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想發個上下兩段。整理照片時,發現在魁北克城照得較多,而我也很喜歡這個充滿法國情調的小城。說真話,我感覺它是我所去過的加拿大城市中,最美麗的一個。所以,改變了想法,就將魁北克城單獨做一帖,供大家欣賞。
魁北克城是北美最早被歐洲人發現並占領的地區之一。早在1535年,Jacques Cartier 就在這裏建立起要塞。1608年,被成為“魁北克之父”的Samuel de Champlain,在魁北克城正式成立了“新法蘭西”,成為法國的海外領地。Samuel Champlain是魁北克家喻戶曉的人物,小城裏到處可見他的畫像和雕塑。150年後,經過七年戰爭,英國取代了法國在魁北克的統治,使魁北克成為了英屬加拿大的一部分。盡管英國人統治了以後的歲月,但150年的法國占領,給魁北克留下了濃厚的法國遺產。至今,法國文化到處可見;法語依舊是官方語言(感謝加拿大的雙語製度),也是大眾日常通用的語言。
從渥太華到魁北克,單程400多公裏,用一天的時間來回,時間很緊。隻好早上5點就把大家叫起來出發。對於年過80的兩位老人,真有點於心不忍。可他們卻興致高昂,說無非是累了就在車上睡一覺。到下午五點回程,在魁北克遊曆了近七個小時。雖然短促,走馬觀花,但也看到了小城的大部,不虛此行了。更有趣的是,正好趕上了在魁北克舉辦的世界自行車拉力賽。站在彎彎的山道上,給運動員們站腳助威,平添了許多樂趣。
下麵是在魁北克的記錄。
這張應放在昨天的帖子裏。是在離千島湖不遠的加拿大舊都京士頓(Kingston)照的.這位是加拿大第一位總理, John Macdonald, 約翰.麥可當勞。我們去的太晚了,他的舊居展覽館已經關閉,隻好在公元前的塑像前照了。京士頓的另一個引人之處,就是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學之一,甚至早過了加拿大立國。
上邊四張是魁北克的小街和民居。很喜歡每家每戶窗前門前的鮮花裝飾,街口的塑像,還有小飯館擺在門前的桌椅涼棚,很像歐洲的城市。
這兩張是魁北克的一景。這原本是一道大白牆。藝術家們畫上了建築和街道,由於立體感超強,人們多以為是周邊建築的另一個側麵和另一條街道的出口。那些出現在畫麵上的人物,都是對魁北克建立和發展有特殊貢獻的名人。我學問淺,不知道誰是誰;隻認識那位魁北克之父:他就站在街口迎接遊客。(看下一張)
對領導要有最起碼的尊重嘛。 這小子剛完成學校的作業----“魁北克創建人Samuel Champlain的故事”,就以為是人家的哥門,和人家套瓷去了。他要照這一張,回來後向老師和同學“Show and Talk”。誰說隻有在學校才是學習?
趕上自行車比賽,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趣事。這些運動員要這樣上山下山十五個來回,真服了他們寥。內弟家的領導說,啊,都是大帥哥!內弟說,我什麽都沒聽見。嘿嘿。
Fairmont 大酒店前的花亭,麵對聖勞倫斯河寬闊的水麵。
Fairmont 大酒店。離得太近,主塔樓沒照上。這是魁北克老城標致性建築,建在河北岸的山丘上,居高臨下。始建於1899年,百年老店了,裏麵極為華貴。最後一張照片有它的遠景。
又是Samuel Champlain,上邊的要塞和古戰場,還有他的另一個塑像。周圍飄揚的是魁北克的省旗和市旗----蘭色是魁北克的驕傲。
魁北克老城遠眺。紅石綠頂的建築,就是Fairmont 大酒店的塔樓。我們所站的地方,是當年的要塞和戰場。英法爭奪魁北克的七年戰爭,就是以英軍攻陷這個要塞而結束的。看著山腳下緩緩東流的聖勞倫斯河水,突然想起了老夫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真是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