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毛的最後的舞者》這幾個月被炒得很熱。美國之音中文網站一直放在主頁上做介紹。雖然很多國內視頻網站上都能找到,但報道上無一不說:因題材敏感,中國觀眾可能無緣欣賞該片。
有人介紹這個影片時我大略看了一下。故事基本真實,好惡憎憤情感強烈,舞蹈也是美輪美奐。雖然李存信將他自己的故事命名為《毛最後的舞者》純粹為了抄作,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但作為影片無疑還是很成功的。
但看了,我總感覺有點“硌”。現在又看一遍,明白了是缺乏精神美感上的共鳴。
李作為一個努力發展的藝術家,追求幸福的個人,勇敢的反抗者在關鍵時刻都做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也無疑是成功了。但這些選擇在美中藝術交流的試水,學校派遣學習的使命,以及為之犧牲的伊麗莎白(麗茲)的閃電結婚離婚的關係都是采用“背叛”合作的策略。
李存信對自己的訴求十分自信坦然,認為自己是天真無辜的。大家也因為大使館官員的蠻橫和愚昧,對專製的痛恨而同情他。但無論什麽詞語情節都無法掩飾這是“背信”的事實。他對基於誠信合作關係的背離給剛剛開始的文化交流投下陰影,影響了學校派出的計劃,阻擋了其他同學的機會,陷恩主休斯敦芭蕾舞團於尷尬的景地。最令人不忍的是與無辜麗茲的關係。依她純潔保守一直還是Virgin的個性,應當會從容地交往,水到渠成地走向婚姻。但為了他的居留,她匆匆地結婚,又很快無奈的分手。李存信在解釋自己名字“存信”的含義時,似有所感,丟棄了“心存誠信”的真意,忽悠成“Innocent heart“。我是從漢語詞義和影片故事中都看不出是這樣的內容。
人們可能說這都是當時的中國政治造成的。他也說:“如果當時像現在這麽開放,我一定不會留在美國。” 可是他是在那個環境長大的,不會是Innocent,不會不知道這事對所有相關人的影響,不會不明白這是對所有信賴的叛離。但他還是做了,為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自由和短暫的愛情。
赤裸裸對誠信的背叛,讓人對他的遭遇可能同情,卻難以讚美。人們可以欣賞他過去的成功,卻不能將他視為可以信賴的朋友,生意上的夥伴。因為不知道什麽時候,這“Innocent heart”再來一次無奈的背叛。
很多人喝彩,因為它在美國政治上正確,就像我們過去將政治視為第一,而道德倫理便可忽略不計一樣。如果是這樣,我們還是生活在文革中,中華的傳統已經完全被丟失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影片對西方人並不缺乏精神美感上的共鳴。片中另一主角是休斯敦芭蕾舞團的藝術指導本·斯蒂文森。他不僅熱誠而且充滿包括誠信在內的各種道德美感。麗茲也是一位讓人崇敬的姑娘,盡管純潔保守但不天真,卻甘心配合李存信的需求和前途。作為失敗者始終保持自尊和人格。李存信雖然優秀,為了自己無所不用其極,但畢竟是中國人,他們的品格一如眾所周知。是需要西方人來欣賞,提防,憐憫,感化的。所以它得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