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別把板子都打在五四屁股上

本文內容已被 [ 鄰家玉妹 ] 在 2010-03-02 12:25:3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今年是五四運動90周年,一個曆史事件經過這麽長時間,還讓人惦記著,本身就說明這個事件對後來的曆史影響很大。從前在大陸,對於五四基本上是一邊倒的讚揚,每年5月4日,學生們都要唱歌跳舞的慶祝,後來不知怎麽一來,五四青年節隨著五一長假就給放掉了,倒是今年,五四還沒到,相關的文章已經出來了,接連看了兩篇,居然都是唱反調的,無論如何,都是好事,說明我們的意見有點多元的意思了。

    隻是,老調子固然乏味,反調也未必唱得圓通,剛看到一篇秋風先生的文章《政治改革沒必要摧毀傳統文化》,無論如何,都感覺莫名糊塗。文章從泰國的政治亂象和印度的大選談起,好像意思是說印度的民主要比泰國成熟一點,但不知為何卻說,“從泰國政治亂象到印度民主的正常運轉,至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憲政需要傳統。”而且還說,“考察這兩個國家,立刻發現兩者有一共通處:兩國社會都相當地傳統,尤其是都有十分深厚的宗教傳統。這一點反而成為兩國建立憲政製度的優勢。”難道亂象和穩象,都是優勢的體現嗎?正如我不明白他為什麽在論述印度憲政製度穩定的時候,非要提到東巴變成孟加拉,暗示這是印度憲政製度運轉唯一的“中斷”一樣,難道在秋風先生眼裏,印巴分治各自建國之後,依然算是一個國家?

    當然,外國的事我不明白,可能也不好說,秋風先生無非是當個引子,重心是說,憲政需要傳統,批五四反傳統,罪孽深重。深重到什麽程度,秋風先生的意思,新文化運動毀滅文化,似乎也連帶著毀了中國的憲政,連黃苗子和馮亦代所謂的“告密”(對此事的真偽,我還存疑),也要算在五四的賬上。這樣重的板子,五四的屁股真有點吃不消了。

    考察一個曆史事件,必須回到事件發生的曆史情景中去。上個世紀初從袁世凱稱帝到皖係軍閥當政這段時間,中國文化的確處於死氣沉沉的局麵,新教育辦了多年,但是連西方的學科體係都沒能建立,北大講哲學,得從三墳五典開始講,文學、史學、文學史彼此夾纏不清。不僅男女同校想都別想,連女生剪辮子,都會被學校開除。所謂的新學堂,除了添了些聲光化電的課程之外,還是經學的天下。社會上,巴金小說《家》說的大家族,也的確有可惡之處。五四前後,熱情擁抱傳統,提倡尊孔讀經,獎勵烈女殉夫的人,不是軍閥就是政客,有些還是非常惡心的軍閥政客,像狗肉將軍張宗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多少槍和多少姨太太,但卻熱衷跟末代狀元詩酒唱和,在治下學校推行尊孔讀經,還大印十三經。袁世凱的稱帝,也許有他的不得已,但跟稱帝聯係在一起的,畢竟是尊孔和祭天。嚴格來講,傳統在新文化運動沒有興起之前,已經被當政者捧殺了。這樣的傳統,反一反,有何不可?

    就當時而言,新文化運動不僅在輸入思想和學理方麵,開辟了中國文化的新局麵,而且如果沒有新文化運動,我們的學校,至少在人文方麵,恐怕還會經學的天下,哲學史,講到周公,學期就結束了,孔子還是大半個聖人,無法像胡適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那樣,變成一個思想家供學者剖析。中國高等教育的頂峰,也恰是在五四運動之後出現的,不僅國立和私立大學名校迭出,就是教會大學,經過五四也逐步淡化了宗教色彩,步入世俗教育的軌道。中國文化在民國時的繁榮,無論學術還是文學藝術,也是五四之後出現的,當年的學術大師和文學巨子,甚至畫家、名導演和演員,無論文化態度保守還是開放,都跟五四新文化運動脫不開幹係。麵對這些事實,說五四新文化運動毀滅文化,真是不知從何說起。

    如果單從五四政治運動之後,激進主義流向就否定五四,其實也沒道理。很簡單,“吃五四飯的”(蔡元培語)不僅有激進的左翼,還有激進的右翼,比如國家主義者,他們對傳統往往情有獨鍾,還有自由主義的右翼,胡適、傅斯年、羅家倫這樣的人,好像對中國後來的激進不該負責的,而他們的學術研究,也走向了整理國故,即使反傳統,也反的不徹底。而且,五四還有更多走中間道路的人,大批走教育和實業救國道路的人,看看他們的回憶,好像血管裏也流淌著五四的血。

    至於把所謂的告密,賬也算在五四頭上,實在太冤。就算黃苗子和馮亦代兩位老先生都告過密,但是兩位不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他們在舊中國也生活過很長一段,他們老師就更是如此,如果說反了傳統就會告密,為什麽他們在1949年之前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更何況,我們民族的傳統中,也有法家的一份,那一份裏,其實就有告密這東西,反傳統,如果反了到傳統的酷吏風範頭上,其實反而不會告密。

    其實,傳統就單算儒家一份,那麽,五四反過之後,其實傳統並沒有被反掉,上流社會,有蔣介石支持的新保守主義的複興,底層社會,則大體詩禮依舊,人們婚喪嫁娶,宗族祭祀,還是老一套。這一套真正被摧毀,是經過土改、合作化等等一係列政治運動的超大規模的掃蕩,鄉村精英連同文化精英一並被毀滅,改造之後的事。這種革命的結果,怎麽可能都算在五四的賬上?不能說革命領袖中有幾個五四青年,就說革命就是五四延續,別忘了,還有好多五四青年,是自由主義者呢。

     正像印度的傳統,很難說清楚是什麽一樣,中國的傳統,也是一言難盡。反傳統的事情,如果僅僅是些文化人的作為,其實無論怎樣反,都反不掉,導致文化和傳統被摧毀的,並不是五四。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張鳴: 別把板子都打在五四屁股上
  • 領袖生活照:毛澤東戴眼鏡是什麽樣?(圖) (作者:呂相友 攝 邱豐 編)
  • 對話牛津大學教授米德:“五四”與中國道路, 特約記者 王海燕 發自英國牛津
  • 梅家玲:從北大到台大 台灣新文學的傳承與轉化
  • 張潔宇:從文士到文人 新文學下的蛋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