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革命路》,在折服於作家的深刻的洞察力的同時也感到非常的沉重和壓抑,我有點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生命的本質是什麽,是生存,是活著;生活的本質是什麽,是生命出生成長到死亡的過程,是生命進行曲。婚姻的本質是什麽,是養育下一代。而人性呢,總是不滿於現有、不安於現狀,不喜歡一成不變死水一潭的生活,總是在追求理想的生存狀態和完美的生命感覺。 那麽,就在生活裏追求吧,就象電影《革命路》裏的女主人公April一樣。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April與丈夫Frank及兩個孩子住在美國康州郊外的革命路上,雖然結婚七年並有了兩個孩子,但她心中永遠有個她向往著的理想生存生活的地方----巴黎,巴黎其實隻是她心中理想家園的代名詞。在那裏,有她想要的生活;在那裏,她的丈夫Frank會再度成為充滿活力充滿理想的作家;在那裏,他們會再度擁有他們曾經有過的對彼此對生活對生命的激情。可是,她沒有意識到,她已經結婚生子了,她在人生裏的角色已經是妻子是母親,在孩子尚沒有成人自立前,她必須先把孩子的需要孩子的成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她自己的理想。Frank也有理想,但他現在是丈夫是父親,他首先要考慮的是養家糊口,他的理想和愛好隻能退居其次。在日複一日平淡瑣碎的日子裏,April始終向往著巴黎,向往著她心中的那個理想家園,她天真地以為隻要換個地方就可以化腐朽的生活為神奇的童話。而在生活麵前,Frank比April要現實得多,雖然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作為丈夫和父親,他現在更想要的是給他的妻子和孩子一份好的生活,至少在物質方麵。所以,在麵對有更好更多的掙錢機會時,他對要不要去巴黎有了猶豫。April 於是認為Frank已經徹底地拋棄了他的理想,Frank已經不再理解也無法再理解她了,所以她決意要流掉那個不小心懷上的孩子,她想要有點改變,她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她自己買了些簡陋的器材瞞著Frank在家裏自行做了流產手術,卻因為導致大出血而生生地把自己的寶貴生命葬送掉了。 我深深理解作者對April的最後結局的處理,因為,April無法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她活得不快樂也感受不到幸福,所以她最終會慢慢地對平淡的生活失去了耐心和希望,最後會變成一種絕望。這一切其實都與Frank無關,她隻是沒有能夠接受沒有能夠實現自己身上的角色轉換,她隻是無法調整自己讓自己適應這樣沒有理想沒有激情的婚姻生活,她無法在生活和婚姻裏妥協,她去不了巴黎----那個她心向往之的地方,那麽,她的心就已經死了,心死了,活著就是一種痛苦,比死更殘忍。 與April不一樣的是,她後麵的鄰居,那個屋裏的女人,麵對生活卻采取了接受妥協的態度。她知道她的丈夫喜歡April,她知道她的男人常常會長時間地站在自家的後院裏望著April的家的房子和院子發呆,但她從沒有說過一句什麽,隻是有時會無來由地突然歇斯底裏地痛哭失聲。他的丈夫,象April一樣,也在婚姻裏憧憬著些婚姻外麵的東西,他向往著與太太不同的另一個女人。這個鄰家女人了解她自己的丈夫,也了解人性。她在有一次晚上兩家結伴出去玩的時候在中途假裝肚子疼與April的丈夫先離開了,然後,讓她的男人終於有機會得到了April。April流產死了,她也痛哭失聲,大概是為了April,也是為了她自己。她放棄了自己的要求和追求,隻是為了家庭丈夫和孩子而活著,麵對丈夫的精神出軌,她采取容忍的態度,並最終幫助她丈夫在身體上也出了軌。她雖然活著,可她已經沒有了自己,她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最看透生命、生活、婚姻、人性本質的是那個數學家精神病人,也正是因為他看透了,所以他發瘋了。 而最智慧的人,應該是那個精神病人的老父親。影片最後,他坐在那裏看電視,他太太又在旁邊喋喋張家長李家短的,他不想再聽,也不願再聽,他悄悄地關掉了耳中的助聽器,眼睛依然盯著電視屏幕,但已兩耳不聞身外事了。 生活,其實並沒有多少選擇與不同,住在革命路也好,住在天堂路也好,生活,就是讓生命活著;生活,就是讓生命延續著。我們能做的,其實也就象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的片頭曲裏所唱: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革命路----路在何方?
所有跟帖:
• 嗯,生活也隻能這樣。 -喝白開水健康- ♀ (8 bytes) () 03/06/2009 postreply 11:47:54
• 看著是有點喘不過氣來,人生原可以很隨意很悠閑,隻要懂得知足常樂。周末好! -娓娓- ♀ (0 bytes) () 03/06/2009 postreply 13:05:16
• 謝謝介紹,電影還沒有看 -龍坡居士- ♂ (0 bytes) () 03/06/2009 postreply 23: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