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一下在香港闖蕩經曆,看還能記起多少,測試一下是否犯了癡呆症。我64年到香港,在香港十一年多做過八、九種行業,其中有四種做得最長,一、三行中的“紮鐵”做了一年多,二、織布也做了一年多,三、織毛衫時間最長大概有五、六年,四、裁毛衫也是做了一、兩年。
在香港十一年來所見,香港沒有一種行業是長久的,64年初到香港時建築業很旺,每日都會聽到打椿聲,我做紮鐵就在這段時期。膠花廠也旺過一陣子,那時串膠花門前屋後到處可見,家中婦女、小孩子、老太婆全都參加串膠花。紗織廠也興旺了一時,大小布廠到處都是、男女青年一日三班輪換工作。跟著就是毛衫廠了,再後來又有鍾表業、電子業。這些工業工廠,現在香港還有多少?
說說那個年代織毛衫,毛衫業在香港非常興旺,大量定單湧入香港,能接定單的毛衫廠無論規模大小,我就給它起個名叫“大廠”吧。“大廠”規模大的有幾十台甚至百多台手搖毛衫機,規模小的一、兩台機也有,此類規模小的“大廠”,接下定單後自己不織全外發“山寨”加工。規模大的“大廠”有幾十個工人甚至百多個工人,全是年青男女工。規模小的“大廠”三幾個人就夠了。工廠分有各個部門,上至老板、廠長、下至手搖工人、還有清潔工。最好可能是批發部門了,批發可拿回扣油水最多,那都一樣,“山寨”加工廠如果有人事或給好處,批發就會給的價錢高容易織的,相反豬骨頭有份甚至拿不到貨。
毛衫種類分好幾種,有手織的、手搖機織的、還有全自動機織的,這幾種以我個人感覺全自動機織的最差,織出後要經過裁剪,縫合不好會散口。手搖機有三針、五針、七針、九針、十二針、十四針,之後還有多少針就不知道了。毛衫有靜色、間色的,還有靜色挑花、顏色挑花色,織花最難織,工資也最高,織毛衫多是自己工,按件計錢。織花撥錯一支針幾小時就白做了。我喜歡織挑花,慢慢撥,一步一步做,輕鬆。織毛衫最辛苦的就是織三針,其次是五針,機頭重用力大。織三、五針的多數是男的,女的多織十二、十四針,機頭輕不費力。所謂針可能一寸機槽有多少支針吧,三針一寸三友、十二針一寸十二支。不會織或不夠力推拉,那些鋼針很容易被撞斷。
毛衫行業除了可以直接拿到定單的“大廠”外,“山寨”加工場如雨後春筍,街街巷巷到處都有織機聲,這些“山寨”毛衫加工廠,大部都是在家裏擺上三幾台機,除了自己家人織一份外,另雇上二,三個人。比較有規模的“山寨”租個地方擺上七、八台或十多台都有。“大廠”和“山寨”分別在於能否直接拿到定單。“大廠”拿到定單後,除了本身工廠織外,還向外發一部分給“山寨”,特別是在趕工時段,就必須發給“山寨”趕工。有些“大廠”本身隻有一、兩台機器隻起樣板用,拿到定量後全部外發被“山寨”加工。
開“山寨”也不是容易事,除了買毛衫機本錢外,頭腦要靈活會和批發打交道,想要拿到好貨,必須出奇謀才能發財。不會打交道不會做人的,隻有人家吃肉你又能喝湯,甚至連湯都喝不上。“大廠”除了頂層外,下麵還有幾個“部門”,“師父”是技工,機子壞了他會修理,當然,這類修理除了女工外,大部分男工都會修理。“師父”可以說專為女工而設。“師父”也兼做毛衫“樣品”,定單隻給你一張尺碼和樣子圖片,師父做好樣品後織工照做就是了。“大廠”人人都想做有油水的批發工作,有人事不給好處一樣會喝湯。
裁毛衫就舒服多了,自動機織出一幅幅照紙板樣子裁就是了,裁毛衫主要是靠那把一尺多長的剪刀,剪刀是自己帶的,當年好的一把德國貨,價格不下三百多元,其它的一百幾十都可以買到。德國貨鋼水好不用經常磨。我們裁毛衫不是一幅幅剪,是把幾幢疊加在一起剪,夠手力的疊多幾幅,相反疊少幾幅。裁毛衫按打計錢,夠手力的自然剪得多,收入自然也多。趕工的時候有家庭的負擔重的加班加點,單身仔瞧你都傻,你趕工你的事我不等錢用,準時上班準時下班完事,放工打庥雀,周末遊山玩水尋快樂。這就是有家庭和單身區別了。