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ww昨天傳給我看下麵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立即打聽作者的情況,因為直覺告訴我並非出自她之手,《傷心淮海路》---這題目很失落也很上海人,不太象ww豪爽開朗的個性。老友回答:此為網絡文字轉摘,已無從考證作者。
因為自己也有淮海路情結,立即開始細讀文字,不由得被文中那些熟悉的街名商店,那些似曾相識的點滴感受,那條路曾特有的風情和韻味所打動。作者的感觸真的很類似自己的,好文章嗬!
淮海路,太熟悉了這路名!因為公白家就在淮海路北側的長樂路上,我則住在淮海路南邊的南昌路,南北相隔僅五分鍾路程,從成都路穿過一條淮海路進思南路,就到我家。他小時候上長樂路二小,學校在淮海路一側;我讀盧灣區第二中心小學,也在瑞金路口,後來兩人都讀瑞金路淮海路口的向明中學,好多年,因進球隊關係又在淮海路上的曉光中學舊址住宿。。。
象這樣一條浸潤著我們童年、少年、青年時代印記的重要的路,這條在我們倆每日上學、下學、訓練、打比賽途中所必經之路,那滿滿幾十年的生活足跡加載一塊,淮海路簡直就是我們的巢穴、老窩了。~~
然後淮海路又記載我們的初識。雖然在球隊早已認識公白,但並無往來,據說是淮海路長春食品店門口偶遇的一笑給了他某些印象;然後淮海路也見證了我們的交往。七0年代裏,每天公白從長樂路家裏出門,穿過淮海路長春隔壁那個弄堂---樂安坊,曲徑通幽地去到我南昌路的家。他天天都走這條路,就象上下班一樣,媽媽就手忙腳亂地招待他。。。))))
然後他大學畢業去西南邊陲工作了,我不久也離家遠行到另一個方向的農村落戶,自從把戶口遷出,與淮海路的距離就越來越遠。。。
但我們最近回去過好多次。再見淮海路的感受也很強烈,但那是陌生,卻不是傷心。就象幾年不見的昔日熟友,突然發現她做了全麵性整容,嘴鼻、眉眼甚至臉型全一下子變得不認得了,很驚訝很生疏,但不會為她傷心,我們的淮海路情結隻是很久遠的一種回憶。這回味是不由自主的,不膩不粘的,也不令人窒息和沮喪,帶來了珍惜往日的情緒,似眼下夏末初秋的那種絲絲縷縷的風,雖有夏日的溫度,摸了你的肌膚,掀動你的心思,帶來的感覺卻不是粘稠。可能因為我們早就不在那兒居住的緣故,不再具備擁有它的權利,所以僅把這條路作為生活記憶某一段的象征,而原封不動地藏在了心深處?
世界多麽大呀!當我們走得更遠、有更多值得回味的其他記憶之後,當我們少小離家老大歸來,看到淮海路變得很多,就如同看到其他地方變得很多一樣,就覺得很正常了,正是距離感使我們的淮海路情結產生了這樣的變化?
我們也喜歡在新的拔地而起的豪樓瓊宇中尋找舊蹤,象在那位全麵整容過的朋友身上找曾經熟悉的動作、習慣一樣,我們為得到一點兒印記勾起一點兒幼時回憶而快樂,但我們並沒有傷心,因為我們已視自己為外鄉人。歸屬還在,從口音從身型從外貌還是上海人,這已滲入骨髓無法改變了,有很多東西同一輩子住在上海的朋友想法不同些,更能讓自己想得開些--- 允許一個時代擁有自己的特質吧。我們麵臨的時代,不管你接受與否,這十幾年來已經發展了,變更了。 淮海路早就不隻屬於老上海人了,這兒匯聚了來自各方的英豪,所謂“浦東陸家嘴講英語,內環線裏麵講普通話,內環線外講上海話。” 淮海路也講上了普通話了, 當然就烙上了各地的人們帶來的各自的特點。法租界的複興(法國)公園就在我們家對麵,當年曾掛牌“中國人與狗不準進入”,如今呢,同一所公園已向所有的市民全部地免費地開放,那種巨變,是絕沒人會感到傷心的,這就是時代變遷。
現在的淮海路讓我們覺得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很漂亮,很時尚,也是象其他城市的其他嶄新商業街道一樣是現代城市的路標,僅此而已。 淮海路骨子裏的洋派風情和“老克拉”,現在的上海年輕人他們不一定會懂會理解會喜歡。這就是時代變遷。
L說:“我們的淮海路已經沒有了。”
我想說---就讓過去的淮海路,讓這些歲月留在心裏吧,讓回味撫慰你,它就不會讓你傷心了。。。。
(讀《傷心淮海路》 完 )
我還是不放棄搜索,終於尋到了此文作者,(她名叫餘言)知道文章發表於2009年8月27日《聯合早報副刊》。
下麵是原文,圖片全是另加的。
餘言:傷心淮海路
上海對我來說,已經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這次返滬休短假,做了一件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把淮海中路從西到東走了一遍。那晚和兩個妹妹從香樟花園吃了晚飯喝了水果茶出來,9點10分,一時興起,提議沿著淮海路走回家。於是在夏末的風中,從衡山路淮海路一直走到西藏南路淮海路,間中包括有些路口已走不通了須上下天橋,還在哈根達斯吃了冰淇淋小休片刻,由淮海中路1號拐進西藏南路回到家門口時,正好午夜12點。
夜行淮海路發現不少,打電話給原來家住西區的老同學L,本想發發“淮海路梧桐風情不再”的牢騷,不料卻像扯開了一個線團的頭,將她和淮海路連結在一起的青春記憶綿綿不斷地牽了出來。
文革開始時L在淮海路後麵的市二女中念書,逛淮海路是她們這些“逍遙派”的好節目。常常,女生們從這邊走過去,到了某個路口再穿到對麵從另一邊兜回來,馬路兩旁的一切都爛熟於心,皮鞋店、綢緞店、藥房、西餅店……她們已經可以準確無誤地報出所有店家的大名和排列。口袋裏錢是沒有的,隻是眼睛在看櫥窗,腦子裏想象著自己擁有那一雙皮鞋、那一頂帽子的模樣。
雖然文革了,“藍棠”的皮鞋還是和別處的不同,“大方棉布”的細格子小碎花還是誘人。L還記得那時棉布4角9分一尺,買“零頭布”的話可便宜半尺的價錢。為了買到一匹布裏裁到最後剩下的那一塊,有些女子就在櫃台旁邊等著。有時可以等到正巧裁一件短袖襯衫的零頭布,就是一件美事。氣氛稍微寬鬆後,淮海路上的女生們還悄悄流行過“ 斬裙”——比誰的裙子美麗,隻是些素色的藍、綠、白,卻也可做出小喇叭裙招搖一番。
“我們喜歡逛淮海路,還因為這裏可以看到最‘靈’的女人,不是漂亮,是‘適意’。比如穿的隻是一件藍布棉襖罩衫,頸上戴一隻紅色細絨領套,立即有一種說不出的別致味道。
淮海路還彌漫著奶油的香氣,那是一種“外國的香氣”,從麵包房、西餅店飄出來,女生們走過門前,總要不自覺地深呼吸。那時喝咖啡已是稀罕事,但“老大昌”二樓還是擺了幾張鋪了桌布的台子,供應品種單一的咖啡和蛋糕。通向二樓的窄梯就像明星走向舞台的階梯,踏上去就會引來周圍靜靜的目光。那裏聚集著一些不動聲色的“老克臘”。除了西式的,也有中式的。革命如火如荼,高橋食品廠門口,大家照樣天天排隊買鮮肉月餅“一口酥”。 上海人是這樣的:遊行隊伍散了後,拐到後麵弄堂口,吃一碗1角5分的小餛飩才回家。
L說,後來大家被發配上山下鄉,到了黑龍江兵團或農場,一問,“我是淮海路後麵某某弄堂的,”即刻有了認同感:淮海路出來的人,不會壞到哪裏去。
“現在,我口袋裏有點錢了,但我再也不願意到淮海路去了。我們的淮海路已經沒有了。如今的上海,浦東陸家嘴講英語,內環線裏麵講普通話,內環線外講上海話。”
我有點吃驚。L是我好友,但我第一次知道她有如此深刻的淮海路情結。後麵這段話我當然是懂的。淮海路變大了,龐然的購物中心一座座拔地而起,賣得比歐美還貴的國際名牌築起豪門大戶,但淮海路的法國梧桐掩映下的幽靜閑雅也一去不複返。上海變大了,但也不再是原來那些上海人的上海了。被城市發展動遷到近郊甚至遠郊。在市中心的弄堂裏住了幾代的上海人,如今早上睜開眼睛,看到的是江蘇省的地界。
忽然明白了,為什麽早些時有人一句輕視上海方言的話會在上海人中激起巨大反彈,老同學的情緒或許政治上不正確,一部分上海人在“時代進步”浪潮卷來時深重的失落感,卻無比真實。
傷心淮海路。青春不再。
餘言
-----------------------------------------------------
我後來整理的資料------
關於淮海路:
淮海中路原名霞飛路,在上世紀 30 年代即以幽美、繁華和富有異國情調而享譽中外。
淮海路始築於 1900 年,曾數易其名。淮海東路初名寧波路。淮海西路初名喬敦路, 30 年代改陸家路。淮海中路東段初名西江路;西段曾名法華路、寶昌路;至 1915 年 6 月更名霞飛路,並在 1922 年 3 月法國將軍霞飛來滬訪問時舉行揭碑儀式。汪偽時期曾改霞飛路為泰山路和廬山路。 1945 年 10 月又改為林森路。 1950 年 5 月 25 日,市人民政府公告更為今名,以紀念淮海戰役。
霞飛路(今淮海中路)在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堪稱上海城市的時尚之源。這條長約 4 公裏的商業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薈萃,其中不少是俄僑老店,或是法租界同業之最,他們以歐洲樣式的商業布局,展示著幾乎與歐美發達城市同步的高檔生活消費品,尤以西餐、西點、西服和日用百貨最具特色。
與大馬路南京路相比,上海淮海路更多表現的是一種品味 , 一種風格 , 一種時尚。
淮海路上商機無限好, 東、中、西三段各具特色。
東段(西藏南路——重慶南路)為高級商務圈 , 雲集了香港廣場、上海廣場等高檔寫字樓和百腦匯、賽博等電腦廣場 , 這一段規模較大的商廈是太平洋百貨淮海店和全新開業的大上海時代廣場。
中段(陝西南路——重慶南路)是高檔商業圈 , 兩側的商店裝潢講究 , 陳設高雅 , 百盛、巴黎春天、二百永新、華亭伊勢丹等時尚百貨供應高檔流行商品和品牌服飾 , 質優價昂。此外還有上海市婦女用品商店、古今胸罩公司、全國土特產食品公司等名特商店。最繁華的是從陝西南路至西藏中路長 2 公裏的那一段。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一大會址”、“共青團中央舊址”、“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等均在沿路附近 。
西段(陝西南路——常熟路)是時尚購物圈 , 常熟路以西的淮海中路是上海最高檔的住宅區域 , 各式花園洋房、高檔別墅遍布其間。美國、法國、日本等駐滬總領事館都設在這段淮海路上 , 上海圖書館新館也座落於此。
淮海路的街景就是流動的充滿時代氣息的畫麵:舉止得體、衣著光鮮、神采飛揚的紅男綠女;色彩眩目、往來穿梭的公共汽車;馬路兩旁一幢幢風格各異的商廈與路邊的法國梧桐;雕塑、小景觀、公園相映成趣。
周圍那幾條風雅幽靜的支馬路——太倉路、雁蕩路、思南路、瑞金路、茂名路、汾陽路、複興西路、湖南路、高安路、餘慶路等 , 把淮海路商業街點綴得如此的高雅。
(哦,這些路名何等親切,那就是我和公白當年的生活範圍了,嗬嗬)
霞飛路三十年代舊照,是哪一段,實在看不出來~
這個建築今年回去看到還在:國泰電影院
--------------------------------------------------
懷舊幹脆懷徹底些
放幾張更老更老的照片:
1.清末民初河南路
2. 上海南市小東門(清末民國初期)
3. 海關鍾樓前的黃包車夫
4.有軌電車,記得淮海路上也有過的,是2路,5路和6路。。。
6. 1938年,舊上海
7. 下麵,大馬路的變化實在太大了!(清末民初)
7. (四十年代)永安公司附近。。。
8.最後一張經典懷舊片:
哦,小人書攤。。。
當年津津樂道的這些孩子可能就是你,我,他吧。。。。
(完)
淮海路上的女小囡看上去很“適意”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