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就曆史和傳說來考察,漢藏語係民族似乎都源於古羌人,這樣看來漢藏語係這個名稱不如改成羌語係。關於漢族的先民華夏族和藏族的先民羌人的起源,翦伯讚先生認為與阿爾泰語係的諸語族同時誕生於古代蒙古內海邊緣,後蒙古內海幹涸,諸族紛紛遷徙。其中漢族與藏族的先民夏族有河套平原渡黃河抵鄂爾多斯高原分化為東夏和西夏,東夏東徙成為華夏族,西夏西徙成為羌族。這種論斷雖有合理性,但不能完全苟同,實際上華夏族與藏族同源於古羌族。
“羌”即牧羊之男,“薑”即牧羊之女,炎帝與黃帝皆位少典之子,炎帝薑姓,足見炎黃均出自古羌部族係統。傳說炎帝東徙,發展了原始農業,黃帝亦緊隨其後進入中原,最後二者融合成為華夏族的先民。可見華夏族源於古羌族,是一部分率先發展起農業的羌人,而其餘羌族部落則留在原處,依然未告別落後的畜牧業時代,這也正是中原的羌人自稱為“夏人”或“華人”而不稱為羌人的原因,“夏”和“華”都帶有菁華之意。但這是夏和羌還未形成十分嚴格的民族界限,上古的傳說和史料都記載了夏和羌十分密切的聯係和十分頻繁的接觸,甚至華夏部落集團中很多部落和氏族本身就是羌人,甚至到商周之際融入夏族的羌人部落仍很多,如“周”和“秦”(也有認為“秦”源自東夷部落集團)。從考古角度看,古羌人創造了仰韶文化,那時夏羌文化還是一體的,至於東方的大汶口文化、北方的紅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還不屬這個係統。
其後的曆史就是新興的華夏部落兩盟將其文化向四麵八方推進的過程,各地的文化均被以仰韶文化為母體的龍山文化所取代,這同時也是華夏族向各方位擴展的寫照。
華夏族擴展最先遇到的敵人是以蚩尤為代表的古代苗人,關於苗人有傳說說是黃帝部族的支係,長期居於南方森林而被黃帝遺忘,故而反對黃帝,苗人戰敗後一部分融入夏族,一部分南遁,就是今天苗瑤語族的苗族和瑤族,可見苗瑤語族的民族也源於古羌族。
然後華夏部落聯盟向東打敗了夷人,現在很多學者認為夷人是阿爾泰語係的滿-通古斯語族民族,這種說法似乎不甚妥當,因為夷人的大汶口文化與羌人的仰韶文化有很多相似點,可能是很早東徙的一支羌人發展起的一種文化,“夷”即“平”,可見夏人對其的看法比南蠻(蟲)和北狄(狗)強很多,而且很多夷人部落還加入了華夏部落聯盟,夷人極有可能是與夏人相近的原始民族體,今天的江淮官話可能就是有古夷語和華夏語融合而成。
至於南方的越人,由考古材料看顯然是龍山文化趨趕南方馬來人的文化所形成的多個原始部族,其民族成分亦應主要為古羌人,但可能融有少量馬來人血統,可見今天的壯侗語族民族也為古羌人後裔,另外硬要把吳語、閩語和粵語歸入漢語族也十分不妥,實際上這三種語言不太像官話,倒和壯侗語族很像,另外越南話也應屬這一語族,從其先民與百越的關係看它屬這一語族不應有爭議,此外泰國和老撾都講該語,是百越民族的後代。
留在原地的羌人後來進入南疆和青藏高原,漢代西域的一部分小國即為羌人所建,青藏高原的羌人自成“僰人”,一部分形成土蕃人,即今天藏族的祖先,其中一部分吐蕃人南下形成今天的緬甸人,另一部分“僰人”直接南下形成白族,彝族和納西族等民族,這部分羌人的語言形成了藏緬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