒?帽時冉鷂姆岣恢??塚?庵質樾蔥緣謀硐忠嗍親鈧展鉤墒櫸ㄒ帳醯畝??馱慈???凇;褂校?墜俏睦鋨??諾那楦械墓嗍洌?讕菡疾方峁?ǚ崾鍘⒊魴小⒄秸?蚱淥??な鏡鈉諦恚??鑰陶叩筆鋇母惺芎頹楦惺遣灰謊?摹K?裕?墜俏暮凸そ持?淘誶嗤?魃係慕鷂牟煌??餼褪鞘樾蔥運?塚?侵泄?磺惺泳跣砸帳醯母???凇?br />
書譜社:甲骨文的藝術問題是跨學科對話,您在2004年就開始主持編撰《中國書法全集8226;甲骨文》卷,能否談談當時的情形以及目前成書的情況?
劉正成先生:《中國書法全集8226;甲骨文》卷目前已基本成書,正在進行最後一遍清樣的校稿。編撰的整個過程是很困難的,書中增加了很多甲骨文研究的文章,包括甲骨文概論、甲骨文契刻、甲骨文書法藝術等等,還增加了甲骨文以前的(史前的)書法史以及迄今近10000年前的一些刻畫符號圖版。由於這部書是從書法角度來編撰的,所以,有些圖片我們都給予放大,以觸動書家的藝術神經。從體例來講,這部書是按照時代和藝術風格的角度編撰的,為了保證盡量沒有學術性“硬傷”,主要聘請了考古學家和古文字學家負責編撰和擔任學術顧問。這卷書由著名考古學家劉一曼、馮時任主編,著名古文字學家李學勤任學術顧問,今年6月份右右就能麵世。
書譜社:在甲骨文書法創作中,維護古文字學的純粹性和遵循藝術原則的創造性二者之間,您持怎樣的觀點?
劉正成先生:藝術和實用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通變”很重要。文字發展史是多層次的、複雜的,並非完全按照《說文解字》總結的規律和先後順序來發展。甲骨文在漫長的文字發展史上是極具開放性的,比方說山東鄒平丁公陶文、山東大辛莊甲骨文至今無法釋讀,看上去和安陽的甲骨不是一個體係。現在的創作要和當時銜接起來(就像大篆中同樣一個字有多種寫法),隻要有所本,加以必要的轉借就可以采用了。但是,隻有“通”才能“變”,絕不是自己去“造假”。“通”是通當時的文字源流,“變”是吸取之後加以變化,這在藝術創作中是被容許的。但是,如果一味強調文字的非可識性,而打破文字與圖畫的界限,這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畢竟書法不能等同於美術,書法還是以文字為載體,文化涵義和形體表現均為書法的本體基因,不能與美術混為一談。書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我們要強調它的文字性和書寫性。
書譜社:強調甲骨文的書寫性必然會涉及到關於筆法的問題。那麽,學習甲骨文書法時如何注入筆法意識?
劉正成:甲骨文是先書後刻,還是根本就不書而以刻代書?其實,這兩種情況都存在。據考古發現,我們知道有很多書而未刻的甲骨文。所以,肯定是書寫先於契刻,這可以通過我們看到的書寫狀態加上我們的藝術猜想去學習。書寫性是書家表達情感的一種形式,表現了書寫者的情緒和藝術追求。書寫性和筆法是書法重要的藝術本質。
書譜社:如何看待甲骨文書法創作的藝術評判性?
劉正成:我在新出的《書法藝術概論》第二章“用筆與結字--論書法藝術成熟的三大曆史階段”中,從筆法和節字的曆史性變遷去認識。我認為,篆書的中鋒用筆、圓形結字是中國書法發展的第一個階段,這作為中國書法藝術重要的本源,至少經曆了八、九千年左右時間。質樸、高古、雄渾、勁健的審美特點就是篆書奠定的。今天書法家的篆書不能等同於原始篆書,它是“破體”的,是經曆了其後隸書發展到兩種以上筆法,再經曆楷書發展到八種筆法之後的產物。中國書法筆法的發展史,就如音樂的音階發展由一兩個音階到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再增加到變徵、變羽七個音階,如此慢慢豐富起來的,故而會摻雜曆史的痕跡。今天還能寫成3000年前的篆書嗎?如果那樣,也就不是具有主體藝術品質的當代書法了。“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因此“通變”要有本有源、有源有流,拿捏的尺寸要靠藝術家自己的敏感神經。
佛學《唯成識論》講人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之後,還有一個“末那識”,即“我”識。當代藝術的審美觀念是強調“我”識的,它要求創作要和別人的、前麵的不一樣。當然,這種唯“我”獨尊的審美是不需要有標準的,或者說當標準在建立的同時就毀掉了。“當代藝術”觀念主張用革命的方法,不被原有的藝術規則所束縛,自己創造規則;而中國的文化講究的是“沿革”。孫過庭《書譜》雲:“馳鶩沿革,物理常然。”“沿革”是一種逐漸改變發展。在中國無論政治、經濟、文化、習俗,每個時代都是有“沿”也有“革”的,這是5000年文化得以延續的根源所在。所謂“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這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講漸變,不講突變,這就是中庸之道。當然,“變”是主題詞。
現代考古學確定古代城市國家的存在的三個條件:城牆、青銅器和文字,三者缺一不可。而且,每個城市裏麵又有祭祀用的台,台上有祭祀坑,比如安陽殷墟。當時的原始宗教祭祀過程是很神聖,又很複雜的,甲骨文是傳達神的意誌的,所以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我們現在的書法文化走向平民化和通俗化,但並非承認痞子精神、流氓精神的正當性。現在的書法和各類藝術均缺少莊重、崇高、精緻、神秘,缺少“形而上”的精神指向。因此,通過甲骨文的研習,我們要有所思考,對這種帶有神性的精英文化給予重新認識。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