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是家裏第一個發現我失蹤的,在快要睡覺的時侯。家裏就更亂了,大家分頭去找。姥姥看見渾身透濕的我坐在埠頭上就明白了。她靜靜地靠我坐下,把我 摟在懷裏直到我哭出聲來,良久,才指著黑黑水庫心說,“知道麽,那地方有十幾仗深,掉下去了就再也沒有機會爬上來,就真的一抹黑了”。牽著我的手走 上堤壩,姥姥指著亮著燈的家說:“記住,那裏還有爸爸,媽媽,姐姐,你身邊還有姥姥呢。” 記得姥姥的手又厚實又溫暖。
“疼麽?”看著姥姥一跛一跛的腿,我問。姥姥點頭,說:“答應姥姥以後不可以黑地裏往這裏跑了,你要是不小心掉下去,姥姥就不是腿疼,是心疼,會 疼死的。” 到了家門口,我猶豫地停住,怕挨打。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出錯後大多都有過挨打的經曆,也是時代的烙印吧,很多讀過書的家長也認為不打不長記性,不打 不成才。
姥姥笑道:“這下知道怕了,跑的時侯咋就不怕呢?”把我拽了進門去。
看見我,父親非常生氣,他們已經在河邊找過一圈了。爸爸抬手就要打,說:“家裏已經夠亂的了,你還敢添亂?”姥姥擋住了他的手,平靜地說:讓她快換衣 服吃飯,不小心掉進水庫裏了差點淹死了呢”,父親才注意到我渾身透濕。我媽媽脾氣好從來沒有打過孩子,但爸爸很急躁,我和姐姐都被他打過,為他下手不 知輕重媽媽還和他吵過幾架。父親後來還有打姐姐的時候,我卻從此再也沒挨打。長大後問過父親為什麽後來隻打姐姐不打我,父親坦誠相告:因為姥姥第二天 告訴他我是怎麽個不小心“掉”下去的,想到那麽小的孩子居然要放棄生命去死,鬼門關裏回來還差點再挨他一耳光,他一直非常內疚,以後我再怎麽惹是生非 他都下不了手。
一周後我得了肺炎,打完吊針回家,姥姥已經被下了戶口,押送老家勞動改造去了。 姥姥在那裏一共改造了五年。好在那地方雖然貧窮,但民風樸實,除了按規定每天要被點名和社員一起出工外,沒有人身的攻擊,但一個老人孤苦伶仃在那裏, 加上每天繁重的體力勞動可以想像日子的艱難。五年裏最好收成的那一年,姥姥分紅時發了29元錢,。平時一年幹到頭基本上就是分點口糧。
母親小心謹慎,不敢多去看她,每月會省下十園錢給姥姥,又不敢寄,我和姐姐就輪流被派回去送錢。夏天,媽媽就在我們的短褲內縫上一個貼身的小口袋,冬 天就縫在棉襖裏,每次60塊。
夏天,我和姐姐不管是誰回去都會住上兩月,冬天雖然隻有幾天,媽媽也會派我們回去,主要是不想讓姥姥一個人過年。不知道姐姐怎樣,我非常喜歡回去。我 天生喜歡自由的個性和姥姥很投緣。我們平時在學校裏飽受歧視,加上母親太過條條框框,是非分明,回家也一大堆的規矩讓我很不快樂。由於我童年的經曆, 後來我自己有了孩子就完全放羊讓他們長大,不知對錯,也請不要討論對錯,每個人有自己成長的經曆,每個人給自己一個活法。
姥姥住的地方非常小,沒法放兩張床。這地方是給原來家裏的女廚,後來的五保戶住的,她得病死後就空了出來,也真是緣分,姥姥竟然會住進來。屋子有兩間 房,除了能放一張床的睡房,還有一間砌著灶台的小間,放下一張兒童試大小的飯桌後還有有點空間放著一口有木蓋的大水缸,大水缸靠門的一邊有一個用粗點 的材火棍釘成的雞籠。
每次回去我都像過節一樣開心,姥姥也是。晚上她會悄悄地去鄰居家借肉。農村裏的煙熏臘肉真是好吃啊。當時的農村家家戶戶還讓種點自留地,每家每戶都喂 豬,喂雞,加上出工分點口糧,雖然有的人家把吃三餐改為兩頓但也沒有荒到哪兒去。我們那裏畢竟是曾經的魚米之鄉,很少鬧荒年,三年人為的自然災害除外。
姥姥也喂了幾隻雞,但沒法喂豬,因為豬除了要吃很多豬菜外還有吃些米湯和夾米後留下的糠,家裏得人多才養得起豬。鄉下的孩子一下學就挽個藍子挑豬菜或 者到水糖裏撈豬草了。那時侯不讓自由買賣任何東西,有錢也買不到肉。年底,家家戶戶都會殺豬,交一點征收的肉後,過年大吃幾頓,然後就會把多的肉掛在 土牆上。冬天很冷,很多人家都會挖些樹兜子在家烤火,煙子就自動把牆上的肉熏了,可以放很久很久,平時是不舍得吃的,到插秧割穀時,和家裏有客時才割 些下來吃。
第一年姥姥基本上是沒有吃過肉。有一天,一位鄰家大嬸找上門來,悄悄地問姥姥能不能借幾塊錢,說是兒子提親了對像第一次過門要打發。村裏人都知道姥姥 有一個吃商品糧,每月拿國家工資的女兒,加上我們年年回去,知道姥姥有些活錢。那時城鄉差別還是滿大的。大嬸說:我也沒有錢還您,這有一塊臘肉您看著 給吧。鄉下對象第一次上門的打發場麵我去看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女方要給男家未來的長輩到茶,拿一個木頭托盤端上,長輩們喝完就得往茶盤裏放錢,多半 是兩三塊,我看的那次最多的是五塊,如果親事最後成了,這錢就是禮物,不成是要退回來的。
第一次借肉的事後來傳出去了,就常常會有類似的借法。不光是用肉,有什麽就拿什麽來“借”。我見過的東西就有糍粑,豆腐等等。完全是不等價的交換。後 來,當我的政治老師講到原始社會的物資交換形式我一下子就聯想到這種方式。如果我們回去,姥姥想讓我們有點油葷也學會了主動借肉,常常多給一點點錢。 結果是皆大歡喜。
待續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