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串聯之旅 ( 8 ) (結束篇------漂泊歸來 )
晚間11時乘上廣州至重慶的列車出發.沿粵桂黔渝鐵路,經湖南,廣西,貴州到重慶回成都.這次火車也是一次長途之旅,自然車內還是人潮凶湧.車開行不久,天就開始下著微雨,我帶著一條在廣州花了近15元買的由化纖,棉混紡的墨綠色的毯子,帶回家,我母親見到後,一直責怪我為什麽買這麽貴的東西帶回來(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錢了,一般的工人月收入才30—40元就要養一大家人了,我卻花費這麽一大筆錢買一條不太實用而又價格昻的化纖棉混紡毯,現在想起來,我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我從包裏取出毛毯準備在火車上夜間蓋用禦寒.蓋了沒有多久,發現毯子上已爬滿了虱子.我一見神色驟變,很感緊張,生怕被鄰座的人士看見,又急急忙忙把毯子折疊好,放回包裏.現在回想起來,大串聯的生活是緊張,艱苦而又快樂的.長時間沒有換洗衣服,沒有充分的衛生條件,大多數接待站,沒有幹淨完整的被褥,有的甚至沒有床墊,在北京就是墊著稻草就睡在水泥的地麵上. 滿身都是傳染到的虱子,當然感到很困苦,全身奇癢無比.一身可觀的虱子,任憑你`怎樣洗都洗不幹淨,想到當時那些情形真是令人萬分感慨,但也隱隱地感覺著悵惘.
車窗外是一片墨黑,窗外急閃過的嶺南大地鴉雀無聲,東江在混茫中吐著冷氣.---這就是回鄉之路最初留給我的印象.感觸是有點茫然的.-----在這大串聯途中不知不覺地呆了一多月,一個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第一次趁文化大革命興起的浪潮,遠離故土巴蜀之地,走向全國.看見了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這個世界實在是絢麗多彩,新奇,然而卻又樸實無華,是一種極有內涵的美.這趟列車是預定全程要運行近三天兩夜,才能到達重慶,但沿途的情形已經很模糊了.列車開出廣州不久,就在一個車站停下來,列車上水,換機頭,等待讓下行普通客車和貨車通過,一直等到了清早三點鍾,列車才開始啟行.天還是漆黑,在遠遠的地平線上已經隱隱可以看到一線黎明的曙光了.列車運駛行得平穩,速度不是很快.隨著列車安穩地行駛,我也進入安穩的夢鄉.早晨醒來時,天已大亮,列車已進入了廣西地界.
時節是季冬,嶺南天氣還是天高氣爽,而又風和日麗.車窗外的風景都曆曆如畫,途中經過了一些山嶺,沿著一條清澈的河流行駛,河流的名字是西江,隻記得是一條河麵寬闊的河流,從廣西向廣東流,匯入珠江三角洲,再經虎門匯入南海.可能就是發源於雲南的華南地區最長的河流西江,為中國第三大河流,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航運量居中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江。源於雲南,流經廣西,在廣東佛山三水與東江、北江交匯。其幹流在江門、中山注入南海.中途火車又停車幾次,車行途中沿途所見也多是一些險峻的山嶽地帶,那些山嶺的形象和色彩都儼如石筍狀,峭削嶙峋,不生草木.溫暖的乳白色有些令人稱奇. 石筍狀的山下也還有些蜿蜒的河道,想來那些山骨恐怕都是石灰崖,融於冰雪中,積久崩塌,故形成了那樣的地貌.這就是廣西喀斯特地貌特征了.
次日上午10時頃列車抵達柳州火車站.看不出什麽桂林山水式的美景.與桂林的景色相比,便完全是兩樣了.此刻我聯想起了我1992年秋天出差的桂林之行,所見到的令我驚歎的桂林美景.世人很愛誇耀桂林的那兩句話我是記得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桂林和陽朔的山水的確很奇特.隻見一座座的山峰各不相連,拔地而起.而千萬個峰頂呈奇狀,或如亂迭各怪異狀,或如螺,菌,或如矛頭插天,象鼻馬鞍,人頭,獅頭,無形不有,實在是引人入勝.從車窗外望去,見漓江水很清澈,水流很緩,平穩地在兩岸的山峰中迂回.有點微雨,更增加了情調.空氣是淒冷冷的,遠峰每半隱藏在煙靄之中.時有水鳥成群而遊.整個情景好像是處在夢中.
列車在柳州停時不久,列車出發了,似乎是向著西北方在走,因路況較差,速度不是太快,陸上的風景便沒有桂林陽朔山水那樣的風趣了.第二天上午到了河池,平地突兀在幻境中的桂北風景優美也幾乎把我驚了一下.列車駛入了廣西的十萬大山. 黔桂鐵路自廣西柳市至貴州貴陽市,途經麻尾、獨山、都勻、貴定、龍裏、廣西的南丹、河池、宜州。全程606.7公裏。【 因抗日戰爭需要,於1939年7月開始修建。因築路官僚貪汙腐化,克扣糧餉,工頭肆意欺壓民夫,加上匪患頻繁,致使工程時停時續,1940年年末,柳州-河池金城江段161公裏建成。至1944年日軍攻進廣西、時局日趨緊張、全線不得不停工時,僅修好柳州至都勻清泰坡461公裏,勉強通車運營。而這段鐵路,也由於日軍在1944年的入侵而損毀嚴重。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政府對該線進行修複,至1949年修複了柳州至金城江段。1950年10月,拆除黔桂鐵路金城江至清泰坡300公裏的廢棄鋼軌用於湘桂鐵路柳州至南寧段的建設,於1951年1月拆完。1955年,開始對黔桂鐵路金城江至都勻段進行修複,同時動工修建都勻至貴陽段。1958年底,都勻至貴陽間完麵鋪軌任務,1959年1月7日,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至貴州省貴陽市的黔桂鐵路606.7公裏全線通車。---摘自網絡】
|
這段鐵路基本是登山,這是貫通黔桂山區的一條鐵路,山脈都顯得非常的寂寞.列車行駛到宜州車站便停了下來.不久再繼續朝前行駛,線路傍山貼嶺,升降急劇,曲折展轉,迭為起伏。全線以坡度大、曲線半徑小,車行速度慢,列車行駛到河池車站便又停了下來.河池火車站是一座破舊不堪的小站,但還好,周圍倒是有些林木環繞.而是周圍太寂寞的山景沒有什麽吸引人的地方.我拿出了預備的一些幹糧,在途中車站站台上買的食品拿出來做中飯.肚感甚餓,那倒是再好也沒有的食品了.我全吃光了,感到很高興.列車在河池車站換機頭,加水,添燃料.俄傾,繼續朝前行駛.在桂北的叢山峻嶺中盤旋,愈接近黔東南愈發生著好象回到了故鄉的感覺.
列車從河池車站發車.河池地區在桂東北的十萬大山叢中,地屬雲貴高原.這兒應該是解放前與解放初期桂係的土匪橫行霸道的地方,但從車窗外所見全是一片荒涼的山區地帶.山坡上有農田,是勤勞的桂北農民祖祖輩輩開墾的,農田旁有青草,有樹木,樹木應當是大躍進大煉鋼鐵時代之後栽植的.那些樹木都還長得比較茂密.足見在未栽植樹林之前,因上個世紀50年代末,全民大煉鋼鐵,遍山伐樹木,可能完全是不毛之地了.清早,還不見太陽出來的時候,也覺得有些寒意,列車已經行駛在雲貴高原上了,車箱內溫度下降,我蓋上了花高價在廣州買的已爬有虱子的毛毯,感覺很暖和.為了遮醜,怕露出虱子,不多一會兒,我又將毛毯折疊放回包裏.
有時從車窗向外望去風景樹很茂盛,樹葉寬大,很有點桂北山區特有的風貌.列車爬山越嶺,鑽洞,乘600多公裏,途經廣西的南丹、河池、宜州 ,貴州獨山、都勻、貴定、龍裏 麻尾達到貴陽火車站,車站卻很淩亂猥雜,天上飄著雨雪,列車在站台上停了很長的時間.雖然已是深夜,但站台兩旁時有乘客往還,有不少串聯學生模樣的人在站台上露天過夜.列車停下不久,有一位學生走到車窗前問我,他想打聽我們這趟臨時客車是從什麽地方開過來的,我告訴他前天晚上從廣州火車站發車的.聽說列車還要行駛一夜,明天早晨才能到達重慶火車站.雖然彼此本不認識,但在大串聯途中相逢,也算是一位朋友.這位同學是重慶某中學學生,據說明日將前往廣州,再經由長沙到北京,一路串聯下來,大概也要一,二十天可望到達北京.我告訴他,我因在廣州聽見一些接待站的負責人講,算多少知道了一些串聯的情形.聽說中央馬上就要下文件停止全國大,中學生,免費乘火車大串聯了.趁現今中央尚無下文件之前,要抓緊行程.聽到我的話後,他好像感覺著焦躁,顯示著急於踏上行程的意思.我們互致問候告別.
約一小時後列車動身,在蒼茫的夜色中沿川黔線駛向重慶,,次日清早到了重慶菜園壩火車站.火車站在城區兩路口山腳下,麵對長江.背靠兩路口陡峭的山壁.車站不很寬大,鋪設鐵軌不多,站台不多,好像就隻有五,六個站台.但車站建築都很舊,建築物上有些油漆已斑駁了.站內不斷有列車進出.刮風,隻見霧蒙蒙.天氣很冷,這就是重慶---我的第二故鄉,離別四年後給我的第一印象.車站上來去匆匆的大都好象是串聯學生.人數很多.我提著一小包站在站台上有點茫然,此時腦子裏的回憶就象突然開了閘而奔湧出來的洪水,洶湧澎湃了起來.六年的在重慶度過的童年,少年當中,自己所曾生活中的差不多每一個重要的場麵都交錯地迅速地轉換著,想起了六一兒童節,小學老師帶我們去重慶市區兩路口的枇杷山上過少先隊日,那真是有很幸福的感覺.高聳在山頭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築,擁帶雙江,俯瞰全城.少先隊員們手持一麵紅旗迎風招展,方圓附近至少一,兩公裏的半徑內似乎都可以望見.每逢國慶或節假日,山頭遊客雲集,到處呈現出一派歡樂的氣氛.
四年前,因我父母親調動工作,我們一家匆匆地離別重慶前往成都.我曾經在夢中多次回到過重慶,但這次多謝大串聯路過,才算真正回到重慶.步出車站,朝上仰望,眼前一望的陰沉,大自然正處在一片濃霧中.朝高處望去見菜園壩火車站至兩路口的纜車正沿著陡峭的山坡急促的爬行,景況甚是壯觀.有時纜車會在中途停下來,真讓人捏一把汗.我已陶醉於留在我童年記憶中的自然景觀裏麵.但我站在晨霧彌漫的兩路口火車站廣場上,心境無疑是寂寞的,但也是徬徨的.在大串聯中走遍了祖國半壁大好河山,攜帶著對旅途的眷戀,風塵仆仆回到自己的故土,這是值得留念的,就跟春天來的侯鳥一樣終歸要回到自己的家園去..要回到父母親的身邊.
憑靠著車站廣場的欄杆,,我抬頭望著煙霧彌漫的這座山城,起初很想進城,再重返童年,少年時代留下記憶的地方,在心裏略略醞釀了一下,結果作了罷.還是決定重返火車站.乘火車去九龍坡,去尋訪我童年與少年已流逝了的歲月.我又走進人聲嘈雜的車站,尋找去成都方向的客車乘車去九龍坡火車站.終於擠上了一趟去成都的慢車,找到一個座位我感覺著應該很滿意.我擬在前方第一個車站九龍坡火車站下車.客車啟動了,向成都方向駛去自從1962年二月離開重慶以後,轉瞬已就四年了,仿佛好象發生在昨天.車在九龍坡火車站停下後,我下車,走出車站,重慶是一座山城,路總是崎嶇曲折的.步行山路是我從小在重慶就習慣了的,操之有素的.從九龍坡火車站出來,就開始爬坡,走崎嶇曲折的路,一點也不覺得苦,反而很快活.走到黃桷坪,地勢就變得平坦了.
一見到這熟悉的環境,又找到了回家的感覺.這裏的一草一木和我童年的記憶很相仿佛.尤其是那一片我父輩們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艱苦創業時代創建的電技校.我回到了這兒,也就仿佛重溫了我父輩們當年在這片荒野上艱苦創業的情景.重溫了他們勤奮緊張工作的每個日日夜夜.我曾記得我父親曾對我說49年建國後, 1949年到1952年底為國民經濟恢複時期.1953年國家迎來建國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高潮, 電力工業在大發展,需要急迫地滿足國民經濟恢複發展用電的需求.當時的現狀是建設了很多的大電廠.普遍存在招收的大量工人技術理論水平低,沒有多少文化的狀況.原來的老工人也沒有多少文化和技術理論,有的也快退休了.新招來的工人不能勝任操作日益先進自動化發電設備..1956年中央水利電力部決定在全國首先建三所電業工人技術學校。一所建在沈陽,一所建在重慶。後增建了上海,蘭州,西安電技校。直接由部裏麵主管。重慶校於1956年三月建校,隨即派人赴沈陽電業工人技術學校去實習。電校現處的位置是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旁的一片荒蕪的坡地,政府征地開建。初建建了一幢教學大樓,兩幢學生住宿樓,一幢教職工住宿樓,後增建一幢。開校學生僅僅招收400餘人,教職工100餘人。後學生招收到3000至4000餘人,教職工擴增到400餘人。電技校位於九龍坡區黃桷坪當時算是郊區,現應當算是重慶市城區了。建校半個多世紀,畢業學生已遍布全川各大電廠.有的成了廠領導,有成了生產技術骨幹力量,為電力工業發展,貢獻力量. 離開這裏至今已四年了,我童年的夥伴現在怎麽樣了,也像我一樣,在大串聯中,走向全國,經風雨見世麵嗎?我深深懷念著他們.我沿著一條公路,走到電技校一幢三層職工住宅樓,我停下來.這原來是電技校的第一幢職工住宅樓.我全家就住在二層的一套住宅裏.它建於1955年,是為安置電技校最早創建者而建設的.住宅樓外,爬上一個坡,朝前走,見有我讀過書的初中學校.我朝樓房走去,想拜見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的一位好友,也想拜見他的父母親.在這兒我看見的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家庭,父母親與兒女之間有非常動人的情愛.他家是在一樓,當我走到門口的時候,有四,五個是曾相熟的孩子走來圍著我張望,我便微笑著向他們打招呼.我敲門,她母親開了門,迎接我進屋.他們全家見到我都很高興,四,五個隨我而來的孩子們也歡迎他們進屋來,一下便把家坐滿了.他父親隻是笑.說我模樣還像小時一樣.沒有變.重慶的孩子們非常天真爛漫,他們對於我這個遠途旅行歸來者並不感覺生疏,不用說更沒有絲毫無禮的情態.他們真好象是生在真誠,真情的年代一樣.我朋友也是剛大串聯歸來.談到大串聯的經曆也很興奮.朋友的父親是一位老工人,技術好,身材中等,很結實的一個人.他以滿腔熱情接待著我,非常高興.關懷地訊問我父母親的近況.一麵吩咐著我的好友,一麵又自己動手給我沏了一碗特級的茉莉花茶.想用盡一切方法來使我感到賓至如歸,使我滿意. 他解放前本是川南一發電廠的一名普通工人,從抗戰勝利前就與我父親同在一發電廠.工作.老同誌之間情誼也益深.文革前他擔任校辦實習工廠的支部書記,現在也還是.文革初期他自然沒有受到衝擊.在客廳的牆壁上掛了一些他獲獎的照片,他一,一地指給我看了.有五一國際勞動節獲獎的照片,有大躍進時期電力工業大匯戰時獲獎的照片.我卻是感受到了他是一位用科技為人民服務的工人,一旦科技被掌握在他們手中,科技就會獲得正常的發展,人民要被科學武裝,人民就會發揮出偉大的力量.這就是科學與人民的結合.隻有在那個時代是確實地做到了.這種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精神,我們一定要延續下去,發揚光大,使之能為我們的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希望.其中有一張勞動模範集體合影留念的照片中,有我父親的留影.這些勞模們受著國家和人民這樣的表揚,令人更深切地感覺,那是一個勞模,英雄輩出的時代,而同時是一個榜樣的力量無窮的年代. 不知不覺中,我猛一瞥見.室中餐桌上已經陳出了餐事.大嬸做了很多的菜來款待,菜是很豐盛的.有回鍋肉,紅燒牛肉,紅燒魚,還有甜酒助興.酒是當地產的甜果子酒.我自己大約是已經經曆了三天兩夜長途旅行的煎熬的緣故吧.我自己感覺著食欲不振.實在沒有方法再吃,但經不過大叔和好友的懇切勸侑,結果還是喝了四,五杯甜酒,又吃了些菜.他們還很殷勤的邀請我再多吃一些.我實在吃不下了.為了使他們滿意,我又喝了點酒.我才道謝放下筷子.離席.在席間,我們談了一些往事.我們談到我父親在這裏工作的情形,你父親調工作離開學校才四年多,我們還很懷念他.,他在這裏僅僅工作了六年,最初在樂山五通橋,其次宜賓,最後來到重慶.1956年於此白手起家,親手創建了這所學校.他不僅對於辦學校培養電力技術工人的教育有相當的了解,而且對於電廠發電也有相當的研究.尤其是他喜歡深入基層,與工人群眾打成一片,工作勤勤懇懇,作風清廉正直.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工作環境是困難的.他也是這樣絲毫不放鬆,不避任何艱難困苦,團結廣大群眾,辛勤工作.經常深入山區的小電廠和礦區的自備電廠,忘我工作,給廣大的群眾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對於他的工作作風,在工人群眾中是有很高評價的.這對一個基層的領導幹部的確是難能可貴的.受到群眾廣泛地認可也實屬不易. 大嬸又親手包了一大包糖,要我帶到火車上吃.大家才離別了四年多,之間的友情就這樣的毫無隔閡,實在是感人之事.象在那個時代,還有這樣重情意之事.這實屬幸事了.當晚到成都的火車有晚八點和十點的兩趟,八點的是一趟特快客車.我隻有乘坐十點的這趟了.餐後,甚感疲倦,不知不覺在好友的床上睡著了.醒來已是晚上八點多鍾了.我為了要去趕十點的那趟車,便隻得匆匆告別.他們一家熱情地與我握手告別,祝福我一路平安,並代我向我父母親問好.我也祝福他們全家幸福吉祥.我不斷的說”謝謝”,謝謝”.我們走出了樓房,全家人出來送我.孩子們也出來了,其中的一位摟著我要和我擁抱.我和他擁抱了.差不多每個孩子都擁抱了.好友全家站在台階上送別,鄰居的人有的也在窗口上向著我揮手.九時半趕到車站,列車尚未進站.十時準列車進站.待車停穩後,車門打開.我上了車,車開後,過了江津站我換到一個好座位.稍感舒適一點. 夜間行車,窗外沿途所見均是夜色中晃過的的村莊和農田.於1950年6月15日開建於1953年7月1日通車的成渝鐵路係是單線鐵路.因此車行頗緩,沿途停站,讓車要花費不少時間,平時十多個小時可以到達成都的,現需更多時間了.夜在車上睡眠,頗為安穩.五時頃醒來一次,繼而又睡,再醒已八時,見快速閃動的窗外,冬陽已躍出,奇異而絢麗的陽光,照射進窗內,令人眩目,開心,令人完全地陶醉在歸來的喜慶的歡樂氣氛中.列車聯結處靠車門的走廊上擠滿了, 急不可耐的等待下車的手提行李大串聯凱旋歸來者,人人都麵帶喜色,歸心似箭的心情在胸中暗湧了.車至簡陽車站,作又一次長停車,天雨.站上仍有候車的串聯學生.午後2時頃達到成都火車站,天仍雨. 我隨著人流走出車站.結束自1966年10月底至12月底,參加差不多為時兩個月的震驚世界的大串聯.乘大串聯的學生專用列車離蓉,赴北京參加毛主席的兩次接見,再南下去武漢,杭州,上海,廣州,重慶.最後回到成都.行程上萬裏.我自己的旅途所遇還算好,在各接待站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我曾經親臨天安門廣場受到毛主席兩次接見,乘夜車南下武漢, 杭州,之後再乘車去上海. 最後再南下去廣州,瞻仰武昌辛亥革命首義遺址,參觀了黃鶴樓遺址和武漢長江大橋, ,瞻仰了錢塘江大橋旁蔡永祥烈士墓,又遊覽過西湖,瞻仰了”一大會址”,參觀了國產的萬噸水壓機,瞻仰了”廣州毛主席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登南粵名山白雲山,沿途參觀了好些大學,革命遺址;風景名勝地;把晤過好些全國各地來的串聯學生,教師.大串聯在外足足滯留了差不多六十天.時期雖然並不算長,但所看到的似乎比一生所看到的還要多. 我自己是抱著要敢於經風雨、見世麵,到大風大浪中去鍛煉自己的精神中到全國去串聯的。一個人在一生中很難能有幾次機遇碰見這樣好的機會.我應該是在大串聯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大串聯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時間畢竟太短.出走匆忙,準備也太不夠,尤其是在有些地方有點走馬觀花的感覺.離自己所期望的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我還是想把這些回憶寫下來,作為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曆保留著,留下一份永存的溫馨的記憶吧. |
注:上麵照片為黔桂鐵路 |
英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李劼人長篇小說>節譯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