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串聯之旅 ( 5 ) 【杭州行】 (圖)

來源: 清衣江 2009-11-01 09:19: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59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清衣江 ] 在 2010-03-02 12:25:3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我的大串聯之 ( 5 ) 【杭州行】

 
上圖為烈士蔡永祥相。 [ 資料圖片 ] 和蔡永祥紀念館牆上的宣傳資料基本脫落

 離開武漢又是晚上 , 坐的是一列開往杭州方向去上海的擁擠不堪的串聯學生專用列車 . 列車究竟停靠第幾站台 , 已沒有記憶了 . 這是一輛加開的普通的臨時客車 . 很晚了站台才開始廣播通知去杭州 , 上海方向的串聯學生憑學生證上車 . 自然也是人潮來勢凶猛得很 , 好不容易我們倆人才擠上了這趟車 . 在漆黑的夜色中火車慢慢啟動了 , 我從窗口伸出頭去看見 , 站台上還有不少人揮手向車內人告別 . 列車出站後就加快速度 , 不一會兒燈火輝煌的武昌火車站就被遠遠拋進茫茫夜色中不見了蹤影
.
車內人聲鼎沸 , 夾雜著各種方言 , 有東北話 , 閩南話 , 江浙話 , 四川話 , 湖北 , 湖南話 , 廣東話 . 在一片喧鬧聲中 , 大家都好像都還沉浸在大串聯的喜悅中 . 雖然時局在大動蕩 , 大分化 , 我的心境也隨著大動蕩 , 大分化 . 新的機靈和耐性 , 我實在是很佩服的 . 在文革一開始 , 他經曆的處境應該比我艱難曲折得多 , 因為好歹我父親還是廠領導幹部 , 文革一開始還沒有受到衝擊 . 他就要艱難許多了 . 我們從成都火車站登上列車 , 開始大串聯那一刻起 , 他就是樂觀的 , 總是鼓舞我們 , 安慰我們 . 時而為我們勾畫全國大串聯的路線 , 時而又給我們講解各革命聖地 , 曆史古跡的曆史文化背景 . 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樂趣 . 他說杭州錢塘江旁邊蔡永祥烈士的墓一定要去瞻仰 , 還要陪我去遊西湖 , 虎泡泉 . 我自然很樂意 . 新是生在成都 , 在成都長大 . 我母親是生在成都 , 在成都度過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 抗戰前 , 我外祖父為了生計 , 把我母親全家從成都遷居到長江第一城宜賓 . 我在宜賓出生 , 在宜賓度過我的童年 , 因我父親調工作到重慶 ,1956 年 11 月我們全家從宜賓合江門碼頭乘一膄小客輪順長江東下經瀘州到重慶 , 有我們不少親戚在碼頭上送行 . 我在重慶度過我的部分童年和少年時代 . 後又因我父親從重慶調工作到川北的重鎮江油 ,1962 年春季之後 , 我母親把我和我妹妹的戶口遷入到成都 , 借居親戚家 . 我和我妹妹就留在成都求學 .

 這次能夠大家結伴外出大串聯也許是一生中最難得的一件事 . 新說他臨走之時 , 他父母親問他 :” 什麽時候才能回來 ? 他竟然回答不出 , 眼淚更是有點洶湧了 . 他自己最大的願望 隨著急風暴雨式的文革時代來臨之際 . 能夠到北京 , 自然是他多年的宿願 , 但把孤獨的父母親留在成都 , 他的心是很難受的 . 他很想念父母親了 . 臨走時他父母親接連問他 : 究竟什麽時候回來呢 ? 他竟然久久回答不出 . 多麽思念留在家中的父母親 , 他又多想去撫慰父母親那顆受傷破碎不堪的心 , 他於心實在難忍 , 心裏總有點黯然酸楚 . 為父母親的原故 , 他決計杭州串聯完後就返回成都了 . 他去意甚堅 . 我感到很抱歉 , 沒有新同行 , 實在是美中不足的一件憾事 . 但他返回父母親身邊團聚比與我同行更重要 .. 在十幾天的串聯之旅途中 , 我們所曾經曆過差不多每一個難忘的場麵都不斷地交錯地在我腦海中迅速地轉換著 , 但一想到新同學的即將離去便突然感到心一陣陣隱隱作痛 .. 和朝夕相處的新就要分手了 , 實在是厚情可感 . 而在我心裏暗暗地祝福他能夠平安地返回成都與父母親團聚 .

. 列車走走停停經過了一夜 , 已經足足運行了十幾個鍾頭 , 晨九時過就快要到達杭州 ., 火車經過 杭州 錢塘江大橋時 列車慢慢地停了下來 , 很多人下車 , 我和新也隨大家在錢塘江橋頭下了車 去瞻仰蔡永祥烈士墓和紀念碑 . 參觀時 , 旁邊 安排有解放軍 -- 蔡永祥烈士的守橋戰友在旁為我們講解 .1966 年 10 月 31 日 【 解放軍報 】 刊登 << 一心為公的共產主義戰士 >> 報道 , 祥細地介紹了他的英雄事跡 , 後為各大報廣為轉載 , 深深地感動著全國人民 . 在文革當中 , 他與雷鋒 , 王傑 , 歐陽海 , 劉英俊等齊名 , 同列為時代的英雄 . 在全國名聲大振 . 【 據 ( 黃炳元de 網絡雜誌 ) 稱 :” 1966 年 10 月 10 日淩晨 2 點 43 分,天下著蒙蒙細雨,由南昌開往北京的 764 次旅客列車風馳電掣向錢塘江大橋駛來。在大橋南岸執勤的蔡永祥借著列車燈光,突然發現距橋頭 40 多米的鐵軌道上,橫放著一根大木頭! 20 米、 10 米、 5 米 …… 在危及旅客生命和大橋安全的千鈞一發之際,蔡永祥置生死於度外,迎著列車飛奔而上,奮力抱起大木 …… 列車脫險了,旅客的生命安全了,年僅 18 歲的蔡永祥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蔡永祥犧牲後,被南京軍區榮記一等功,並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 ; 】
 
晨八 , 九時 , 天氣非常陰沉 , 有寒風 , 有點像北京的冬天 . 很冷了 . 烈士墓碑設在離橋頭不遠處 , 很簡陋 , 碑上鐫刻有蔡生卒年月和英雄事跡 . 事跡很感人 , 人們絡繹不絕地前往在他墓碑前默哀 , 向他表達最深的敬意 . 有人還當場湧出熱淚 . 我們也前往肅穆地立在碑前深表敬意 . 我們兩人在碑前靜靜立了一會兒 , 才依依不舍地轉身離去
.
從錢塘江大橋到杭州城區還有大約五 , 六公裏遠 , 聽說橋下不遠處有公共汽車站 . 我們費了些時間 , 步行下橋走上公路 . 幸好路傍有指示牌指示 , 我們又繼續朝前走 , 在公路上走了大約兩公裏的光景 . 雖然是初冬 , 天氣陰晦 , 北風陣陣呼嘯 , 還沒有下雪 , 道路凍硬了較滑 , 路上遍布著拳頭大小不等的冰塊 , 在肅穆清冷 , 空曠的路麵上被我們踢得嘩啦嘩啦地亂響 . 我感到很新奇 , 我的故鄉蜀地川西壩子現也是初冬了 , 天氣卻還較溫和 , 冬季很難見到路麵積雪和冰塊 . 途中遇著一位行人 . 他正是往車站去 , 我們就結伴順他一同前往 . 走了一會兒 , 走到了公共汽車站 , 已經有人在那裏等車了 . 侯車約半小時 , 一公共交通車到 , 乘車 , 經由這條公路進城 , 從車窗向外一望 , 蒼黃的天底下 , 眼前閃過的是遠近散布的農舍和收割後的稻田 .--- 快要到達杭州 --- 杭州是曆史名城 ---- 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 . 是南宋朝代的舊都 , 當時都市的繁榮昌盛程度就甚高 , 市內八九世紀 , 十二三世紀時代的古跡甚多 .. 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早在 8000 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 5000 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稱為文明的曙光。 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 907 年- 978 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 1129 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 1138 年) , 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曆時 140 餘年。

杭州曆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 2200 多年曆史。,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被 13 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 · 波羅讚歎為 “ 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 。杭州古稱錢塘。隋開皇九年 (589 年 ) 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曆史上出現。杭州 是個自然跟人文結合最好的美麗的城市,西湖西邊,那是有著迷幻色彩的自然,沉澱了太多的曆史 。 1949 年 5 月 3 日 , 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的曆史新篇章。 車行幾十分鍾即到達杭州火車站 .

【 ( 杭州火車站是原兩淮鹽運使湯壽潛( 1856—1917 年,浙江蕭山人)為公司經理,著手籌辦浙江的鐵路建造事宜。時年 50 歲的湯壽潛就這樣進入了浙江鐵路甚至中國鐵路的史冊。他頂住來自清廷和列強的重重壓力,通過動員 “ 工商各界、縮衣節食、勉盡公義 ” 來公開投股。在愛國激情的召喚下,從紳商到普通百姓認購極為踴躍, 1909 年(宣統一年)開始修建 杭州 城內的火車站, 1910 年才將清泰門站遷移至城內,改稱 “ 杭州站 ” ,因是城內之站,所以人們又習慣稱 “ 杭州站 ” 為 “ 杭州 城 站 ” 。    1937 年 7 月 7 日,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同年 8 月 13 日,淞滬戰事發生, 10 月 13 日、 15 日,日本鬼子對 “ 杭州城站 ” 進行了兩次轟炸,大部分站房被炸毀, 1937 年 12 月 24 日,杭州在日軍的鐵蹄下淪陷。

杭州城站 後經修複,再搭出臨時棚才勉強維持運營。 1941 年日偽當局出於自我的需要和迫於社會各界愛國群眾的壓力,不得不考慮重建 杭州城站 。據收藏在南京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的日偽資料中查出: 杭州城站 於昭和十六年(公元 1941 年)三月二十六日開工,經過整整一年的建造,於昭和十七年(公元 1942 年)三月二十一日竣 工,不久就投入了運營。

原杭州火車站建築於 1909 年  後毀於 1937 年 8 月 13 日淞滬戰事發生, 10 月 13 日、 15 日,日本鬼子對 “ 杭州城站 ” 進行了兩次轟炸,大部分站房被炸毀。 1941 年 3 月開始重建。新建的杭州城站采用日本奈良時期的古建築形式,磚木混凝土結構、大屋頂、綠色琉璃瓦、清水牆體、鬥拱飛簷,簷口角上有 4 個鐵鈴,寓意吉祥如意 . 摘自於網絡 ) 】 .

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和杭州古城交相輝映,成為杭州的標誌性建築。這一建築一直延用到 1997 年。進入火車站廣場 , 公車停下了 . 司機說 :” 已經到了杭州城站火車站 , 前麵顯現出火車站建築結構的都市的現代化程度不高,但樣式甚古典。我們在火車城站廣場下車後,見車站上已有很多來往的串聯學生 . 有一條的紅布橫幅的標識張掛著 , 在寒風中擺動 , 是歡迎全國學生來杭州串聯的接待站 . 看來已經掛了有一段時間了 .

我們旋即去此接待站排隊登記去廣場串聯學生接待站報到,被導入一離火車站不遠處一接待站住宿,離西湖不遠 . 園舍甚整潔 , 一切設備也很周到 . 有擺通鋪的寢室 , 有食堂 , 還有閱覽室 . 每天七 , 十二 . 六等時進食 . 安排好住宿處已過午 12 時 , 中餐時間已過 , 因未進食 , 感覺肚甚餓 , 難耐 . 我們被旋即安排用午餐 , 因饑餓的原因 , 吃的飯菜還算豐富味道佳 . 口味清淡 , 好象有清蒸魚 , 炒肉絲 , 炒青菜 , 盛滿大米飯的大木桶旁 , 還擺有一大瓷盆素湯味鮮 .

飯後 , 我們兩個人 , 新和我 , 各人手提著一個小包 , 走出了接待站大門 , 跟著眾人一道走向大路 . 有不少行人 , 這裏離西湖不遠了 --- 先往那兒去呢 ? 我向新商量 ---- 到西湖去逛逛吧 . 我們沿著馬路朝前走 , 也經過了些小街 . 最引人注意的是文革中或文革前的城市大多數都是矮陋的街市房屋居多 , 但杭州也是這樣整個城市顯得破破爛爛的 , 有時在矮陋街房之中每每突然有現出一兩幢中西合壁式的建築 . 看起來 , 實在有點不大調和 . 彷佛把十幾個世紀的街景濃縮在一個鏡頭中 .

然而通往西湖的大道是現代 , 寬暢 . 突然走過一段路口 , 前麵顯現出西湖一泓碧藍的湖水 . 那白堤上的深濃翠綠色的垂柳 , 肅穆而蔥籠地呼吸著西湖的翠綠 , 使得那西湖翠綠的神秘意也就更加深厚了 走過斷橋上了白 堤 ,兩邊的垂柳在細雨中格外嬌嫩。湖對麵層山起伏,在雨中顯得朦朧而誘惑。一路前行 . 我們沿著白堤往西走,我們的心境有點暗淡了起來,已是初冬季節。

含孕有相當濃鬱的陰冷的氣息。途中觀賞了一些景致,自然是有些冬景的味道,如象垂柳有些枯色之類,,但還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感觸到西湖風景秀逸的地方。如果是 春暖花開的時節來,景色則會迥然不同 , 則 堤上 萬條垂下綠絲絛,鶯哥燕兒在草地上嬉戲,在柳樹叢林中歌唱,歌聲清脆婉轉。穿過綠地,來到西湖邊上,這天 是 陰沉的,一湖碧水春波蕩漾,美麗極了。 堤兩邊都是垂柳 , 白 , 蘇堤兩岸的風物都曆曆如畫 . 我們緩步 , 把蘇堤 , 白堤繞了一圈 , 在一亭子處略坐片刻 , 便起身朝靈隱寺方向走 .

我們想順便再參觀一下靈隱寺,往東北行 , 不一會兒到達靈隱寺大門 , 隻見寺內滿園迸著青綠的枝葉 . 廟宇凝重,氣韻渾厚。廟牆上塗抹著青灰色,已經斑剝了。廟宇建築時一定是費盡心血的 . 可惜文革時期無法維護 , 頗顯荒蕪的景象 . 遊人說,他前次來時這座千年的古剎時,它差一點兒被一把火焚毀。文革初期 , 當杭州市中學紅衛兵在文革的激風暴雨驟然興起之時 , 立誌要掃蕩舊世界遺留下來的一切 , 已串聯了眾多的紅衛兵打算奔赴靈隱寺 , 把它焚之一炬 . 在此關鍵時刻 , 浙江大學學生急電周總理要求派兵保護 . 周隨即指示杭州駐軍與浙大紅衛兵合作 , 圍住靈隱寺 , 使之免於被焚燒而毀於一旦 . 假如當初靈隱寺被焚毀了 , 望著眼前掩映在這初冬季節中仍濃綠的樹木叢中的寺廟 , 我們將會留下多麽遺憾的感覺 .

西湖靠近城區的話 , 虎泡泉寺就緊貼在山蔍 . 比起西湖的秀麗來 , 虎跑泉寺是更為俗化了 . 這麽樣有名的一座古寺就近在眼前 , 山道並不高 , 山道多由年代已久的石板鋪就 , 多少帶有些古意 . 一望滿山的鬆柏樹已經成為蓊鬱的樹林了 . 坡上頗多亂草,受水氣潤澤,特為茂榮。廟宇和牆壁都塗成了青灰色 . 山門上的裝飾和廟內的佛像已蕩然無存 , 這或許也就是所謂 ” 破四舊 ” 一種表現吧 . 因為年代久遠 , 記憶較模糊 , 寺的正殿背後是一泓清澈的虎跑泉 , 正殿有一座寬敞的茶室 , 前麵的窗下擺著一排茶桌 . 來這兒吃茶和遊行的人不少 , 但大都是來杭的串聯學生 , 這倒也並不是很壞的事 . 窗外是滿山遍野的樹林。應該是風光明媚的地方,但不知怎的卻沒有引起新同學的美感。可能是他思父母親心切。他嫌這裏還不夠幽靜,林深,植被茂。假使是在蜀地的峨眉山的清音閣,山高,林深,苔滑,幽穀,逸林,瀑布流水潺潺,茂密的植被看起來會更有一番情趣的。這也是很難得的一方靜土,特別是在那“文革風雲變幻的年代“。這也算是一方聖地了。

茶喝到口味清淡的時候 , 我們起身下山轉去浙江大學。【 1897 年初,即光緒二十三年,杭州知府林啟在汪康年、陳漢第和浙籍朝廷官員朱智的大力協助下,建立新式學堂,經 浙江 巡撫廖壽豐同意,定名為 “ 求是書院 ” 。書院位於杭州蒲場巷(今 大學 路)普慈寺 1928 年 2 月 28 日,中華民國大學院發布訓令,決定將國立第三中山 大學 改稱 浙江大學 。 浙江大學 校長蔣夢麟致函大學院,提出: “ 請鈞院提交 大學 委員會後議修正,準於 大學 名稱上仍加 ‘ 國立 ’ 字樣。 ” 蔣夢麟的提議經 大學 委員會議同意, “ 國立 浙江大學 ” 這一名稱從此得以確定。舉校西遷


   1937 年 7 月 7 日,日軍進襲盧溝橋,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中華民族麵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國的 大學 也麵臨選擇。一些 大學 宣布解散停辦,一些 大學 則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刺刀下麵屈辱求存,而 浙江大學 選擇了舉校遷徙流亡辦學的艱難長征。
  從 1937 年 11 月 11 日開始,竺可楨校長率領全校師生員工及部分家屬,攜帶大批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開始西遷,曆盡艱辛,經過四次大的搬遷,行程 2600 餘公裏,足跡遍及浙、贛、湘、桂、閩、粵、黔七省,先後在浙江天目山、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廣西宜山,於 1940 年 1 月到達貴州,在遵義、湄潭、永興等地堅持辦學,直至抗戰勝利於 1946 年 5 月返回杭州。其間還在浙江龍泉創辦了分校。 摘自於網絡 】 好象著名的電視劇 " 圍城 " 所描寫的故事就以浙大抗戰時期西遷時發生這段軼事為背景展開的 .


  浙江大學西遷辦學曆時 8 年半,和中國人民的偉大抗日戰爭基本同步。浙大在艱難困苦的曆史條件下,於炮火聲中弦歌不斷,為中華民族保留和培養了一批科學文化精英;避居鄉野而勵誌科學創新,因成果卓著而被稱譽為 “ 東方劍橋 ” ;確立 “ 求是 ” 校訓。 離西湖不遠的浙江大學區域,當時應該算得是杭州的文革中心之一吧。

 

1966 年風雲突變,從 “ 文革 ” 運動一開始,浙江大學就立刻被拋到了漩渦中。因為浙江大學在全國造反特別早,在聶元梓大字報發表的第三天,浙江大學就貼出了一大片大字報,矛頭直對著院黨委。學校就此分成兩派,一派要打倒舊黨委,一派就開始保。這個劃分很明顯,原先的一批班幹部成了保守派。浙大紅暴會(全名 “ 浙江大學紅色暴動委員會 ” )的命名和成立 .

天空是陰沉的 , 走進浙大校園 , 看見到處都貼滿了密密麻麻的大字報 . 感觸是有點眩目 ---- 我在當時浙大行政大樓東南一樓走廊拐角處走過來 ------ 迎麵所見大字報欄上張貼著的打倒校黨委書記劉丹 , 陳偉達和省委書記江華的大字報 , 闡述的內容有推行資產階級 , 修正主義的教育路線 , 反對毛澤東思想等等 , 資料內容極為豐富 ,真令人目不暇接

它卻真實地反映了浙江省 , 杭州市當時文化大革命的真實的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向, 這些文化大革命的大字報對公眾輿論究竟發生過哪些有益的影響?對文化革命之前和之後的負責任的祥盡理論,在中國多如牛毛的出版物中還不多見 . 當今時代的變化在中國或在世界對文化大革命存在的看法已發生過什麽樣的變化?我認為文化大革命作為一種社會運動曆史的挑戰應當在中國現代史,世界的思想史上占領一席之地,因為通過分析與定量分析來驗證引起世界震驚與爭議有關文革 10 年的書籍和雜誌文章的有理性化和說服力的文章內容不多。

浙大的校園也是很大的 . 我們在校園內轉了好一會兒 , 終究感到有些疲憊 , 慢慢步行出校園 回接待站。回接待站後吃了晚飯,疲憊不堪躺在上休息。有人進來,是剛到的串聯學生。他們是才從上海趕過來的,已經將近六,七時。晚餐時間已過,因未進食,大家又饑又餓,甚為難耐。安頓好自己的床位後,足足等了半個鍾頭,連腿都很發軟,無力了。夥房的工作人員一直在忙碌,為他們準備可口晚餐,很快就端出晚餐,他們旋即狼吞虎咽一掃而空。今知有饑餓,自是甚感愉快事。我實在佩服廚房的工人們的敬職敬業的精神。

晚間新同學對我言明,他明日將離開杭州返回成都將與父母親團聚,特此向我告別。他送我一枚串聯途中買的毛主席紀念章上麵有浮印的毛帶軍帽,穿軍裝的頭像並配有抽象的閃光的裝飾。留作紀念。自從我們踏上大串聯之旅以來,新同學以一貫的情誼關切著我們,我很感激他。我希望他平安地回到成都,把我的真誠祝願帶給他父母親,並祝願我們友誼長存。第二天早晨,在接待站大門外彼此分手。我們互相握手道別,互祝旅途尊重。依依不舍地目送他漸漸遠去。

因新同學早建議我從武林門碼頭乘夜船,沿蘇杭大運河前往蘇州,再轉道去上海,感覺著這一定是一趟浪漫之旅。我欣然的接納了此建議。我返回接待站整頓行裝。退了鋪位。出接待站後,乘公交車搬去了武林門碼頭附近一個接待站,安頓好之後 , 我走出接待站 , 去市內盤恒了一會 , 又回到武林門接待站 , 休息了一個鍾頭的光景 , 已忍饑耐渴的等待接待站食堂要開晚餐了一 --- 不一會接待站工作人員過來告訴我 , 叫我快去進晚餐 , 接待站的工作人員這樣在細微的地方 , 事事關注 , 使我感激 .

我進了食堂 , 坐在食堂裏的一席 , 我對工作人員說明我錢不多 , 他說不要緊 , 接待站不收我的錢 . 我便很高興地懷著謝意 , 去食堂窗口取飯菜 . 好象有清蒸魚 , 炒肉絲 , 炒青菜 , 外加一大碗白米飯 , 我狼吞虎咽 , 一掃而空 . 餐後回住房休息 , 又遇見新來的串聯學生 , 互相表示敬意 , 簡單地自我介紹一番 . 可惜我依然客氣著 , 沒有攀問他們的姓名 . 我太疲憊不堪 , 好好休息了 . 決定明天晚間乘蘇杭運河客船前往蘇州 , 轉道去上海 .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的大串聯之旅 ( 5 ) 【杭州行】 (圖)
  • 譯美國當代詩人約翰.古德.弗萊徹【綠色交響曲】(第三節) (修改版) (圖)
  • 我的大串聯之旅(4 ) (武漢行) (圖)
  • ZT[原創]李德《中國紀事》史事考訂
  • 地球的衛星月亮到底存在有多久了 ? (圖)
  • 所有跟帖: 

    您吃了兩次“好象有清蒸魚,炒肉絲,炒青菜”和大米飯 -小人書- 給 小人書 發送悄悄話 小人書 的博客首頁 (537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16:11:25

    謝謝分享。對蔡永祥烈士的故事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忘記了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162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16:35:59

    "清蒸魚"是杭州的一道經典菜,但文中確是沒有重複提的必要. -清衣江- 給 清衣江 發送悄悄話 清衣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19:42:07

    兄在江油住過? -月城- 給 月城 發送悄悄話 月城 的博客首頁 (16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20:14:28

    我父母親曾從重慶調江油中壩工作過,我一直住在成都.江油是川西北一座山清水秀的漂亮城市. -清衣江- 給 清衣江 發送悄悄話 清衣江 的博客首頁 (83 bytes) () 11/02/2009 postreply 07:29:35

    中壩 -月城- 給 月城 發送悄悄話 月城 的博客首頁 (42 bytes) () 11/02/2009 postreply 16:20:45

    我父母親在江油中壩一大型國營企業工作,後調回成都 -清衣江- 給 清衣江 發送悄悄話 清衣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3/2009 postreply 04:07:13

    一直在跟讀您的文字,很多地方上的細節,以前不知道,謝謝分享。晚安。 -娓娓- 給 娓娓 發送悄悄話 娓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20:25: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