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普通話和(吳語)方言

本文內容已被 [ 悟空孫 ] 在 2010-12-15 13:16:4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要研究方言就不能不說說“普通話”,而說了“普通話”,才能反過來更好地看待方言。研究方言其實才能研究真正的“漢語”。現在海外的所謂“漢學家”們把普通話當漢語拿來研究是誤入歧途了。


什麽是真正的“漢語”呢?以我淺見,從時間上看,漢語發展的最高峰是南宋之後以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為代表的文化集合(唐代由於佛教的普及,漢語也受到梵語的影響;另外,有曆史學家考證,李世民根本就不是漢人)。從地域看,吳語地區是漢語資源最為豐富之處,雖然這兒不是漢語的發祥地。


盡管就人口數量看,中國70%的人講著某種形式的北方話。可是從曆史演變來看,南方各方言才是中國“國語”的代表。廣東話曾被比喻為中國語言的活化石,例如廣東話中“吃”為“食”,“走”為“行”;而吳語中的“哉、弗、吾、勿”等也都是古語的再現。所以用吳語讀唐詩,抑揚頓措,十分富於音樂感。相比之下,用語音係統已大大萎縮的普通話讀唐詩就乏味多了,隻能通過字形體會意思。


現在的普通話其實是滿人鸚鵡學舌的漢語,所以“普通話”對漢語的發音、詞匯、語法等方麵都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普通話讓真正的漢語變成了古漢語,但是這種“古漢語”還是活生生地體現在許多方言中。


中國早期文明雖然源自北方,但北方因戰亂使得大量知識分子為避戰南遷,包括王羲之、辛棄疾等。東晉之後,中國文化中心開始南移,到了南宋,中國文學作品大都產生於吳方言地區。例如以四大名著為代表的大量名著就是江浙人寫的。施耐庵、羅貫中、毛宗崗等本是說書藝人,馮夢龍、金聖歎等是蘇州才子,大多數名著原來是蘇州評書的腳本,僅《水滸全傳》中吳語詞匯就不下兩百多;曹雪芹雖然是滿族,身世也有多種說法,但他出生在南京,《紅樓夢》也完全是描述的南方場景,可以旁證吳語文化對其作品的影響。


所以語言做為文化的載體,其價值往往體現在文學的繁榮程度上。以近代而言,從馮夢龍的《山歌》,到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再到現代的一大批海派作家,吳語的文化價值盡顯無疑,現在普通話中的常用詞如“尷尬”、“煞有介事”、“齷齪”、“愜意”等等,甚至連佳句如“月亮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都來自江浙一帶的吳語,我們今天使用的大量成語都來自馮夢龍修訂的《東周列國誌》。可以說,吳語是漢語中文化價值最高的方言。


和吳語有較多相同音素和發音習慣的法語在歐洲是被認為有很高地位的貴族語言。法國人認為法語開口小,輕巧柔和是貴族語言的特征,吳語也正有這樣的特征。


盡管如此,吳語中的上海話還是常常在舞台上被嘲諷為小市民的語言,其實這是對吳語缺乏正確認識造成的誤解。 比如說江浙人“黃、王”不分;喝茶為吃茶,害人為愛人;平翹、前後鼻音不分,似乎同音字問題嚴重;其實吳語中結構最簡單的上海話,單音素也有50個,普通話僅37個,粵語不足33個(但聲調9),普通話清濁聲母不分,故“弟、帝”、“定、訂、”不分;舒促聲調不分,故“一、衣”、“做、作”不分;“wv”聲母不分,故“萬、腕”、“紊、穩”不分;以及“菜、蔡”不分等等。


可見普通話的發音更為簡化,同音字遠遠多於大多數的方言。上麵提到的字吳語發音都不同,此外 “南”和“難”在上海話中也不同,而在唐代它們一個發/nan/,另一個發/nam/。再如“期、欺、七、妻、棲”等在吳語中也是異音字。


就詞法而言,上海話“燒飯”不合理,北方話“打飯”更莫名其妙;上海話“瞎開心”讓人看不懂,其實是“赫”誤為“瞎”,北方話把“氣煞”愣說成“氣死”,實在是對漢語的歪曲和誤解。


 還有人說吳語許多詞匯不能寫,其實絕大多數情況是我們不熟悉其寫法。“浙江話不能入文”的說法實在有失偏頗。事實上,昆劇為百戲之祖,評彈乃明清小說的溫床,吳語不僅可以寫作,而且更是一種優美的文學語言。和粵語一樣,滬語也有很多專用的漢字,比如“藏”作“囥”、“都”作“儕”、還有“甴曱”等都是幾個常用的例子。


 當然,推廣普通話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是如果推普要以消滅方言為代價的話,我覺得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用普通話朗誦唐詩宋詞,遠不如用其他方言朗讀能體現其原有的韻律和意境。同樣我們很難想象,隻有京劇(其實京劇前身也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的徽班),沒有昆曲、評彈,更沒有《梁祝》、《二泉映月》、《步步高》,中國的文化會是什麽樣?


普通話要推廣,普通話同時也應該借鑒吳語加以改革。


首先,吳語是漢語中無以比擬的語音工具。河南籍的唐玄奘卻選用吳音譯注佛經,因為隻有吳音才能譯音準確。吳語有最完善的語音體係,且音素都較實用,上海話音素幾乎每個都在常見外語中得到使用。普通話和現代北方話缺少短音、音素少、無濁音,所以根本不能為外來詞注音,譯音也不準確。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來自吳語地區的人的外語發音是華人中相對準確的,“沙發”、“VCD”這些詞用吳語發音基本和英語一致。不少北方朋友說英語時,常發不好短音和濁音,把“v”讀成了“w”。


其次,吳語是學習漢語文學的工具。大量古詩詞用普通話讀不出韻腳、韻律,影響賞析。曆史上中國北方長期淪為異族統治。北方遊牧民族學習漢語時丟掉了入聲,因為濁音音低,傳不遠,而入聲音短,托不長,不能在草原上遠距離對話,所以這些因素就被“遺忘”了。所以,由於普通話無法表示“fong”,“vong”等音節,“東、冬”韻的“風、鳳”等就變成了“eng”韻;另外,普通話中不少所謂的“形聲字”其實是半字先生讀法,據說這可能和早期北方少數民族漢語水平不高有關。章太炎先生曾戲稱今日北方話為“金元虜語”,即滿蒙人的異族語言。


因此,普通話必須恢複入聲(即類似於音樂中的半音節),使漢語做到古語所說的抑揚頓挫,讓現代人能夠 吟詩唱曲。其實,唐宋詩詞用吳語朗誦起來就圓潤優美,即便是過去上海流行的童謠,讀來也是那麽琅琅上口,溫馨舒適:


1 小三子, 拉車子, 一拉拉到陸家嘴。 拾著一包香瓜子, 炒炒一鍋子, 吃吃一肚子, 拆拆一褲子, 到黃浦江邊解褲子, 畀了紅頭阿三看見仔,拖到巡捕行裏罰角子。


2 山裏有隻廟, 廟裏有隻缸, 缸裏有隻碗, 碗裏有隻蛋, 蛋裏有個小和尚, 嗯呀嗯呀要吃綠豆湯。  


3 )山啷有隻老虎, 老虎要吃人, 拿伊關垃籠子裏。 籠子壞脫, 老虎逃脫, 逃到南京,逃到北京, 買包糖精, 擺垃水裏浸一浸, 密西密西拉胡琴。  


4 啷啷啷,騎馬到鬆江, 搖搖搖,搖到外婆橋, 外婆叫我好寶寶。 月亮亮,家家小囡出來白相相……  


5 本來要打千千萬萬記,現在辰光來不及,馬馬虎虎打十記,一、二、三、四……  


6 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蒲桃四斤殼。張家老伯伯垃拉坐,,問儂討隻小花狗。  


7 一歇哭,一歇笑,兩隻眼睛開大炮。一開開到城隍廟,城隍老爺哈哈笑。  


8) 賴學精,白相精,書包摜垃屋頭頂,看見先生難為情!  


9 湯司令到, 機關槍掃, 熱水瓶爆, 癩蛤巴跳。  


10)我的一個臭屁, 震動了大地。 大地的人民, 拿起了武器, 趕走了美帝。  


11 同誌們──捉牢伊——, 投機倒把販賣洋山芋。  


12)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臘子開會了……”


百年童謠之最的《搖啊搖》,誕生與江浙鄉鎮中,流行與上海弄堂裏,它有三個不同版本:  


第一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 糖一包,果一包,外婆買條魚來燒。 頭不熟,尾巴焦,盛在碗裏吱吱叫,吃了肚裏豁虎跳。 跳啊跳,一跳跳到賣魚橋,寶寶樂得哈哈笑。  


第二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 請吃糖,請吃糕,糖啊糕啊莫吃飽。 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  


第三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 我叫外婆洋泡泡,外婆罵我小赤佬!


現在的上海小赤佬啊,你們還能體會這樣的文化嗎?你們是否還能把上海話這艘破船繼續搖下去呢?


 


 [] 以上文字供有興趣探討改良普通話的朋友參考,請切勿和地域歧視聯係起來,謝謝各位。

所有跟帖: 

現在的小赤老大概根本就不懂這種童謠嘍。 -曉雨1- 給 曉雨1 發送悄悄話 曉雨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7:18:08

與大聖同憂。我覺得對方言最大最直接的威脅是 -漁樵耕讀- 給 漁樵耕讀 發送悄悄話 漁樵耕讀 的博客首頁 (137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7:19:49

忽然想起一句:加喜多蘿卜,夾出一塊肉。:) -一軒- 給 一軒 發送悄悄話 一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7:58:44

頂大實話!“中國70%的人講著某種形式的北方話” 易懂便於普及。 -龍坡居士- 給 龍坡居士 發送悄悄話 龍坡居士 的博客首頁 (118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8:01:07

地球上說漢語人最多,怎麽地球“普通話”不是漢語泥? -悟空孫- 給 悟空孫 發送悄悄話 悟空孫 的博客首頁 (249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8:44:13

完全同意! -龍坡居士- 給 龍坡居士 發送悄悄話 龍坡居士 的博客首頁 (169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9:38:46

第6條漏一句“吃儂肉,回儂殼”。吃,肉用滬話念。這音我拚不出 -心無- 給 心無 發送悄悄話 心無 的博客首頁 (35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8:08:18

回複:說說普通話和(吳語)方言 -簾青- 給 簾青 發送悄悄話 簾青 的博客首頁 (159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22:55:53

就按你講的,從南宋算起.南宋後,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近600年. -史迷- 給 史迷 發送悄悄話 史迷 的博客首頁 (180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8:51:41

這是你的想象,據考證 -悟空孫- 給 悟空孫 發送悄悄話 悟空孫 的博客首頁 (502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9:06:20

我一點都不驚訝,正說明"官方語音"的形成過程是漸進的,從南到北的. -史迷- 給 史迷 發送悄悄話 史迷 的博客首頁 (319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9:40: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