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按]:
近日接到龍老大的雞毛信,說最近不少常青朋友喜歡上了詩詞,問偶是否願意把以前在常青屯貼過的這篇個人學習體會再貼一遍。想起初學時,若不是網上老師伸出援手,俺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呢! 因此在這裏貼出這篇並不成熟的學習體會,希望對那些有興趣攀援詩山,但又跟俺當初一樣對格律詩詞沒太多概念的朋友能有些幫助。正好今年早些時候在國內一個論壇又修改了一遍,現在又是個機會邊改邊貼~~~也希望龍頭和已經熟知格律的詩友們(俺看見飄人和安靜了:)幫俺把把關!
=====================================================
寫在前麵
我喜歡古典詩詞,應該是從初中讀《紅樓夢》開始的吧。不過對格律的認識,多年來也就一直停留在香菱學詩的那段文字罷了。生長在一個山野小城,而且是在那個‘讀書無用’的瘋狂年代。偷偷讀《紅樓夢》已經很有些膽顫心驚的了,怎麽敢到處去問誰懂這些平仄格律?那幾本《紅樓夢》還是同大院的一個男孩子偷了父母的書櫃鑰匙,一本一本的悄悄拿出來,跟我換一隻乒乓球拍的使用權~~~我倒是願意用叔叔剛送我的新拍子跟他永遠交換,但他卻不敢:))
因此,當時就算是很想知道到底什麽是‘平’,什麽是‘仄 ’,卻想都沒想過要學格律。偶爾無事強說愁,也就悄悄在本子裏塗抹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罷了。好容易趕末班車上了大學,因為想要讀的東西實在太多~~~赫,有點像孫猴子進了王母娘娘的宴會廳,麵對滿屋子的美食,隻好這個咬兩口,那個啃幾下~~~詩詞不過是零碎讀之,偶爾興起謅幾句,也沒動過學平仄的念頭。
2004年春初上網絡,本來是在城裏學廚的。某日在論壇導讀被‘紅樓聯詩’的標題所吸引,進了新開不久的詩詞壇,一下觸動舊夢~~~正好當時上班不忙,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要打發(赫,記得當時俺對演藝圈的八卦新聞和NBA的球員交易那是如數家珍)。於是下了個決心,要從頭開始,學習古典詩詞!
初時悄悄在壇子裏尋了一些入門文章補課,又跟著人家玩了一次‘詩鍾’。然後就硬套《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學寫絕句。記得被那些‘平平仄仄’弄得是顧此而失彼,可謂苦不堪言。幸而後來得遇明師,看俺誠意可嘉卻不得其法。便悉心啟蒙,傾囊教授~~~兩月後俺便不再視平仄為攔路高山了。
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歡古詩詞的人。我覺得它不過就像古典園林那座一進門就擋在眼前的假山,看著巍峨嶙峋的,其實沒多高,抬腳走幾步,一下就過去了。假山後麵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覺得心生敬畏。已經翻過‘假山’,初嚐‘美景’滋味的我,有時就不免為那些看到假山就止步回頭的人覺得遺憾~~~
因此,雖然自己仍在初級階段,也想為喜歡古典詩詞,卻又為‘平仄’困擾的朋友分憂。今試將老師教過的方法和個人實踐中的一些膚淺體會寫出來,如果能對有興趣學習古典詩詞的朋友有點入門的啟發或能鼓舞一下信心,就算是我取之網友,回饋網絡的一點心意罷。尤其是年輕的詩友,請相信一個正走向夕陽的老學生這句話:對聰明的你們,‘平仄’根本不是 ‘關’。
先說明一下,這篇文字主要羅嗦一下我本人初學格律詩的時候,是怎麽‘對付’平仄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可不是論文噢!因為假想中的讀者是跟當初的我一樣,對詩詞光是喜歡,卻連最基本的定義都不知道。所以這篇小文是用‘加法’寫出來的。簡單的說,就是試圖用重複的手段,‘強迫’讀者在短時間的閱讀中搞清楚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並掌握格律詩的平仄結構。由於本人埋頭寫作業的時候比較多,讀理論文章的時候少,說錯或不妥的地方也請行家們指出,我好改正。不過因為用的是‘加法’,所以巨羅嗦,得有點耐心哦:)
關於格律詩的定義和規則,我準備從不同老師的網絡講稿中,整理出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你可以等過了這個‘格律關’之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回頭對這些概念做深層次的學習。其它還有拗救原則,孤平以及起承轉合等章法問題等等等等~~~網上這方麵的文章很多,大家可以根據需要自己查找。
最後還想聲明一點:如果你對格律不以為然,認為不該以律害意,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寫,那麽就不必浪費時間往下讀了。畢竟按我一個老師的定義:詩是美麗的語言。如果你的詩作~~~不管它是什麽形式~~~都能給人予美的感受,那就是讀者心目中的好詩了。山菊一般不參與這類爭論。規矩多是前人定的,守不守,守多少~~~則完完全全可以由我們自己決定。格律上我個人比較認同老師們的做法:對人從寬;對己從嚴。
廢話說了不少,該說點正經的了~~~有願望闖關的你,準備好了嗎:)
。
我們說‘古詩’,應該是相對於‘新詩’來說的。有的朋友喜歡研究各種名稱的嚴格定義,網上這方麵的討論甚至爭論都很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這裏我隻提一下古詩的簡單分類。
古詩可以簡單分成兩種:
1、古風。
2、近體詩(格律詩)。
古風種類很多,如《詩經》、《楚辭》、漢魏樂府、歌行、雜言等都可以劃分在裏麵。這些詩看上去好像不太講究句式、韻腳等等,其實裏麵學問大了。古風我還沒有開始學習,這裏隻說說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格律詩,它每一句的字數都一樣而且比較講究句式、韻腳等。格律詩正式產生於唐代~~~在唐朝前幾乎都是非格律詩,到了南朝齊永明末期,沈約等發現了漢語四聲規律,為格律詩的成型打下了基礎。進入唐代後,格律詩逐漸成型並一直流傳到今天。
格律詩的詩體:
格律詩一般分五言、七言兩大類,(六言詩非常少,故不列為主流。)每類又分絕句、律詩、排律等體裁。這裏隻簡單介紹絕句和律詩。
1、絕句:
絕句的體裁: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五絕是五言四句,七絕是七言四句。
絕句的要求(最基本的):
1)。偶句(第二句、第四句)押平聲韻。
2)。第三句最後一個字用仄聲字。
1)。第一句可壓韻,也可以不壓韻。
例:
五絕: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
七絕: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2、律詩:
律詩的體裁:也是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種,簡稱五律和七律。
律詩的要求:
(1)。五言七言都各為八句。
(2)。偶句(第2、4、6、8句)押平聲韻,奇句(第1、3、5、7句)的最後一個字用仄聲字。
(3)。第一句也跟絕句一樣押不韻都可以。
(4)。還有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別要對仗。
例:
五律: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
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
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
讀罷淚沾襟。
七律: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裏白沙堤。
另外提一下關於第一句押不押韻的問題:一般以五言(五絕,五律都一樣)不押韻,七言(七絕、七律)的押韻為‘正格’~~~ 也就是比較常見(請再讀上麵例詩的第一句)。如果反過來,你的五言第一句押韻,七言第一句不押韻也不算錯。這是不需要死守的例子之一。還有就是押平聲韻居多,押仄韻也可以~~~相應的一,三,五句的平仄要倒過來,這就不專門講了。
絕句和律詩除了這幾條要求之外,真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個字的平仄排列都是有講究的~~~學習平仄的排列規則正是這篇小文的主要目的。因為我們還沒有開始介紹‘平仄’的定義,所以關於‘絕句/律詩’的定義,咱們先記住這幾條就可以了。
搞清楚概念問題是典型的‘磨刀不誤砍柴工’,請放慢腳步,慢慢消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