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與提頓斷想

來源: 大坐家 2009-09-08 05:06: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45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大坐家 ] 在 2010-03-02 12:25:3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雖然同屬一州,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致。雖然隻有一山之隔,卻劃分了迥然各異的兩類情調。本來目標鎖定黃石,沒想到迷上了提頓。本來希望縱情山水,放鬆身心,陶然忘機,沒想到依然會感慨,照舊要多慮,總離不開人間煩擾。

六月中旬,從亞特蘭大到懷俄明州的傑克森,一隻腳剛踏出機艙門,立刻渾身一激靈,每個毛孔都收縮起來。兩地溫度相差華氏三十多度,猶如從火焰山上一頭紮進了幽穀深潭。抬頭看見附近連綿起伏的雪山,頓時整個身心從外到內消退了多日鬱積的暑熱。求仁得仁,正如所願。隻是初來乍到,這涼爽若初春深秋的氣候,一下子很難適應。很快我們就覺得森森寒意透衣,嘴唇凍得發紫。看來避暑避得有點大發了,落入過猶不及的圈套。箱底最厚的夾克仍然抵擋不住,趕緊在商店給每人買了一件絨背心,這才挺起胸膛,不再瑟縮。

大暑大寒,讓人想起“環球同此涼熱”的詩句。詩人的胸懷博大,可敬可佩。但是真到了無差別的境界,人間不知是否還有其他願望產生。人類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得隴望蜀乃是天性,所以我們不遠千裏從南方飛到北方。

懷俄明州是美國人口最少,印地安人最多的州。州名來自印地安語,意為“高山與深穀相間之地”,是對全州地形的概括。對大多數人來說,這裏最著名的是黃石公園。六七八月正是旅遊旺季,公園內的路上各種汽車排成隊,每個景點遊人擠成團。開車的時候,我在想,走路的時候,我也琢磨:是什麽這般有魅力,吸引著千千萬萬人?是美麗的風景嗎?峽穀間飛流直下的瀑布,論規模,論妙趣,論震撼,在美國都排不進前三名。平湖、雪山,若在秋天,色彩斑斕,水中倒影或有可觀,可惜現在湖水黑黃暗淡,雪山平緩無奇,望之不似仙境。果然,遊人在此停留者不多。蜂擁蟻聚處,多為冒汽、噴水、湧泥的所在。也許熏人頭暈的硫磺毒氣破壞了我的心情,所以看各種噴泉、冒汽處被大片荒蕪的灰白、焦黃砂岩(由微生物細菌及其屍體組成)所環繞,恰似大地的潰瘍或腐爛的瘡疤。為什麽人們趨之若鶩競相趕來觀賞呢?據說是欣賞自然奇觀。盡管這裏囊括了全球半數的間歇泉,但是無非自然的熱水蒸汽而已,許多人似乎並非為此而來。被硫磺熏染的黃色山石峽穀,好像也不足稱奇。真實的原因是什麽呢?說出來恐怕不是人人敢於承認,因為和古羅馬人去鬥獸場看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人獸鬥、人相殘,幾無區別,它包含著人性中最醜陋的成分,獰厲的殘忍,所以人們愛看拳擊,喜踏廢墟,樂觀火山。

黃石正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所在地。一般人們熟知的火山形象是一座山峰,一個或數個大噴發口。而黃石活火山則是一串綿延百裏的山峰、丘陵、平原和湖泊!它移動緩慢,卻不停止,從愛德荷州爬來,逐漸向北挪去。所經之處形成許多沸騰的熱泉、不停頓的噴泉、定時或不定時的間歇噴泉,還有光冒汽的,吐泥漿的。有些始終守時,有些逐漸煙消霧散,有些突然破土發作,誰也摸不準它的脾氣。美國科幻電影中塑造的一些鑽地怪物,說不定是從這裏得到的靈感。在彌漫著濃烈硫磺味的各個景點,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相貌的噴發口,聽到各種不同頻率的聲音。那不是人間尋常的所見所聞,很難描述。如果勉強形容,大概其形狀與聲音和莊子所說的“地籟”十分相似。地籟是分布在山嶺高低起伏處與大樹身上的各種孔竅,像人的口、鼻、耳、目等五官、榫卯相聯的接口、杯盞、舂臼、深池、淺窪。風兒吹過,萬竅皆號,聲音如同湍流激蕩、鳴鏑破空,喝叱、呼吸、吼叫、哭嚎、幽穀回音、痛心哀歎。貼身閉目聽去,那種驚心動魄,提心吊膽的刺激,確實讓人終生難忘。

這裏本來有一個可怕的名字——“考特地獄”,1872年才出於商業目的改為黃石公園。有人說,盡管這個大火山僅在地質年代爆發過三次,尚未在人類史上發作過,但是誰也無法預測它何時再度發威,更無人能夠保證它永遠不再折騰。這是一個隨時都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超級核武庫。一旦爆炸,北美將被厚厚的火山灰覆蓋,地震引起的大海嘯將橫掃各國沿海城市土地,炎熱的赤道將數年積雪,全球氣候大變,動植物成批成片死亡,人類文明發展停滯甚至倒退。也許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次生災變伴隨。想到這些,我覺得黃石公園到處一片喧囂,地下熔岩在喧囂,地上蒸汽在喧囂,車水馬龍在喧囂,如織遊人在喧囂。耳中充斥尖刺雜音,吵鬧得令人無法忍受。各種聲音好像都是一個內容:警惕呀,人們!你們就在火山口上!

我特別佩服在這裏的工作人員。遊客到此一遊,轉身即走,大多數人一輩子不會再來。但在公園工作的人們則可能終身服務於此。他們一定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守望黃石,其危險性不亞於在伊拉克巡邏,阿富汗搜索,且不說火山爆發,無處逃遁,僅僅每天生活在硫磺毒氣包圍中,就需要以健康為代價,然而他們為遊客導遊解難始終充滿熱情。如果純為生計,恐怕不必把生命消耗在這裏,想來有其他精神力量在支撐吧。

氣定神閑的是那些生活於此地的動物。野牛、大角鹿、麋鹿或漫步公路兩旁,房舍前後,或安臥林間草地,戲水泉邊。熊是黃石公園的標誌,卻極少現真容,可能舒適地躺在什麽人跡罕至的地方,享受天倫之樂呢。為了平衡物種特意重新引進的狼,總是潛伏在草茂林深處,等待機會出擊。它們如何看待絡繹不絕的遊人?怎樣感受四處冒煙的活火山?難道動物比人類更加麻木不仁?也許它們比人類更了解地下的奧秘,全然沒有杞人憂天,幻想虛構。

世上真正的探險家不多,一般人對“險”“奇”接近的分寸,把握在安、危之間,止步於極限的臨界點:懸崖的邊緣,熔岩的冷卻處,隔籠戲虎,壁上觀戰,震後殘垣,戰罷廢墟。黃石正好符合這個特點,蓄勢待發,或引而不發,人們在眼見“引”的可能,“待”得焦灼中倍感興奮。

現代人的欣賞奇觀,多為不明所以的湊熱鬧、慕名氣。他們以看客的態度,遊離於自然界之外,沒有融化其中,“天人合一”的覺悟。

現代人的欣賞自然奇觀,不單純是為了尋幽探奇,常常表現為對潛在危險的玩世不恭、戲弄挑逗,幸災樂禍。在黃石,麵對如同劫後餘生的場景,仿佛廢墟灰燼中的殘煙,許多人臉上露出相當殘忍的快意。有些噴口處不知何時被好事之徒投以枯木石塊,石塊沉積,枯木斜立,宛若攪屎棍插在茅坑,本就不佳的景致更加醜陋。這些人究竟要做什麽,是頑童的惡作劇,還是歹人的破壞欲,唯恐衝天的烈焰不得引發?他們是要毀滅自己,還是要毀滅人類與地球?

過去印地安人把這裏看作神秘之地,充滿敬畏地仰望著,膜拜著,很少踏足其中。不能合而為一,寧肯敬而遠之。這也是一種智慧,接近孔子。

黃石公園的喧囂徒增煩躁,大提頓國家公園則相反,遊人不多,車輛稀少,來到這裏,任何人都會為它的寧靜感染,心境歸於平和。

大提頓國家公園由從屬於落基山脈的提頓山脈及其周圍的平原和眾多湖泊組成。
平原夾山鋪展,不大不小,開闊平坦。緩緩穿流的蛇河,不急不躁。青草、灌木覆蓋了黑油油的土地,偶爾可見三五隻野鹿或昂首緩步徐行,或 低頭不緊不慢地吃草,即使橫過公路,也是不慌不忙,目不斜視,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它的優先權。公路上,零星車輛悄無聲息地掠過。空中,幾隻蒼鷹悠閑地展翅盤旋。站在平原,放眼望去,山顯得雄奇,天顯得高遠,地顯得空闊,人顯得渺小。

湖水與黃石那邊不同,不是怪異恐怖的黑黃,而是自然宜人的碧綠,清澈見底。環湖散步,穿行林間,陰涼靜謐,鴉雀無聲,除了腳踏砂石,隻有斜靠交頸的樹木被風搖動相互摩擦的“吱吱啞啞”聲。在這裏,你很容易產生童話般的幻覺,仿佛不經意間就會從林間走出一個挎籃采蘑菇的小紅帽姑娘;向右一瞥,從橫倒的枯樹幹後麵站起七個長著白胡子的小矮人;拐過一道彎,一隻紮著花頭巾的熊外婆蹣跚而來。想得入神,不覺“嗬嗬”笑出聲,驚得一隻兔子從草叢中探出頭,豎著耳朵望風。這個感覺太奇妙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定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創作出來。若是在中國,產生不了這種感覺,相同的環境,你卻會警惕樹後猛然跳出一位掄著板斧的黑麵大漢,高叫“留下買路錢”。被洗劫之後,懷著驚怖與怨恨,也隻能寫個《水滸》一類發泄一番。

最讓我心醉神迷的是終年積雪的提頓山脈。
上大學時,曾經在周原遠眺過太白積雪。十幾年前,在西雅圖以雪山為背景拍過照。但是,從未如此近距離地接觸過雪山。走出旅館門,對麵青山白頭。開車上路,貼著雪山前行。看著雪山,賞心悅目,神清氣爽。我和妻子發願,要站在雪山頂上,與雪合影。

提頓山脈高聳陡峭,白楊林和鬆杉林以山腳為起跑線,混合交錯著向山上擠去,隨著高度上升,樹林逐漸稀少,到半山腰,白楊林沒有了後勁,悄然退出競爭,剩下鬆杉樹繼續上攀。積雪一般從半山陰坡開始,堆積至山頂。遠遠望去,在藍天映襯下,像是一些飽經風霜披著白發的老人,滿麵線條分明的褶皺,或相對論道,或俯視大地蒼生,或仰頭曬著太陽。頂端大部分是灰黑的岩石,較高的峰巔似經斧劈刀削,壁立劍指,挺拔險峻。個別的猶如金字塔,陡直光滑,神仙也無法立足。雲遮時,山益崢嶸。雲散後,山更巍峨。

我和妻子乘纜車上到一座較低的山頂。纜車上下悄無聲息,不多的遊人說話也不約而同地放低了音量。似乎上到一定高度自然心中產生敬畏,生怕玷汙了聖潔,驚擾了神明,嚇醒了沉睡的白雪公主。上麵積雪不多,在陽光灼烤下,滴著水,匯成蜿蜒細流,像大山的眼淚一樣一聲不響地向山下淌去。氣溫不高,但也沒有低到凍人的程度。山頂空氣是久居城市的人想象不到的,清新得神奇,深吸一口,閉目品味,頭腦可以進入“空靈”的狀態:似淵,似穀,似氣,好像可以容納宇宙萬物,又如一切都不存在。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以前從未有過,不知是否佛道追求的崇高境界。此山名叫“阮迪柔”,大概是法國人取的,意為“會合”。當初,誰在這裏會合誰,我不清楚。現在,我在這裏會合誰?不會是身旁朝夕相伴的妻子,我們一直在一起,將來也會一直在一起,也許“走”有先後,“會合”則定在天堂。環顧四周,雪峰皚皚,群山無語。我要“會合”的是大自然嗎?道家講究人與自然合一,遠離機心,摒棄浮華。現代人呼籲環保,拯救地球。“會合”自然,應該順應自然,取法自然。要想順應,必須調整精神狀態,平和內心,克製隨意改造自然的衝動。要想取法,必須提升精神境界,淨化心靈,尊重生命。否則,會不到一起,合不到一塊。在黃石,我看到不少家長讓子女在公園工作人員的主持下舉手宣誓成為少年護林員,以此提高後代的環保意識。這也算是會合自然的一種方式吧。不過更高的境界在於自覺。人常常做不到什麽,就老念叨什麽。口誦仁義,一定是沒有仁義。因此忘掉環保呀,順應呀等等口號,將那些化為自覺行動,忘掉自然,因為我本身既是自然。隻有真正時時處處不違背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才能說與自然“會合”了。

想著自然,會合自然,心像山上的積雪樣純淨。下山後,汽車的收音機裏傳來南卡州州長失蹤一周,飛到阿根廷密會情婦,歸來後哭天抹淚乞求妻兒原諒的消息,好半天,我都不能緩過勁來,這也屬於自然嗎?現實和想象距離太遠。

黃石和提頓所在的懷俄明州,在美國史上是婦女權利伸張的先驅。早在1869年,該州的女性就獲得了選舉權,這不但是美國的創舉,也是世界的首次。1925年,該州產生了美國第一位女州長。如果一生鍾情於婦女解放及權利的母親靈魂有知,一定會倍加感慨吧。懷俄明州的別名是“平等州”,叫起來何等響亮!我所在的喬治亞州,別名有兩個,一個是“桃州”,不帶人間煙火味。另一個“南方帝國州”,嘖嘖,簡直都不好意思在懷俄明州提。我雖然不喜歡黃石公園,但是其北門上題寫的標語“為了人民的利益和享受”深深打動了我。把本地特有的景致開發出來供全民分享,看來是“平等州”的含義之一。

旅途中,我翻閱了《沉思錄》。這是古羅馬帝國皇帝奧勒留(公元121——180年)寫的隨筆散記式著作,探討了一些倫理學和哲學的問題。

一個皇帝之所以能在局勢動蕩、鞍馬勞頓中寫出思想精深的著作,首先得益於那時沒有嚴格的家族繼承製度。奧勒留實際上是因才能出眾從外姓貴族中被選拔出來的,而才能最初是通過刻苦學習獲得,他的老師用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影響了他,使他也成為該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中國古代的數百皇帝中,除了少數人留下了詩歌、文誥外,沒有一人寫過專門學術書籍,更遑論哲學著作。原因很簡單,家族傳承往往不講究才能,“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自有被斬的道理。中國皇帝具備的才能凸顯於陰謀詭計和享樂上。

奧勒留對倫理道德研究較多,我驚詫於他追求著人的普遍利益和共同本性,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互為存在的,彼此應該以善相待,提倡公正、正直。這完全不是印象中那種以奴役、盤剝、殘害天下,傾天下財力供自己一人享受的皇帝模式。無怪乎西方學者曆來十分推崇這部著作,認為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折服於它表現的憂鬱和高貴。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它像世界思想文化領域裏的一座雪山,清涼冷靜。

大概是受到現實觸動,奧勒留對生死問題多有涉及。就在中國皇帝和貴族普遍為了享樂而千方百計尋求長生不老術,夢想成仙變神,永遠不死時,奧勒留則表現出智者的從容,認為生死乃是自然法則。他蔑視死亡,勇敢地麵對,甚至說這是自然的禮物,它不依賴於意誌,也不對立於普遍利益,“而且這還是件好事,因為它對宇宙來說是合乎時宜的和有利的,是跟宇宙一致的。”這種看法與莊子暗合。莊子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他老人家在這方麵心胸大度,說出話來極其樂觀:“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如果說活著快樂,那麽也別把死亡看作痛苦。這是什麽境界,凡夫俗子莫能望其項背!瞿秋白臨刑前,席地而坐,泰然說道:“人公餘稍憩,為小快樂;夜間安睡,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這種真心流露,顯示出的大智大勇,徹底參透了生死真諦。無論生死都是與自然合一,與自然會合,與自然同樂。

歸程中,兒子從手機上看到新聞:流行歌曲天王巨星邁克爾死了,享年五十歲。
電視畫麵:歌迷們淚流滿麵,痛不欲生。
我不了解歌迷們心中的真實想法,然而我清楚奧勒留、莊子、瞿秋白的反應。我想象著莊子鼓盆而歌的風采,不知道會不會有歌迷捧場,會不會被拍板磚。











所有跟帖: 

先生的感想深邃! -野狼嚎- 給 野狼嚎 發送悄悄話 野狼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8/2009 postreply 07:18:35

"歸來,也無風雨也無晴."好文. -bymyheart- 給 bymyheart 發送悄悄話 bymyhear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8/2009 postreply 09:11:10

對不起,應該是"歸去".一腦子歸來的事就寫錯了. -bymyheart- 給 bymyheart 發送悄悄話 bymyhear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8/2009 postreply 12:59:49

欣賞先生的文筆和思想。 -費嘉- 給 費嘉 發送悄悄話 費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8/2009 postreply 11:46:00

從你們那裏我學到很多。 -大坐家- 給 大坐家 發送悄悄話 大坐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8/2009 postreply 19:05:31

喜歡先生的哲思。 -苗青青- 給 苗青青 發送悄悄話 苗青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9/2009 postreply 10:07:5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