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廣西自由行之六-走大石圍看天坑,玩羅妹洞

【遊記】廣西自由行之六-走大石圍看天坑,玩羅妹洞
/作者 美國風中秋葉


       老李平生細致,每次出行必做足功課,29日早餐,聽老李介紹:“樂業天坑群聞名於世,大石圍與穿洞天坑最具代表。目前天坑群正在擴大發掘,不斷拓展沿途遊覽線路及觀景台(站)(大石圍計劃建造玻璃飄台,直望天坑深穀),但現在除大石圍天坑可供遊覽外其它都關閉不開放,略有遺憾吧?”我朗聲笑道:“有什麽玩什麽,樂天隨緣。”眾皆附議。老李進一步介紹:“大石圍天坑呈漏鬥狀,長約600米,寬約420米,深約613米,其容積為0.8億立方米,是世界單體最大天坑,地下原始森林麵積世界第一。大石圍有東、南、西三峰對峙,天坑最高的絕壁上有一幅天然、完整、恰似中國地圖的石板‘畫’,很值一看。”我很信服。

       車行一小時,來到售票處(60元/人),觀此建築,外仿古,內現代:四周玻璃為牆,通透明亮,采光優良,很值一讚。漫步外圍,見一矗立巨型黃岩,上刻“大石圍天坑群景區”,頗得客心,遊人多駐足留影,我亦“入鄉隨俗”,不甘人後,岩前微笑,長留一影。踏入進山電瓶車,沿途環山觀賞,遠嶺高山,白璧妝容,峰巒疊翠,透見大石圍特色。落車處,驚見一百米仿古長廊,紅柱藍頂,築在山區,頗為吸精。

       隨導者指引,先至新近開放的馬蜂洞,據文介紹,步過溶洞,可抵天坑,臨絕壁天窗,如俯窺,可看大石圍天坑容貌,若抬看,乃“中國地圖”和東峰遠眺;若再俯瞻,乃雲霧飄渺之原始森林。我們沿級而下,借著天洞斜光,審視”明代土硝池”,又回望“天燈”三洞,再憑洞內特設霓光燈,凝視“麒麟獸”、“琳琅彩石壁”,至轉角處,細觀“很有科學價值的地層剖麵,乃第三世紀河流相沉積剖麵,岩石內有古植物孢粉化石,形成於三千萬年以來的地質時期”,繼到大平台,複見一片光明!踏定人造觀景台,透過巨大“天窗”,遠望山林石壁,又依凳臥躺,仰視“中國地圖”,少不了拍攝存照,不枉到此遊。

       沿回路,出天窗,依山前行,忽見天坑口,近在眼前。此天坑,最深613米,口闊16.66萬平方米,底闊10,5萬平方米,坑底最高程897米。觀景平台,十分開闊,我納定心神,仰望藍天白雲,神清氣朗。撫欄遠望,四麵青山,白璧環翠,美不勝收。眾人倚欄合影,把天坑留在鏡中,亦留在心中。行至刻有“大石圍天坑”之巨石旁,站定平台,放眼望去,乃東峰頂與南峰頂。據介紹,在東、南峰之間曾橫架著一條鋼繩,2004年新疆高空王子阿迪力,在無任何保險措施,手執一條平衡杆,成功憑鋼繩跨越天坑口,阿迪力何等壯哉!倚欄台,向下望,遙見馬蜂洞下之絕壁天窗,更見白璧如畫,恍似天造地設。繼續沿山拾級向上,挑戰東峰極頂。途經“雲海峰叢”、“迎客鬆”、“天坑神鷹”等景點,不時凝神遠望,神思飄渺,想象“神女豐胸”,“天下糧倉”,任極縱橫。歇腳時,觀岩上苔花,驟想起清人,袁枚之《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心底吟詠,不勝神往!

       遊覽大石圍天坑後,更想玩穿洞天坑。據聞,該天坑在合適時段,陽光直射坑底,景觀甚為震撼。遺憾此段時間,穿洞天坑不開放,遂改遊樂業城郊的地下溶洞“羅妹蓮花洞”,該洞長1000米,內有蓮花盆200多個,最大的“蓮花盆王”直徑9米多,世界第一。蓮花洞開發後,設置不同霓光燈,彩光照射洞內各種形態各異的乳鍾石,計有“倒吊蓮花”,“千鍾苦瓜”,“蓮花盆王”,“玉柱撐天”“魚躍龍門”,“洞石鮑魚”,千奇百異,特有一種“穴珠”(Cave pear),當地人稱“米花石”,形似石珍珠,它是由溶洞的水塘中和滴水坑中形成的圓形石粒,其核心小沙粒或粘土組成,具有同心圓結構,隻要有水存在,就可繼續“生長”,十分奇特。另外,人造“步步蓮花”設在曲橋之內,步步有地下射燈,形如蓮花,色有五彩,構思新穎,真乃匠心獨運。如此地下溶洞,於我等少玩溶洞者,見乳石懸瀉,石簾唯妙唯俏,石瀑栩栩如生,頗值觀賞,唯老李說:“羅妹溶洞比起貴州織金洞而言,乃小巫見大巫,甚至小巫都談不上!”聞其言,惹起我意,竟對織金洞無限興趣,不知何日可償心願?

       緩步出來,洞盡處,曲欄石橋,流水潺潺,鳳尾葉搖曳,山果色緋紅,洞外微風徐徐,遊人頓感愜意。我意猶未盡,緊隨小陳輕快的腳步,來到附近的“紅七、八軍紀念館”再次接受紅軍精神的洗禮。老李與我都熱愛曆史,想聽聽紅軍的革命征程,館內工作人員十分熱情,一樓接一樓,一單元接一單元,詳細介紹紅七、八軍的戰鬥曆程,令我們更多地了解紅軍艱苦卓越的奮鬥史。參觀後,大家紛紛站立在紅軍塑像前留影,目睹濱姐姐弟撫摸黨旗流露的真切感情,我猜想他們正在回憶當年入黨宣誓的感覺吧?紅色江山得來不易,相信人民大眾定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永保江山不變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