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故鄉遊散記 ( 6 )--------“ 悅來茶園”品茗觀賞川劇】 (圖)

來源: 清衣江 2010-07-01 10:30: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3908 bytes)




回國故鄉遊散記 ( 6 )--------“ 悅來茶園品茗觀賞川劇

 

第一場照片為著名川劇演員梅花獎得主沈鐵梅

第二張照片為川劇悅來茶園

我媽知道我喜歡聽川劇和揚琴.春節過後延綿地下了好幾天梅雨,幾天之後天氣好不容易開朗了.三月十七日是星期六也是川劇揚琴比較好賣座的日期也會上演一些好的劇目.看戲的人會來得多一些.

 

演出的戲場是成都市華興街54悅來茶園 (錦江劇場 ,省川劇院 ,劇博物館 ,華興煎蛋麵, 春熙路的對麵 ).一清早我們打的穿過喧囂的春熙路和高樓林立的王府井商城之來到了位於錦江劇場 ,省川劇院 .劇博物館對麵的悅來茶園”,戲場設在悅來茶園裏麵,茶園位於一條背靜破舊的老街上.四川省川劇院順應時代潮流也推出了設有茶園的戲的戲園.這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所發生的一樁新鮮事.這也是成都最首先推出的新式戲園,沿用了清末民初的一家唱戲的茶園的名字也叫悅來茶園”,川劇院,現在大概是采取官合辦的股份有限公司的體製..改製後,不過幾百人吃著大鍋飯的劇團,在目前改製米珠薪金貴的時代,演不成戲便沒有收入,如不在搞些其它的副業對劇團員工的生存的確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這個號稱梨園之家悅來茶園”,最初唱的也是舊的川戲折子戲,文革後,當時舊的川劇折子戲的名目頗又開始流行於一時,如象戲劇梅花獎得主著名的川劇演員沈鐵梅演唱秋江就是一折舊戲,沿用了川劇特有的優美的高腔,為了適應現在年輕聽眾欣賞水平,把詞句改得白話.這也要算是戲劇的的現代化,.本身劇情的內容雖沒有什麽改變,而在形式和唱腔卻有變化.即使是川劇外行也很容易看懂. 改編後川劇秋江】這出戲卻表現出具有一種新的氣象.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我的外姨祖父李德才就已經成了四川揚琴的名家了. 他演唱的揚琴劇目秋江】,成了他的保留節目,後來該劇目又被移植到川劇裏麵.也成了一出很流行的目.那時候他已經成為名家了.當時在成都乃至全省都頗有些名氣.我們小時候心裏都很羨慕他,很喜歡看他演出揚琴.

 

--- 秋江》是從昆曲《玉簪記》中《追別》一出獨立發展而來的。《玉簪記》寫的是南宋年間書生潘必正和女尼陳妙常的戀愛故事。該劇為明萬曆年間高濂所作,後來經改編為各種地方戲,不僅在說白方麵,豐富了許多;在唱詞方麵,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昆曲本更增添了民間藝術的光彩。例如陳姑趕潘》已經發展成為獨出戲的形式,正是這種發展最好的證明。
   
西南代表團在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的秋江》,是《陳姑趕潘》中的一場。故事梗概如下:貞觀(有的叫白雲庵)老尼是潘必正的姑母。潘寄讀觀中,與尼姑妙常戀愛,被姑母發覺,便逼潘赴科。潘未及與妙常告別,便被逼著赴臨安去了。妙常知道後急急趕到江邊,駕船追送。《秋江》正是描寫妙常駕船趕潘的一場,這場戲隻有妙常和一個艄翁出場。艄翁是一個詼諧可喜的老人,見妙常追潘心急,故給了一點阻礙,開了一點玩笑。但好在他的船快,是有把握追得上的。高濂的《玉簪記》關於這一段的描寫非常簡單,說白不過百字---摘自網絡.

 

他的演唱以輕靈唱腔描繪了南宋年間書生潘必正和女尼陳妙常的戀愛故事,純真的戀情,真是令人心醉.平心而論,80年代後川劇的地位在當時確是有些衰敗,當時是中國的社會由於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社會正處在一種過渡時期正處在流行歌曲也開始慢慢地流行起來了的時代,誕生於西方和港澳台地區的流行歌曲,趁國內改革開放之際,衝破了禁錮已久的國門,負載著一種新的時代使命,標榜著一種自由的新潮而與舊的傳統歌曲戲曲作戰,在它於內地風行一時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戲曲和傳統的歌曲都好象秋風中的落葉,完全失掉它們舊時的光彩.不要說二,三十年前出生的青少年------就是四,,六十年代出生的中老年人,可以說沒有多少受過傳統戲曲的思想,藝術或文字,文化的洗禮和熏陶的.傳統戲劇應當是曆史和前人留給我們的文化,其功績遠不是現在的流行歌曲可比的.

 

我母親是懂戲劇的,但她並沒有學過戲劇.她隻是憑自己從小在外姨祖父家耳濡目染,集收了不少的戲劇知識.每逢外姨祖父在劇場或茶館開唱時,他總是帶著她去劇場,跟隨他去觀賞他的演出的.聽說我母親在小的時候就是在我外姨祖父家度過的.她是在戲劇之家陶養出來的,不消說是懂戲劇藝術的.但她的戲劇修養,與其說是靠她的戲劇世家的熏陶,寧可說靠她的靈秀之氣.我母親也是非常奢好戲劇的,她從小在我外姨祖父家長大.她聽他講起戲劇,特別是揚琴,川劇的藝術,那真是聽得精精有味了.開始是聽的是揚琴,川劇樂唱,所有這些唱腔都是很講究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由昆腔、高腔、胡琴、彈戲、燈戲五種不同聲腔組成的,這在中國劇種中都是十分罕見的

 

  昆腔的唱腔基本上保持原蘇昆的特點:腔調曲折婉轉,節奏較緩慢,特別講究發音吐字的準確性。伴奏樂器以笛為主,打擊樂中必須加上蘇鑼、蘇鈸。唱腔的曲牌尚存一百多支,如[絳唇][香柳娘]等,絕大多數與高腔曲牌名稱相同,但曲調不同。曲牌運用時,以多支組合的套曲為主,川劇呼之成堂曲牌

 

聽有名的揚琴,川劇藝術表演家的唱腔的聲音就可以聽得出那名家水平的高下.要一氣嗬成,聲音要玲瓏清冽,就好象大珠小珠落玉盤.這些藝術,門外的人隻憑直覺是不能夠領會其真髓的,也不能夠形容盡致的.這就是川劇,揚琴的藝術.他們是要講究雕琢,講究聲音的色彩,講究聲韻,講究神味的.這與京劇,唱歌的藝術是完全相通的.

 

我們一行隨母親一道來到了悅來茶園”,大家照例要去品茶,聽唱川劇,揚琴.進去後,我坐在裏麵休息.-------那裏現在是兼營茶店,劇場,旁邊還經營著飯館,客棧,酒店各種生意的地方.這種茶園的櫃台上,照例寫著各種不同級別香茶的售價”,旁邊掛著的木板上寫著川劇,揚琴演出的劇目.一個服務員站在服務櫃台裏麵,無精打采地在戲票上蓋數目字,桌上放著一疊疊的茶碗,呈現著一種黝黃的茶銅色我坐在店門口的一張方桌上,泡了一碗帶有看戲錢的雅安名山蒙頂山綠茶,食欲不振,飯是一點也不想用的.淡淡的冬陽很懶散地照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即使是白天,店內電燈也燈火通明,一切都好象帶著一種劇場的顏色.

 

茶園裏的戲台子上有演員在開始排戲,急於要在出場之前,表演得更出色點.布景的道具也簡單,整台裝飾好象就是一個臨時的演出場地,有三尺來往高的木頭搭的台子作為戲台,有木梯式的台階上下.陸陸續續有不少人進茶園來看戲.不一回兒川劇秋江就開演了.演劇中主角是一位女伶.真是會演戲,演得多麽自然,扮像美妙將劇中的主角 女尼陳妙常刻畫的為妙為俏.我母親和我都在不斷地讚賞著.聽坐在旁邊的一位觀眾說她演的幾個折子戲都很好,【托國入吳】,【斷橋】和這【秋江】.”

 

戲中有一段高音的插曲,她唱得很亮,不破,沒有雜音,聽起來很有韻味.我媽情不自禁地說:”在新的一代川劇演員中她是很會唱戲的,但與老一輩的川劇名家,川劇四大名旦倩雲、,競華,陳書舫相比差距就大了.她們 精湛演技,演技更加爐火與她們長期藝術的積累而形成有關的.當時的大師們追求藝術的水準是很高的,遠非現在的藝人所能比.我總覺得現在藝人心太浮躁,一切向錢看,追求的是短平快撈錢,所表現出來的演藝就是那種拙劣的浮躁的東西,怎麽能讓人能感受到真正的藝術的享受呢?有的還真的成了愚昧的偶像崇拜了.

 

觀眾多,茶園座場不很寬,紙煙四起,空氣很昏沉,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迷離迷忽的,在公共場所肆無忌憚地吸煙是沒有公德的,很影響公眾的身心健康,這是很不規範化的社會生活方式,這種情況在國外是很少見的.空氣越來越混濁,像籠罩在一層霧氣中.看到最後一幕時候,我的頭便有點昏了.這恐怕就是吸太多煙氣所致.過了一個小時的光景,戲演完了.我們隨著人流步出了戲園.我母親也說她頭也有點昏.步上了街頭.被初春的微風吹拂著,頭腦也清爽了.我緊緊地攙扶著母親的左臂,穿過街心,正好走到商業場門口,門外停了好幾部出租車,步行到一輛出租車前,隔著門上的玻璃窗,叫喚駕駛員,他示意我們上車,我們拉開車門坐了進去,車子啟動,招搖過市向回家的路上駛去. 川劇【秋江】的情節連同女伶俊俏的麵容還在腦海中留連,揮之不去.

 

2010年六月30日完稿於多倫多寓所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回國故鄉遊散記 ( 6 )--------“ 悅來茶園”品茗觀賞川劇】 (圖)
  • 【回國故鄉遊散記( 5 )----成都離退休老人盛行舉辦公園廣場音樂會】 (圖)
  • 英譯歌曲【天堂裏的阿媽】
  • 英譯歌曲【卓瑪】
  • 從視線中消失的黑洞 (圖)
  •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 -五味七色- 給 五味七色 發送悄悄話 五味七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2/2010 postreply 07:23: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